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九大和十大的看辩证法的正确运用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无产阶级唯物辩证法是具体的内容,而不是抽象的、高悬于空中的,是需要切实根据革命原则、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这一点从九大到十大当中党的报告就能看出:九大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准备,此时的报告是根据此前的革命原则与当时发生的一些人革命斗争所做出的梳理和总结,而经过九大到十大这段时间的长期斗争,在十大党的报告上,更能结合文革当中切实的斗争经验、物质基础去提出新的革命路线、革命原则,这才是唯物辩证法最为切实的运用。
2、根据现实情况的不一样,革命的路线也不一样,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原则,原则又进一步指导实践。在文革期间,从刚开始揭露走资派到后面总结出斗争原则、方法论、反修防修制度,都是在正确的路线下逐渐深化的,在当代,马列毛者应该继续拿起唯物辩证法这个武器,积极将其投入到实践中,逐步取得革命的胜利。

党的九大和十大是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两次重要的党的代表大会,从这两次大会的主要文件的内容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是如何由弱变强,发展壮大,这里面又是如何体现马列毛主义的辩证法。

一、关于党的报告

九大的政治报告(全称《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是1969年4月林彪做出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文化大革命前期的斗争的做出的梳理和总结,包括

一、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准备:主要回顾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说明需要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反对修正主义路线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刘少奇一伙的反革命阴谋

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过程:说明了文革的性质、背景;五一六通知之后的红卫兵运动和资产阶级复辟的逆流(66年冬季到67年春季);上海夺权风暴;革命委员会的建立;67年夏季和68年夏季的逆流

三、关于认真搞好斗、批、改:强调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革命大批判、斗私批修、解放军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

四、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政策:包括知识分子政策(上山下乡)、干部政策(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对敌斗争政策、对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政策、经济政策(抓革命促生产)

五、关于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强调阶级斗争的反复性

六、关于党的整顿和建设:强调路线斗争、吐故纳新

七、关于我国和外国的关系:揭露美帝、苏修,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八、全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十大的政治报告(全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是1973年8月周恩来做出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文化大革命不断深化的斗争的,包括:

一、关于九大路线: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正确的,指出林彪、陈伯达希望将修正主义谬论塞进九大报告,以及之后继续阴谋破坏九大路线

二、关于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胜利:对林彪进行政治揭露和定性;再次强调党的十次路线斗争;明确提出三要三不要;反潮流精神

三、关于形势与任务:分析国际形势,并强调“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继续批林整风;学习马列毛著作;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可以看到,相对于九大报告,十大报告提出的内容更加深入。例如,九大报告还在花大量篇幅阐述要警惕资本主义复辟,警惕修正主义,更而十大报告则在此基础上更强调方法论的总结;关于路线斗争,九大报告和十大报告都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九大报告强调“斗、批、改”,而十大报告则总结出了“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三要三不要”等更加具体的内容;在哲学层面,十大报告还提出要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形势,九大报告集中于揭露美帝苏修,十大报告则把第三世界的觉醒与壮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强调“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十大报告中的新内容,都不是坐在书斋里空想出来的,它们都是文革以来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尤其是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这一路线斗争过程中的。例如“三要三不要”原则,“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就是针对文革中存在的极左路线造成分裂、在路线斗争中如林彪这样的两面派搞阴谋诡计这一现状提出来的;关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就是文革以来,随着广大群众被发动起来,不断在路线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学习路线斗争的历史更加深入,从而抽象出来的方法论,反潮流不仅强调敢于反潮流,要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离婚;还强调能识别潮流与逆流,注意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而随着与修正主义斗争的不断深入,广大群众对哲学学习的需求日益提高,因为要批判修正主义,不懂马列毛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不可能的。随着文革中学习各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著作的运动的广泛开展,结合反对修正主义现实斗争的需要,就总结出了“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都是文革以来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凝结着亿万工农兵群众的智慧,是特别宝贵的。

二、关于党的章程

九大党章有多处关于林彪的论述,例如“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在十大党章中全部删除。

十大党章相对于九大党章,还增加了一些内容:

