萧衍庆在反动小说《双水峪》里是怎样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翻案的?

萧衍庆在反动小说《双水峪》里是怎样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翻案的?

吴承思
2008-12-3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长期、激烈、复杂阶级斗争的结果,是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在更广阔的领域特别是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更加深刻、复杂、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开始。和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一样,这种斗争同样必然会在共产党内反映出来。作为这种反映,从1956年后,在中国共产党内就开始形成了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混入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等各种阶级异己分子和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主要成分的资产阶级司令部,与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派相对抗,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行。毛泽东主席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展这场激烈复杂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成功地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建国后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部历史,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复辟的历史,完全可以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派与从1956年就开始形成的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及其路线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历时最长、最为激烈、最为严重的一场斗争。以刘少奇和邓小平为首的党内资产阶级,是混进中国共产党内为害最烈、为害时间最长、势力最大、造成的后果最严重的最凶恶的一小撮阶级敌人。所以如此,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资产阶级司令利用党在建国前后面临的夺取和巩固政权的一系列迫切重大历史任务,利用了党领导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在党内经营的时间最长,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思想和组织体系。正是这个体系,千方百计地阻挠和破坏文革前十七年中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千方百计地阻挠和破坏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和进行,当被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动冲垮后,他们又大都装死躺下、等待时机、以求一逞。在文化大革命中后期,他们曾妄图借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后的机会卷土重来,大刮右倾翻案风,否定文化大革命。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她成熟的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核心,这个党内资产阶级便煽动策划反革命政变,马上把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打翻在地,进行以改革开放为名义的资本主义复辟,从而把中国演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最反动最腐朽的一部分。

在中国已经完全实现资本主义复辟的几十年后,萧衍庆在《双水峪》中口口声声“社会主义命运问题萦绕在我的心中”(见1235页),要总结文化大革命(见1223页),但在精雕细刻了25年的这本洋洋百万言专门描写文化大革命的小说中,对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体系对中国革命极为严重的破坏,对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领导下对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的斗争,竟然一字不提!!

那么他在全书中描写了文化大革命的什么呢?
《双水峪》从1971年对林彪反党集团的批判开始,到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结尾,以北京市门头沟郊区双水峪生产大队为主背景,从这个生产大队一直写到北京市委甚至一直到中央,描写这个时期和范围的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场激烈复杂的斗争。他怀着“愤怒”在这部小说里刻画的反面批判对象,完全是以聚集在所谓林彪反党集团路线下的从中央的江青、张春桥一直到双水峪的造反派,围绕着这些人从“造反起家”一直到邓小平重新上台后的被镇压肃清而展开描写。他把这些人描写为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者、阶级敌人和错误路线,把这个过程描写为文化大革命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全部。而对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及其路线呢?一字不提。

萧衍庆虽然一字不提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及其反动路线,但他的阶级和路线观念又是十分鲜明的。在他的描写下,从文革前的旧北京市委的老市委书记到文革中后期又官复原职的“郑书记”、市委的部长路武,到公社书记梁国栋、副书记史天宇、到双水峪基层的书记杜春山、大队团支部书记佟丽枝、一直到文革初期的“铁杆保皇派”齐卫东,都是高大全的共产党的“好干部”。既然这些领导干部都是那么的好,就根本没有必要搞文化大革命,根本不必要发动群众起来革命造反,是“造反无理”,造反的当然也就是要翻他们的“共产党”的天,当然就是“反革命”了。另一方面,他把那些向这些人造反的相对立的所谓革命造反派,从杨有智到从市里下放到公社的造反派头头李步林,在文革前期都是执行所谓林彪路线,在林彪垮台后又执行他多次直接点名提到的“新左派”人物、“中央首长”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路线的。他所要鞭鞑的敌人就清清楚楚了。从小说的这条主线,我们就可以看出萧衍庆的用心了,他是在为混进中国共产党内为害最烈、为害最长、势力最大、造成的后果最严重的最凶恶的刘少奇、邓小平这一小撮党内资产阶级翻案。

