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后感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组织是无产阶级唯一的武器,没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只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激活蕴藏的强大力量。然而组织与组织之间也有差别,手工业组织稳定性和继承性的弊端决定了无法担负无产阶级革命的重任,只有工业化组织才能与同样工业化的国家机器进行较量。列宁的政治报路线虽然没有直接赐予无产阶级成熟的革命组织,却指导着马列毛主义者如何建设革命组织。而毛主席的战略阶段论的前提正是革命组织,从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实质是革命组织运用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组织程度,逐步扭转阶级力量,把敌强我弱变成敌弱我强。
2、为什么说马列毛主义者要拿着扫帚哲学与组织力量去积攒局部优势?引发舆论的武汉大学,一个保卫处处长可以带着警察上门警告;江油事件里面,一个政法委副书记可以面对百多愤怒的群众有恃无恐地悄悄耳语、肆无忌惮地把人拖走。只要这些人不倒,只要他们依靠的暴力镇压力量还站在他们身后,手无寸铁的群众就永远翻不了身。同时,动员群众在地上公开的范畴内进行政治性的冲塔,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只能给幕后的机会主义者获取他征集更多炮灰的政治影响力。暴力夺权的革命需要有组织、有战略,就像毛主席说的,为什么中国人民被日帝侵略者欺负,就是因为没有组织起来、没有能力捍卫集体的利益,而战略则是马列毛主义者建设革命组织、掌握斗争方法论的原则指引,同时也是最基础工作的方向。这就需要马列毛主义者在持久战的一开始,准备积蓄革命力量,正因为革命先锋队是群众组织和革命家组织核心的紧密结合,就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政治报路线推进工业化的组织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让星火燎原,在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处于绝对弱势的时候,营造革命主观条件的转机、转变阶级力量对比。

读了《论持久战》相关的文选后有了一些感悟,接下来是个人角度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敌强我弱的同时敌衰我兴

中修篡权后已过了近半个世纪,从最近频发的群众运动开始的人多势众到后来被资产阶级血腥打压封锁可以看出,群众自发的反抗在资产阶级有组织的暴力机器面前如螳臂当车,面对中修一批批的军队警察毫无还手之力,群众看到中修如此强大的国家机器不禁有些低落“反抗真的有用吗”。当然,反抗阶级压迫的心情是没有问题的,革命者是积极向上的而非悲观主义者,在一条路上走不通时就会去寻找其他的道路,真正的革命者是不会浪费力量在错误路线上,其思考分析是符合辩证法的,是结合实际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的。

首先要清楚的是现阶段中修掌握了暴力机器其力量确实强大,但是也并非拿它毫无办法。从各种群众自发运动可以看出国内早已具备革命的客观条件,一部分群众不满于压迫进行反抗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结局往往是线下线上封锁再无波澜。因为这是缺少了力量,而且缺少的是工业化革命组织的力量。只有看清楚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压迫的现实并想要彻底的与其对抗斗争时,才能明白主要是自发性引导的群众运动是无法对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产生丝毫影响的。于是便要组织起来,要形成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但中修面对要推翻其统治的革命家组织必然是残酷打击、妄图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分析后能预想到如果环境是在地上、在中修能监控打击的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结果无疑是中修军队倾巢而出进行打击从而使得组织被破坏,而对无产阶级革命并无推动只是留下了教训:革命不能指望任何地上的、合法的形式。因此革命家组织要政治上在远离中修,在其无法直接打击干涉的地下建立和发展。也只有组织起来形成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家组织才是对抗中修、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唯一方法。因为革命的形势是敌强我弱同时敌衰我兴,在清楚明白这个形势之后便要将其贯彻于革命得出正确的方法论,如战略防御第二阶段的地上向地下输血,这是革命家组织不断由弱变强特点的体现,通过地上经济互助小组的形式进行义务劳动筛选先进工人,接着由地上代办员引流到地下进行工业化灌输,在长期政治挂帅斗争和纪律改造吸收成革命的力量,转而服务于革命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分析后便能明白无产阶级革命战胜资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但同时要注意的是由弱变强、形势扭转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革命者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革命者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机会主义者不愿意去投身于组织生活中切实的改造自己,其否认无产阶级革命是持久战,反对进行长期的、艰苦细致的革命准备工作。因为其本身立场就不是站在无产阶级这边的,其目的也不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从而解放无产阶级,其中有的是本身就心怀不轨的机会主义者,为赚取政治影响力没有原则立场做出投机倒把的行为,具体表现是有机会进行影响力变现便毫无犹豫出卖无产阶级利益,转向中修摇尾乞怜希望是谋取官位实现阶级跨越;还有的是革命立场不坚定,自觉性被自发性压倒的机会主义者,其不积极主动的去挖掘自身问题改造错误思想,反而想着“一劳永逸”在路线斗争上止步不前,这是没能理解持久战的含义,实际上是不能做到革命第一、反对长期艰苦细致的革命组织工作的表现。正如机会主义者对群众自发运动的理解一样“还不够多”,其指望着短期就能战胜中修、指望着无组织的群众声势上能吓倒中修的幻想,实际上是没能认清敌强我弱且短时间无法改变的特点。

同时革命者在组织生活中对自己的改造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正确的认识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只有坚持政治挂帅在长期的组织生活里不断的进行路线斗争和经验总结学习,才能逐渐转变成自觉的革命家,在此后的革命生活中起领导带头作用,并不断的学习进步进而总结出对革命有益的措施和方法。

战略是不断积累局部上的我强敌弱

这也是不断形成中修由盛转衰、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由弱变强的局势而总结出的方法论,即要有实际上的行动,而不能停留于理论空想,如扫帚哲学一般有实际行动才能有所改变,不主动用扫帚去实践灰尘永远在那里。革命家组织的立场永远是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其各种组织工作和计划安排都是为了更好的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进程的。而安逸于现状不愿做出贡献牺牲的、不愿给自己错误路线小资生活动刀的是机会主义者的做法,革命者在发现其面对批判其死不悔改就要及时定性为敌我矛盾并将其从组织中清扫出去。

此策略的体现就比如战略相持阶段的对中修基层的打击和武工队翻遍战术:在战略相持阶段,地下革命红军在服从地下组织的领导下,根据指示和革命实际需要集中力量对中修控制力度薄弱的末梢基层进行打击并填充以无产阶级专政,此后地上群众组织便能在此区域开辟新环境和扩大发展,实现了力量的我强敌弱;当中修集结力量试图攻击剿灭革命家组织时,地下组织进行防御不主动暴露、藏匿于群众之中,使得中修无法消灭革命的有生力量。于此同时,在革命家组织全国地下网络和组织程度优势的支持下,集中力量派出武工队在中修缺少支援的白区进行打击从而翻成可以建立地上群众组织的红区,实现革命力量增强的同时让中修有力无处使、只能疲于奔命被消耗。

总而言之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革命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革命家组织优势的发挥并针对中修弱点进行分析对策,方能推动无产阶级革命不断向前、更好的服务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