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生活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资产阶级、机会主义者喜欢将革命与生活对立,资产阶级的目的是逼退左翼群众,阻碍无产阶级革命,机会主义者的目的是彰显自身的革命性,篡夺革命组织领导权。未觉悟的左翼群众由于缺乏工业化的灌输改造,是很难理解革命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更难以遵循革命第一,生活第二的原则,其中的关键在于职业革命家组织。革命家组织通过政治报脚手架培养组织性和纪律性,通过政治灌输培养阶级意识和政治觉悟,从而完成左翼群众到革命者的改造。革命中的危险大部分来自于反动统治阶级,只有做好地上地下的严格隔离,才能最大程度的解除左翼群众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只有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才能避免剥削和压迫的命运。
2、在资产阶级专政下,革命者不得不过着双重生活,不仅在革命组织中搞革命,而且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过着被剥削压迫的生活。加入革命者搞革命要简单地搞什么“脱离家庭”“脱离享受”之类的东西,只会让资产阶级国家注意到某个地方有个不稳定分子,导致早早被资产阶级盯上,或者搞成生存都很困难,要知道革命工作总归是要靠人推进的,任何革命者的死亡都是革命的一大损失。走不过现实生活的路线,就是让革命者死亡的路线。革命归根结底是夺权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革命家组织领导群众组织,不会是靠单纯的施舍维系的,必须是通过义务劳动与战斗值班来维持并发展的。只有在地下革命家组织的领导下,发展革命的群众组织,逐渐扩大革命者控制的生产环节与链条,革命者就越来越没有要通过在资本家手下被剥削的必要了,只有坚持革命第一,发展革命组织,才能解决革命与生活的矛盾。

历来就有一个谣传,说革命了就必须抛妻弃子了,就必须视死如归了。这些人大言不惭的说,凡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都不算得上是真正的革命者。把革命变成了惨烈的牺牲送命,看似轰轰烈烈,实则于实际一点帮助都没有。这方面的典型,一是是佳士运动中下的庸俗命令——必须跟家庭决裂,二是曾经在泛左翼中广为流传的黑厂融工路线。其背后的结果呢?无一例外都是彻底的失败,不论对个人而言,还是对革命事业而言。佳士运动中决裂的结果就是提前过早的暴露了自己的革命倾向,使得家长彻底站到了中修那一面去阻碍革命。而执行黑厂路线的革命青年们呢,更是彻底的将彻底葬送了时间精力,甚至健康和生命。所换得的结果呢,无非是让黑厂的资本家老板们又压榨了一批青年工人的血汗。

行动和结果上的失败背后,必然是思想和路线上的失败。这些思想往往打着“左”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反革命的勾当。他们没有认识到:革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孕育于现实生活的阶级压迫之中,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革命脱胎于现实生活,若让革命脱离了实际,其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革命,即便流程话语上再“正确”,是既得不到群众支持,也无法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

曾经的中共的党内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左”倾机会主义。有人以为烧掉农民的房子,就能迫使他们参加革命。这岂不是荒谬?到如今,依然也有一伙人搞另一种形神俱似的“残酷作风”,表面上很是“革命”,但实际上脱离了实际生活,忽略了革命与生活的对立统一。将革命壮烈化的结果,只能是把革命恐怖化,最终必然是革命悲剧化

我们必须抨击这种“左”的思想,但经常容易出现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我们在发现生活对于革命的影响,对于革命的不可忽略的作用之后,还必须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如何正确协调革命与生活?并且革命与生活必然不是彼此妥协,彻底调和的。它们之中必然有先后次序的问题,有主次矛盾之分的差别,更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谁领导谁,这是根本问题。如果回避它,既解决不了现实的困境,也实现不了革命的目标。

在这一点上,未彻底自觉的无产阶级是容易犯错的。他们头脑中常常挥之不去的是“过日子”的思想他们想着现实生活已经是很困难了,在资产阶级压迫下更是举步维艰。时间和精力又是如此的不足,要想让家里人过上好一点的、勉强过得去的日子。只能更加努力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只能花大精力到个人拼搏上。但这种个人手工业的努力根本无法对抗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系统剥削,更加不能改变阶级矛盾。他们没有意识到,革命虽源于现实生活,但它一旦诞生,其就开始以否定的方式去领导现实生活中的阶级斗争,用革命的方式去实现现实生活手段下无法达到的目的了。革命脱胎于现实生活,却又超越了现实生活。若辩证地发现这一点,哪怕是最坚定的无产阶级,也会犯糊涂。

另一种错误思想,则是“救世主式”的帮扶思想。国际歌中有这么一句,其实已经将问题说得很清楚,即——“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是什么让无产阶级真正拥有改天换地的力量,可以彻底粉碎现实生活的压迫的呢?那就是当无产阶级被广泛发动起来,被广泛组织起来,被团结在正确的革命路线之下时,他们就会成为不可阻挡的力量,战无不胜的力量。然而,有许多缺乏路线指引、缺乏革命方法的革命者们,却经常不自觉的采用帮扶的思想来做革命的工作。他们满足于表面的“服务”,不注重激发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他们不是通过政治灌输和组织工作,让无产阶级从默不作声,到自发反抗,最后到自觉斗争。

这种思想是很容易被机会主义利用的! 曾经泛左翼的NGO“工人服务中心”就是如此;疫情期间未明子的所谓的“买饭小组”也是如此;甚至更早的,在解放区部分忽略发动群众的土改工作队,也是如此。看似通过革命者的无私奉献,创造了良好的局面,实际上却根基不牢。当中修对于NGO组织重拳出击的时候,就一击即溃了;当买饭小组资金时间精力耗尽的时候,便做鸟兽散去了;当蒋介石组织的还乡团反戈一击、卷土重来的时候,群众遭受迫害了,革命遭受惨烈的损失了。

因此可以看到,在革命与生活的矛盾中,革命必须居于领导地位,必须坚持革命第一的原则。这不仅是划分真正革命者和革命同情者的界限,更是划分正确革命路线和机会主义路线的界限。只有坚持革命第一的原则,才能在发展革命,反抗现实压迫的斗争中明确方向。但仅有方向还不够,革命必须在实践斗争中,把握住这个方向,把革命与生活辩证统一起来,才能推动革命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坚持斗争。生活中的阶级压迫,革命中的一切困难,必然催生出两个态度:一个是坚持斗争,咬定青山不放松;另一种是回避退缩,随波逐流。前者是无产阶级的生活与革命态度,后者则是非无产阶级的态度。无产阶级只有选择斗争,才能改变现实,才能掌握未来。其次,要让革命指导生活。生活中的一切矛盾与斗争,都必须由革命来统率,才能避免生活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洗脑,才能避免群众陷入繁琐疲惫的个人徒劳无功中沉沦。第三,要让革命改造生活。个人的反抗是不能同资产阶级敌人较量的,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才能避免在无权的夹缝里苟延残喘,而是用革命的力量进行夺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只有这样,革命才不会流于空喊口号,也不会被歪曲成壮烈牺牲的表演。通过革命和生活这两个矛盾方面的辩证统一,它既是对生活中阶级压迫的否定,又是生活中阶级斗争的升华。既是资产阶级旧世界的掘墓人,又将是无产阶级新世界的缔造者。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