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无产阶级专政被颠覆、资产阶级建立专政的转折点”到底是1976年10月6日还是1978年的11届三中全会的争论异常激烈,相比而言,几乎超过了“批判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路线”与“反对极左、反对破坏‘左派’团结”之间的争论声浪。而就在“转折点”争论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澄宇的一篇文章——《是谁在革命者背后放黑枪?——评金草等人近几年在“主人公”网上的作为》,矛头直指“转折点”争论的其中一方——金草及其支持者。随后,又有宗琪1的《继承“文革”传统,牢牢掌握斗争的大方向》一篇文章,立场与澄宇基本一致,站得更高了一些,号召“继承‘文革’传统,牢牢掌握斗争的大方向”。
很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哪一方举的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旗帜?
为了分清立场观点,本文试图将上述各方面作出浅析,权做抛砖引玉之用。
为了叙述的方便,根据个人的认识,将上述各方分为三派:
甲:毛江派————认为江青、张春桥是毛泽东逝世后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代表人物,1976年10月6日是无产阶级专政被颠覆、资产阶级建立专政的转折点。
乙:“惯性论”、“主导论”派————认为资产阶级的全面复辟是在1978年的11届三中全会上。这一派有一篇重要文章————团结起来绣红旗的《关于资本主义复辟的临界点和三中全会派以及所谓老造反派》(以下简称绣红旗文)。
其核心论断:
1、历史事实证明,对于中国GCD及其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能够作为她们的唯一的象征和代表人物的,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其他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人物,都不过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拥护者、执行者,都不可能充当这个象征和代表人物。这是因为,是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亲自制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着中国GCD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诞生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动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并取得了光耀世界历史的无比辉煌的成就。因此,要改变中国GCD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要推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必须首先彻底否定和推翻毛泽东正确路线的主导地位。确凿的历史事实表明,这个彻底否定和推翻,也就是当时的中央委员会对毛泽东正确路线的集体叛变,是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2、在1976年10月6日的政变中,虽然发生了华国锋的叛变,逮捕了四个人,但他用的是篡改毛主席指示的欺骗手法。在当时,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里其他大部分人虽然没有识破他在逮捕四个人问题上的欺骗而使他的政变阴谋得逞,但他们还是拥护和坚持毛泽东主席在世时制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里,还是基本按照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惯性运转的。
3、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中国GCD和全国的主导地位,是由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各个领域里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组成的,如在党和政权建设、军事、外交、工业、农业、商业、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由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班子里对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忠诚理解的骨干队伍具体执行来体现的。党内资产阶级要推翻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主导地位,就必须首先从思想和组织路线上对这些加以改变。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逮捕四个人,只是这个过程的开始,而不是全部。
这三条论断告诉人们:
a、1976年10月6日到11届三全的2年多时间里,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里,还是基本按照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惯性运转。
b、毛泽东正确路线的主导地位被彻底否定和推翻,是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毛泽东主席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唯一的象征和代表人物。其他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人物,都不可能充当这个象征和代表人物。
在“毛主席在世”这个条件下来看,c固然是正确的。
但有一个问题:按照c的观点推论下去,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后,江青、张春桥等“其他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人物”自然也“都不可能充当这个象征和代表人物”了。而按绣红旗文,华国锋是“叛徒”,自然也“不可能充当这个象征和代表人物”。“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中国GCD失去了她久经考验的十分成熟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后,华国锋伙同叶剑英、汪东兴等人,发动了逮捕四个无产阶级革命派人物的反革命政变,”(见绣红旗文),那么,叶剑英、汪东兴也“不可能充当这个象征和代表人物”。还有谁可以“充当这个象征和代表人物”?李先念、吴德、陈锡联、纪登奎?——这些参与政变或政变之后镇压革命派的主要人物吗?
如果说,毛主席逝世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竟是一个象征和代表人物也没有,那这个党、这个“无产阶级专政”还存在吗?
那么,在江青、张春桥等被抓后,在“华国锋伙同叶剑英、汪东兴等人,发动了逮捕四个无产阶级革命派人物的反革命政变”后直到11届三全之前,“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又怎能占据“主导地位”?按“惯性运转”?
