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中国家革命问题的若干思考

按:在写作本文时,鄙人参照了张正同志的《二十一世纪世界革命与毛泽东主义》中的一些观点。特在此向张正同志致意。
人类历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中心和外围的划分,就是压迫其他民族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即帝国主义国家)与被压迫的、依附于帝国主义的不发达国家的划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一基本特征没有丝毫改变,改变的只是帝国主义统治的形式——从赤裸裸的殖民统治变为以跨国公司为基础、通过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实施间接的控制和掠夺。
帝国主义时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是被压迫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能够用从发展中国家掠夺来的超额利润去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使发达国家工人阶级普遍出现革命性不足的问题。而不发达国家则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压迫,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因此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手中。因此,在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21世纪的世界革命,只有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率先突破,才能逐步瓦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才能不断扩大胜利,实现“世界农村”包围“世界城市”,最终使帝国主义统治体系彻底崩溃,引发帝国主义国家的革命,从而彻底埋葬资本主义制度。
让我们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确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属性——即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消灭阶级社会的革命,制定了革命的基本策略:即砸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策略。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提供完整的回答。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得出了在帝国主义的薄弱链条率先突破的革命策略,并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不过,列宁虽然已经预见了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极端重要性,但却没有提供被压迫民族革命的完整策略。随后的斯大林虽然对支援世界革命有较大贡献,但在这方面也无突破。只有毛泽东,通过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为被压迫民族提供了完整的革命策略,从而也就为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提供了基本的策略。
马列毛主义是当今的国际无产阶级所需要掌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的毛泽东主义,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持久人民战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三部分组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用于解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成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是的发展中国家革命的性质和基本策略问题。持久人民战争理论则使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找到了普遍正确的革命战略。
对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因此,精明的帝国主义不会支持发展中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扶持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高度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与本国原有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常是地主经济,但也有可能是庄园经济或部落经济)紧密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由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衍生的腐朽的、残暴的剥削阶级(通常是封建地主阶级)结成同盟,共同充当所在国的统治阶级,使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社会。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牢牢地抓住了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一方面指出了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组成部分,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一个主要的剥削和压迫者,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形态不是典型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跨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已经创造出了一个现代无产阶级,由于本地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旧生产方式联系紧密从而软弱和保守,因此不发达国家社会革命不能不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不能不具有鲜明的反资本主义性质;另一方面也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不发达,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泛存在,因此不发达国家的革命也不是典型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必须充分动员、发动旧生产方式下的劳动者,带领他们首先向旧生产方式发动进攻,才能获得足够的社会影响力,才能成功地改造社会。同时,发展中国家革命反对的主要是帝国主义资本和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因此与这两部分资本存在一定矛盾的本地中小资本可以成为革命的同盟军。由此也就得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系列重要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作为领导者的工人阶级、作为革命主力军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数众多的劳动者阶级(通常是农民阶级,当然富农另当别论)、作为革命的坚定盟友的城市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动摇的盟友的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在革命胜利后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统治方式、经济掠夺方式的变化,同时也由于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较大发展。这个现实,是不是说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已经过时了呢?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现代修正主义“共产党”(如印共、老菲共等)认定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实过时了,进而推断持久人民战争策略行不通,为自己奉行改良主义路线开脱。托派也持类似观点。事实果真如此吗?不!
首先,尽管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多数国家的农村依然保留着半封建生产关系,地主、旧式富农与贫苦农民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在进行过相对“彻底”的土改的印度比哈尔邦,至少有20%的农民没有土地,但却同时存在占地超过2000英亩的大地主。新菲律宾共产党的创始人塞松在妻子协助下写成的《菲共主席论菲律宾社会性质和革命》一书中指出:“地主阶级依然是菲律宾农村地区的支配阶级。”在菲律宾,“地主剥削的范围不仅包括佃农,还有贫穷和中等的自耕农与农业工人。因此,经济矛盾不仅仅是在地主和佃农之间,而是一边是地主(包括老式和新式的),一边是农民(意即贫穷与中等的)与农业工人。半封建的剥削方式来自于封建的所有权与剥削方法,并且加强了它;在缺乏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工业发展的情况下,封建与半封建之间有循环关系。与那些雇用农业工人的新式地主比起来,向佃农收租的老式地主数量远远更多,而且拥有多得多的土地。封建制度是一个明确无疑的事实,即使我们保守地估计,仍有40%的菲律宾农地是佃租的。”