一、关于文化大革命,明确加上“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

二、增加“全党同志要有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的内容;

三、增加“三要三不要”;在党员必须做到的第一条,基层党组织任务的第一条,增加“批判修正主义”的内容;

四、增加“要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内容,增加“老、中、青三结合”的内容;

五、增加“都必须接受党的一元化领导”;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写进总纲;明确加入“绝不允许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六、国际部分,加入“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关于党的章程的修改,也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内容:首先是关于接班人的问题。九一三之前,明确让林彪作为接班人,但是九一三政变之后,林彪的反革命政变被粉碎,给了党一个重要经验是:“要在群众斗争中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里的培养不是一两个,而是千万个。如果目标是一两个会投降、叛变,倒向修正主义,但是如果目标是千万个,那么哪怕中央真的被修正主义篡党夺权,我们的千万个接班人会起来造反,甚至另立中央,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不会因为一两个叛徒就宣告失败。

其次是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问题。文革之后,随着运动的开展,“踢开党委闹革命”成了一股潮流,也出现了革委会这一新生事物。那么还要不要党的领导呢?是要的。要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革命委员会和各个方面、各级组织的作用。这样说,一方面是为了适当纠正文革初期的一些极左路线,另一方面,也是巩固文革成果的必须。之前“踢开党委闹革命”是因为党委被修正主义者把持着,经过广泛斗争,现在基本都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掌握,那么这时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就比单纯运动更为重要了。

此外,还有“三大作风”和“绝不允许压制批评、打击报复”。这些内容也是针对过去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党的优良作风被抛弃,造成与群众的疏离与对立,甚至面对群众起来造反,不愿意承认错误甚至打压报复。不断强调党的优良作风,把当时的先进经验不断重提,否定修正主义者的错误行为,才能更好地巩固革命的成果。

三、辩证法的正确运用

辩证法强调,要从事物的矛盾运动出发去分析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注意到不同条件下矛盾的相互转化,要看到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成长

党的九大和十大都紧紧抓住了修正主义这一主要矛盾,但是它们面对的具体条件还不同:九大前,群众在文革前被压制,因此九大的主要矛盾是让群众意识到走资派的存在,意识到资本主义复辟的风险,彻底发动群众,并把文革初期的这些运动和提法做政治定性,强调它们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主要的敌人是刘少奇这一走资派,大多数的内容都是针对刘少奇这一主要敌人提出的。

而到了十大,这时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新生事物如革委会在不断成长,绝大多数机构已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主要矛盾是巩固已有的成果,并总结已有斗争的经验。此外,林彪主要是在文革期间起来的,但是反革命政变的阴谋却暴露了他的反动本质,让广大群众明白了路线斗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那么对于这一路线斗争,也应该做新的总结。

从九大到十大,党的主要矛盾即修正主义不变,但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条件,如革命形势、主要敌人等,却发生了变化。党的九大和十大都注意到了这些内容,抓住了主要矛盾,并抓住了每一阶段、条件下矛盾的特殊性,科学地对过去进行了总结并指明了下一阶段的方向

反观中修,党的大会开了不少,现在已经开到二十大,快到二十一大了。可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过是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治作秀和分赃大会。结果报告越来越冗长和难以理解,意识形态越来越反动。辩证法的运用根本是完全不可能,官僚资产阶级只会重复些陈词滥调和骗人鬼话。

然而,党的九大和十大的经验虽然是重要的宝贵的,但毕竟无法解决当代无产阶级的现实困境,也无法打倒中修。要想打倒中修,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由于中修是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特别强大,因此必须在中修专政无法触及的地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即地下。在地下,通过义务劳动和革命纪律培养一批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然后,在坚持地上地下隔离,地下领导地上的原则下,派出代办员进行全国性融工,建立地上的经济互助组织,并通过暴力力量加以维护,逐步蚕食中修的基层政权,扩大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随着地上力量的扩张,地上输血地下,整个革命力量不断发展,最终等到整个社会阶级力量对比发生逆转时,进行夺权,完成革命!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