很明显,c与ab之间是存在逻辑悖论的。
丙:老革命派————反对批判“三中全会派”,反对批判“跟随毛主席干革命的一代老干部”。对于资本主义在中国是否已经复辟,何时复辟之类的问题,他们语焉不详。这一派别可以近来澄宇和宗琪1的文章观点做代表。
节录澄文若干论断:
1、 两年来,在人民群众不堪忍受“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灾难和苦难的背景下,我国知识界开展了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反思的大讨论。这是我国原有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反映。大讨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给走资派及其帮凶资产阶级右派以沉重的打击。
2、 勿容讳言,跟随毛主席干革命的一代老干部,由于过去对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的不足,在对待社会主义革命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一问题上,很多人跟不上趟。但是邓小平的翻案复辟,从反面极大地教育了他们;可以说,他们空前地觉悟起来,认识到毛主席晚年干的这件事,就是要防止像邓小平这样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变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真理往往是在否定之后更加灿烂地放射出它的光芒。老干部觉悟了,这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正像有的网友说的,他们是在反复辟伟大斗争中的“定海神针”。即使在跟随邓小平搞翻案复辟活动的领导集团里,人们称为元老派的那些人,也有在复辟事实面前觉醒的;对他们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作为,也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有所区别。据说在“六四”风波前夕,李先念和陈云谈起赵紫阳,李先念说,文化大革命中有个说法,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你看现在谁像?赵紫阳像不像?陈云说,什么像不像!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谁能说这不是文革的真理之光在他们身上的映照呢?这就说明,黑了心跟随邓小平翻案走资的是极少数人,绝不能把大多数受蒙蔽的老干部都囊括在内。这是历史事实。
这两条论断告诉人们:
a、“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反思的大讨论” ,是 党 内“走资派”与“走社派”斗争的反映,是“我国原有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反映。”
b、李先念、陈云等“跟随毛主席干革命的一代老干部”、“元老派”,直到1989年,并不认为自己是“走资派”。澄文也认为,李先念、陈云等不属于“黑了心跟随邓小平翻案走资的” “极少数人”。
节录宗文若干论断:
1、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根据这一原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以无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同党内“走资派”的矛盾,即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我们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2、 今天同“文革”时期相比较,除去资产阶级由当时处于主要矛盾中的次要方面已经转化为现在居于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之外,矛盾的基本性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没变;斗争的焦点——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没变;斗争的中心任务——谁掌握政权——没变;两条路线的实质——是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没变;斗争双方的阶级基础——以工农为主体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广大人民群众同以刘少奇、邓小平为总后台的地、富、反、坏、资等复辟资本主义势力——没变。
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主持召开的,这个会议继承并发展、完善了“文革”初期,由 刘少奇和邓小平提出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简称“刘邓路线”),而形成了一条在中国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从此,中国一步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条路线就是三中全会路线。这条路线的制定者和头目就是邓小平。对于这条路线,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当然要奋起斗争,充分揭露它的反革命本质,彻底地批判它颠覆党、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罪行。
4、 毛泽东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对修正主义者有过不同的叫法,如“机会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官僚主义者阶级”、“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党内资产阶级”等等,但是这些叫法虽然不同,却都指的是同一种人,即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或“走资派”。
5、 不能以对某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对“文革”的认识如何来划线,也不要以对待“四人帮”的态度来划线(其实斗争的实践已经证明,姚文元和王洪文都背叛了“文革”,背叛了毛主席,是两个货真价实的叛徒!)。
对宗文的上述论断做一点评:
a、既然要批判邓小平“三中全会路线”的“反革命本质”,“彻底地批判它颠覆党、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罪行,”那么,在宗文发表的今日,“党”、“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否 已经 被“颠覆 了 ”呢?
而根据宗文“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以无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同 党 内‘走资派’的矛盾”的说法,“党”、“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尚未被“颠覆”。
但宗文还是不能不说:“今天同‘文革’时期相比较”,“资产阶级由当时处于主要矛盾中的次要方面已经转化为现在居于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那么,“资产阶级由当时处于主要矛盾中的次要方面已经转化为现在居于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这一点对于“党”、“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只有大家自己理解了。
b、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于“党”、“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居于绝对支配地位的 条件 下,是可以用“机会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官僚主义者阶级”、“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党内资产阶级”等等这些科学的概念的。而一旦失去了这个 条件 ,这些概念不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必然的前提了吗?毛主席说的“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产阶级上台”,宗文怎么给忽略了?难道宗文所批判的“三中全会路线”不是“修正主义路线”?毛泽东逝世直到现在,“修正主义”还没“上台”吗?
宗文的第4条论断正确吗?“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同一中人”?仅仅是“叫法”“不同”吗?
“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是已经变成或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这是不是毛泽东的原话? “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领导人 ,是 已经 变成 或 正在 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 分子 ”,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当权 派 ”是同一类人吗?
c、宗文说,“姚文元和王洪文都背叛了‘文革’,背叛了毛主席,是两个货真价实的叛徒!”