其次,在这些国家占优势的仍是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高度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紧密地结合。秘鲁共产党(光辉道路)在《不要投票,发展游击战争为人民夺取政权》里对官僚买办资本主义是这样描述的:“与地主阶级相联系的迟来的资本主义,因此,它不是去消灭半封建主义,而是它的演变。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我们看来主要是美帝——因此它不是去发展本国潜在的生产力。”另外,“它浪费,束缚和破坏生产力,而决不发展民族经济;相反,它完全服务于帝国主义越来越多的剥削,完全不代表本国大多数和我们民众最基本和最急需的利益。”在秘鲁,“这种满足外国投资者利益的经济(指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发展意味着在农村只有少数几个大地主能够负的起肥料,灌溉和将产品运到市场所需的费用。这种满足外国投资者利益的经济发展意味着在农村只有少数几个大地主能够负的起肥料,灌溉和将产品运到市场所需的费用。大多数没有土地的农民被这些称作恶棍的当地暴君支配着。”《菲共主席论菲律宾社会性质和革命》中指出:菲律宾大买办资产阶级“在那些不直接被外国公司控制的所谓服务部门中,拥有并控制最大且最重要的的贸易、金融和其它设施”,“大买办们在糖业中心、椰子加工厂、以及其它的主要出口资源如采矿与伐木,都有巨大利益。它们也拥有某些最大且最有利润的轻型制造业企业。但最主要的是,它们跟外国垄断资本一起反对民族工业化与平衡的经济发展。只有在大众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它们才会在某些时候小气地勉强同意建立更多依赖进口的轻型制造业。而且它们控制了进口的投入品与最有利润的企业。它们阻止重型与基础工业的全面建设,使得连工业部门也带有半封建的特质。”“大买办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是紧密的盟友,许多大买办也是大地主。因此可以合称为大买办-地主阶级。这个阶级拥有大种植园。这些是所有出口原材料的最终的主要来源。大买办因此确保了可靠的供应基础与外贸资源。它们实行半封建措施,在甘蔗与椰子种植园以日工工资雇用农业工人,但它们也有一些土地,在这些土地上它们收取地租,剥削大量的佃农。 ” 对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分析,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独创贡献。官僚买办资本主义本身就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人数的增加,只不过表明未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较多地突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带有更多的社会主义性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更加顺利。
当然,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确实比较发达(如印度、土耳其和一些拉美国家),但由于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它们依然只能算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印度自称已经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很不靠谱。这可以从其军火工业窥见一斑,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催讨武器货款,印度军队一度陷入瘫痪!印度在经济上的半殖民地的依附性是相当严重的,只不过以往在冷战中印度最主要依靠的是披着“红色”外衣的苏修官僚垄断资本。
90年代以来印度奉行的经济自由化政策加重了这种依附性。)。不过,在这些国家,与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关系密切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或右翼)地位相对较高(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上层民族资产阶级与私人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界限本来就不是那么清晰,这一点毛泽东早就注意到了),因此他们往往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立面,而这些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将较多地冲击上层民族资产阶级,从而也使革命带有更多的社会主义性质。
再次,部分国家近来来出现了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显著减少的现象(这在一些拉美国家表现得尤为显著),但这不是工业发展的结果,而是破产农民流入城市的结果。因此城市化并没有产生庞大的工业化人口,相反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贫民阶层。这些城市贫民长期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靠打零工、做小贩、从事各种地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维生。广大城市贫民大多聚居在市中心周围庞大的贫民区中,受到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他们在贫民区的代理人(如控制地下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的封建把头等)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生活极其困苦。这些国家的城市化实际上只是把农村尖锐的阶级矛盾转移到了城市中,从而在城市中也造就了广阔的反动派力量薄弱的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分析仍旧能站得住脚。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秘鲁共产党(光辉道路)就依托贫民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城市武装斗争。后来该党还提出了“贫民区包围市中心”的策略。
最后,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确有少数国家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在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中进行了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身处反共前线而被迫进行较彻底的土改以及原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后等等),基本消灭了农村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中的多数仍旧存在着一个数目庞大的生活困苦的城乡小资产阶级,存在着崎型发展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上仍旧高度依赖帝国主义(已经演变为半帝国主义半殖民地国家的巴西的情况就比较典型。巴西农业垄断资本的存在不仅使广大农业工人饱受压榨,也是导致巴西社会中存在的人数众多的个体农民即农村小资产阶级处境艰难的根源。将来如果巴西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在农村工作中农业工人无疑是依靠力量,而广大农村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可靠同盟军,只是农业垄断资本家取代地主成为农村的主要革命对象)。当然由于这些国家的封建地主阶级不复存在和私人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使得私人资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对象。这些国家所要进行的革命总体而言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同时又要完成一些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某些部分仍旧是适用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在南亚大国印度的农村和山林,还是在菲律宾群岛的热带丛林,亦或是秘鲁的崇山峻岭,以及白色恐怖笼罩的土耳其,革命力量都高举着马列毛主义的旗帜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派进行着英勇的斗争。还有大量国际“毛派”革命力量在积蓄实力、待机而动。今天我们“于无声处听惊雷”,明天必将“风展红旗如画”。一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伟大风暴,终将到来!

[ 本帖最后由 德东 于 2008-5-2 16:01 编辑 ]

赞同楼主的观点。所引材料很翔实。一些文字似乎直接引用自张正的《二十一世纪世界革命与毛泽东主义》,是不是应该注明一下?

当今世界帝国主义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支配下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和落后的封建半封建生产方式紧密结合,充当帝国主义的原料和低级产品供应地。这些国家的革命应该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道路应该主要走中国革命的道路。

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全面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国资本拥有一定实力的半帝国主义国家是这个体系的中间层次。这种国家为数并不多。半帝国主义国家仍然严重的依附于帝国主义,但另一方面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许多方面和帝国主义有所竞争,并且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也有一定的剥削压迫。这些国家的革命应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道路很可能是中国革命与十月革命的结合。

居于体系最上层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几个老牌帝国主义列强。它们有着强大的国际垄断资本,剥削全世界的人民。这些国家的革命当然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道路应该是以“十月革命”为主(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马列毛主义革命者也在探索帝国主义条件下的持久的人民战争,对此我们当然也乐观其成)。

[ 本帖最后由 angbayan 于 2008-5-2 12:1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