这一点,还可以从书中描写的其他一系列事实中做证明。
文革前的旧北京市委,是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长期经营的最顽固、最重要的堡垒,也是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在文化大革命中首当其冲批判摧毁的敌人阵地,作为在这个旧市委工作多年的机关干部,萧衍庆当然十分熟悉,但是,对于这个堡垒推行的路线和罪行,他一字不提。
在萧衍庆的描写下,从旧北京市委到双水峪的各级领导干部,从旧市委的市委书记到公社书记、大队书记,从部门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基层团支部书记,个个都是十分完美的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都没有执行过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和旧北京市委的资产阶级路线。
与之完全相反,从北京市区里一直到双水峪大队里,从文革初期涌现出来的与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及其反动路线坚决揭露斗争的革命造反派人物,在萧衍庆的描写下,个个都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满肚子坏水、其坏无比的阶级异己分子、野心家、流氓、政客,其攻击手法无所不用其极。

对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四年的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在革命和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他也一字不提,而是描写为坏人当道、好人受气的“黑暗”、生产受到破坏“减产”而进行控诉和彻底否定。

最能直接表现萧衍庆上述政治态度、鲜明地显露他妄图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翻案的用心,还可以从书中另两处描写得到确凿的证明。
他在《双水峪》中有这样一段话:杨立伦(这是萧衍庆在《双水峪》中描写的自己的形象——本文作者注)说:“这可是一位老同志,五十多岁,头上也添了白发,原是一位首长的政治秘书。首长被首当其冲打倒了,他也跟着吃了不少苦。但他很坚强,读的马列有几箱子,摞起来也比我高。在干校,活那么累,他也没有放下书,每天坚持看三个小时。”(见100页——101页)
萧衍庆在这里指的那个“被首当其冲打倒”的“首长”是谁呢?这个“首长”的“政治秘书”又是谁呢?请看曾长期任刘少奇政治秘书的邓力群在他的自述《十二个春秋》里叙述的自己在五七干校的经历:“除了挨批斗以外,我总是抓紧时间读一点书。书有限,就反复读。主要读哲学书籍。我在干校五年,每天晚上大体上争取读三个小时书。五年下来,确实读了我过去想读而没有读的许多书。我去干校时带了五大箱书,比谁带的书都多。”(见《邓力群自述:十二个春秋》)
联系萧衍庆一贯紧跟并吹捧、死保邓力群的经历,完全可以肯定,他这里为之鸣怨叫屈的“被首当其冲打倒”的“首长”和他的“政治秘书”,就是指的刘少奇和他的政治秘书邓力群。这不是露在大马路上的一只狐狸尾巴吗?

请再看,在书的结尾部第1227页,他对邓小平重新上台的消息是这样描写的:
他(路武——本文作者注)说:“毛主席关于接班人,最近有了新的考虑。你猜是谁?”
梁国栋(公社书记——本文作者注)一楞:“不是那几个‘新左派’(指江青、张春桥等——本文作者注)?”
路武厌恶地说:“毛主席不会给他们的。”
“那能是谁呢?”梁国栋像小孩找答案,双眼巴眨着。
路武一字一顿,说出:
“邓——小——平!”
这三个字像开心的钥匙,像石破天惊的轰响,惊喜得梁国栋双手一合,拍个脆响。他走到窗前,看雨后的蓝天,阳光明媚,云采飞扬,万里晴空,百鸟齐鸣。

这本书作者是2000年4月16日杀青的,此时,邓小平带领他的原来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体系的老班底,以总设计师、总指挥的身份,以改革开放为名义的中国资本主义复辟已经23个年头了,邓小平在他的老帮伙叶剑英策动华国锋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重新夺回失去的权力而变本加厉地复辟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早就大白于天下几十年了,萧衍庆仍然掩盖不住他当年对邓小平上台喜出望外的渴盼之情和希望。这是什么之情?这是什么希望?联系他在书中别有用心的编造和蛊惑人心的描写,他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妄图翻案的司马昭之心,还要多用一个字来揭露吗?他在这场已经23年的资本主义复辟中的角色不就十分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