如果说姚文元和王洪文都背叛了‘文革’,背叛了毛主席,必须有个客观的事实前提——姚文元和王洪文背叛‘文革’,背叛毛主席是在他们被抓进了监狱之后的事情。那么,那些抓他们的人,定他们罪的人————华、邓、叶、汪是不是在姚、王进监狱之前已经背叛了‘文革’,背叛了毛主席?李先念、陈云等等“元老派”、“老干部”是不是在姚、王进监狱之前已经背叛了‘文革’,背叛了毛主席?宗文为何对华、邓、叶、汪、李、陈这些早于姚、王背叛“文革”的“货真价实的叛徒”只字不提?!
如果说,姚文元和王洪文背叛‘文革’,背叛毛主席,是可耻的,那么当年把他们抓起来、或极力支持把他们抓起来的而现在仍苟活世间的那些人,在姚、王魂归西天以后反而以
姚王为耻、以自己叫骂了邓小平、赵紫阳、胡耀邦作为忠于毛泽东革命路线的资本,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岂不是很可笑的吗?
以上简析了冠以“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三个派别。
其实,相对于三派而言,当代中国,“冠以毛泽东旗帜”的,还有一个实力最强的派别——邓及邓的徒子徒孙派,我们称之为修正主义强势派。
丁:修正主义强势派。
下面,我们简析一下甲乙丙之间的区别联系、甲乙丙各自与丁之间的关系。
甲乙丙的共同点:当前都冠以“毛主席革命路线”,当前都受丁的排斥打击。
甲乙丙与丁的历史关系演变:
丙与丁自1949年以来相伴而行,1976年以前受到甲乙的打击,主要是甲的打击,其间,丙也从属于甲乙以形“左”实右的手段打击丁。这时,对于甲而言,丁的反抗性最强,丙的反抗性次之,乙的反抗性更次。
在1975年——1976年9月前后,甲乙丙丁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先是丙丁结成同盟,在丙的穿针引线的作用下,乙主要是向丙靠拢,实质是向丙丁的潜在同盟靠拢。
在1976年10月,乙丙在丁所代表的潜在势力的推波助澜下,乙丙丁合力清除了甲及其社会势力,打垮了甲的基干组织。乙丙达到了合作的蜜月期,乙丙到达了他们政治上的制高点,不过,丙在乙的光环之下。丁重现江湖,力据中枢。随后,丙丁在毛逝世前业已形成的潜在同盟浮出水面,公开藐视乙的权威、合法性,丁翻云覆雨,丙则继续向丁靠拢,乙日渐失势,在1978年底,乙的头领集团被各个击破,剩了一个光杆司令。丙丁合作达到了蜜月期,丙又一次到了政治上的制高点,但仍在丁的光环之下。两年之后,乙的影响被彻底清除。之后,丁要甩开膀子大干了,先后用了两个傀儡,对付丙的掣肘,在与丙的斗争与妥协中,先后牺牲了两个傀儡,保证自己的车轮前进。丙这个大杂烩,在与丁的妥协与斗争中,逐渐分化,除了顶尖的头领分了一杯羹外,相当大的多数,日渐式微,日渐被边缘化。到所谓第三代的时候,已经处于左脚在门内,右脚在门外的尴尬境地。丙集团当然是很不甘心的。想到当年与甲——毛江的斗争,更是有苦难言,只有自己打自己的脸罢了。在“有苦难言,只有自己打自己的脸”的问题上,乙和丙可谓同病相怜的。
因此,对于丁而言,丙是有相当的反抗性的,乙的反抗性远远大于丙,甲的反抗性最强!那么,为什么甲乙丙都争冠“毛主席革命路线”,甲乙互斗、乙丙互斗,形同水火呢?
首先,丙对丁的反抗是有局限性的。丙在历史上。始终处于附庸地位,顶多居于高级附庸地位。而今人心不古,丙日渐式微。但丙并未被彻底逐出体制,与体制内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总体上看,他就对这个体制仍抱有希望,要在这个体制内解决他们想解决的问题。对当前的这个丙,也要做左中右的推测:右的打毛的旗号,不过是为了替丁打掩护而已,中间派打毛的旗号,是为了做“左转”梦————实质是幻想自己的利益不受进一步弱化,左的是决心回到毛的路线的,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仍不能与体制决裂。这个“左中右”体系里,左的只是少数。实际上,丙近来打出“革命”旗号(见澄文、宗文),实际上更多的可能是为甲乙斗争的声势所迫,很勉强。
丙反抗丁,但并不意味着丙愿意拥护乙上台————乙丙在1978年前后的裂痕在其双方内部解决不了。更不意味着丙愿意拥护甲上台————甲乙之间自1979——1976之间的斗争
是水火之争。
我们来看乙。
从乙目前的立场观点看,乙拒不承认毛后江、张的地位,仍将1976.10——1978年底视为什么“主导”地位,可见,乙决不会拥护甲上台——乙要独领风骚。
乙对丙的斗争,对于甲来说,很必要。甲与丙的斗争,对乙也很必要。但乙与甲的斗争中,拒不认错,更不联合,进而将甲指为是丙的同伙,可能是乙判断的失误,另一可能是理
论上虚弱的表现,当然,不排除还有一种可能————乙有复杂背景,进一步搅混水。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乙与丙的斗争,很久了。始终未见丙提出过“打黑枪”的质疑、讨伐。
为什么,在甲乙为“无产阶级专政何时被颠覆”的争论即将分出高下的关键时刻,丙却抛出了“谁打黑枪”的讨伐文章?
观察最近各方的交战,有一种可能:丙始终关注甲乙的论战进程。丙和乙一样不愿看到甲在理论上的胜出,甲若胜出,丙1976年以来的历史将全被否定,不仅如此,丙1949 ——1976之间的历史也将重新审查,形势将逼得丙要么彻底跟着丁无奈的走下去,要么与丁决裂真正举起毛的革命旗帜————将无法骑墙下去,更难保自己“左派”的正统面目,对年轻人更难百般解释自己的难处,树立正统的权威;丙了解甲乙双方中个别人过去相熟、今日冲突、且正在相互攻击之中,甲丙双方中个别人近有来往(可能只是理论观点的相和)。丙为了阻止最为关键的问题被甲乙的论战揭穿出来,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正统”“左派”地位,就把乙作为“左派”的敌人,将乙最为私密的问题,捅了出来。
果然,乙在向丙反击的同时,更多的将甲与丙联系起来,甲方无论是谁,即便是仍与其争论“无产阶级专政何时被颠覆”的问题,乙仍毫不客气的将其指为与丙、与丁勾结的“叛徒”!
如果上述可能成立的话,丙这一手,既打击了乙,也打击了甲——对甲也是一种间接的警告,必要的时候,对甲也不客气!
正常情况下,丙对乙的这种打击是沉重的。但我们也不能不排除一种极为特殊的情况,虽然可能性非常之小————周瑜打黄盖的情况。
在此之前,张宏良的文章,衍庆的文章,孟飞的文章的相继出来,也很耐人寻味。 初步推测:孟的立场可能属丙右或丁,衍庆的立场可能属于丙左,而张宏良的文章,会不会是丙的中间派对丁的警告呢?--------或者代表了抱有保皇幻想的狂热小资产阶级的立场?
以上是本人对近来各方斗争的观感。
在此,要申明:
本人支持甲。
对乙的态度:只要没有确切的信息证明乙是在与丙共同演戏、或乙在“左”的面貌下与丁有什么过往,那么,对乙还要既斗争又联合,以斗争促统一。还要支持乙对丙的批判,如乙直接将矛头对准丁,则继续支持。同时,对其的“主导论”继续坚决批判,决不让步!————虽然,从目前看,乙在这个问题上非常顽固,扭转几无可能。
对丙的态度: 继续批判。团结丙的为数较少的左派,分化丙为数较多的中间派,打击丙为数相当多的右派!
到底哪一方举的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旗帜?
到底是谁代表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当然是甲————毛江派!
毛泽东逝世30年后的今天,谁举毛泽东、江青、张春桥的旗,谁就代表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否则,谁也无资格当什么领袖!
这个派当然不能搞唯我独革、关门主义。对于乙中的幡然悔悟者、对于丙派里的与过去的历史划清界限者、对于丁中的奋然决裂者(当前主要是政治上信仰、思想、立场的决裂),应热烈欢迎,团结奋斗!
甲乙丙丁之间的斗争,正在激烈进行。
历史上,毛、江、张等与刘邓林之间的斗争,毛、江、张等与叶、李、陈等所谓“元老”的斗争,毛、江、张等(毛逝世后是江、张等)与华、汪、吴德、陈锡联、纪登奎的斗争
仍在毛泽东逝世30年后、江张王姚相继“病亡”后的今天的现实斗争中继续并激烈进行!
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毛的革命路线不能胜出的话,毛的革命事业能够推向前进吗?
必须要思考这个问题。
欢迎毛泽东革命路线的拥护者批评指正。
[ 本帖最后由 德东 于 2008-4-9 19: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