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论”是一种什么货色?(上)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形象思维论本质上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背后是否认人类普遍认识的规律,否认人的认识和思维辩证关系,形象思维论者追求用形象来思维,无非就是将唯心主义的“感觉”上升到第一性,拒绝科学的分析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抽象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思维所以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正是因为它所遵循的逻辑规律,是客观事物最根本、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的反映。列宁也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2、形象思维论的背后是反对政治挂帅,为资产阶级的卫道士艺术家们开创不受无产阶级专政的小世界,推行新的资产阶级法权。其否认人类普遍的认识规律,荒谬宣传不同艺术家有不同的思维,而这些思维无法被广大群众所理解。无非就是唯心主义的凭感觉,而拒绝科学规律的去分析认识,并企图将这种毫无物质基础的感觉思维上升为权力,以此来对无产阶级文艺上,获取垄断统治地位的法理。

在文艺领域中,存在着一种影响很大的文艺创作理论——“形象思维论”,特色的一些文艺家研究着它,高中政治老师也讲授着它。许多人也已经把“形象思维”当作了一种常识,一些同志也没有认清它的真面目。形象思维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实际上,所谓的形象思维论,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这个体系披了一点红皮,因此被特色视若珍宝,还出现在了特色的政治课本,荼毒了不少青年。形象思维论,就是资产阶级在文艺领域的一种理论武器,是在意识形态上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表现。为了扫清特色散播的重重迷雾,澄清一些同志的认识,特此对形象思维论作彻底的批判,以正视听。

一、形象思维论在宣扬什么

现呈出特色高中政治选必三的课本,以供集中批判。形象思维论者认为,形象思维是一种独立于抽象思维的,为文艺创作特有的思维方式。课本编者写道:“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那么,形象思维是不是指人的感性认识呢?又不是。论者一致认为,形象思维也是人的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同属于思维的基本形态,也是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等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形象思维是凭借“感性形象”在思维,另一个则是靠概念来思维。总结起来,所谓属于理性认识而与抽象思维相对立的形象思维,就是一种不用抽象,不用概念,不靠逻辑规律,而是用感性形象来进行的思维

试问,这样能进行思维吗?能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吗?形象思维论者又说道,这种形象思维高明得很,形象思维不仅能“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做到抽象思维办不到的事。形象思维可以一下子从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来把握一般规律,“将表现一般、本质的现象加以保留,并使之得到集中和强化”。论者主张,形象思维必须与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他们说道,爱因斯坦著名的广义相对论就起源于一个想象,海森堡受音乐理论的启发做了原子跃迁的相关实验,足见形象思维的精妙。在他们的主张下,文艺创作乃至科学活动中的什么玄之又玄的“灵感”,全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了。

这种认识论体系难道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吗?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是这样说的:“要完全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所以理性认识即论理的(逻辑的)认识“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可见,如果不用抽象,不用概念来进行思考,就根本称不上什么理性认识。所谓形象思维论,就是反对毛主席所阐述的普遍认识规律的一种理论。

二、不用抽象、不用概念、不靠逻辑的所谓形象思维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管形象思维论被包装得多么神乎其神,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武器来分析它的本质,就不难发现,这种形象思维论无非是违背常识的胡编乱造而已。

形象思维论者认为可以不用概念,而是用形象来思维,这是赤裸裸的反马克思主义论点。谁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而概念是依靠语词来巩固的。因此,离开了概念的思维,是根本不存在的。

形象思维论者表面上也承认,形象思维是由感性到理性的理性认识。但他们又要求文艺创作过程中要自始至终用“感性形象”来思维,说什么要抽象出“形象特征”,这就充分说明他们的形象思维是根本没有抽象的。他们认为形象思维只需要个别特征就能认识一般规律,只要保留现象就能发现本质,这是极端荒谬的观点。抽象,就是抽去具体事物的非本质现象,保留其本质的思维活动。所以,经过抽象得出来的只能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如果说能抽象出什么“形象特征”,那么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抽象。既然没有抽象,那么所谓的形象思维又是哪种思维呢?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万,不依靠抽象,就不可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不可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达到理性认识。显而易见,人要思维,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不能不用抽象的方法,撇去事物个别的、偶然的非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现象,找出事物共同的联系。因此,不经过抽象的思维,不经过抽象的理性认识,同样是不存在的。

要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还必须运用逻辑规律。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逻辑”既包括形式逻辑,也包括辩证逻辑。列宁说道:“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是因为逻辑规律是客观事物最普遍、最一般、最根本的规律的反映,所以不运用逻辑规律去认识,就绝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不管文艺家、创作家愿不愿意,逻辑规律都是他们必须遵循的。既然形象思维论者认为形象思维可以不用概念、判断、推理,那么他们的认识到底是什么呢?

既然形象思维论者排除了理性,排除了逻辑,那么他们就必然乞灵于神秘主义。课本编者认为,“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这就是说,要用“感情”去思维。这就充分说明了形象思维论和资产阶级神秘主义文艺理论是一路货色。文艺家是用“美感”来认识,来创作的,这是他们常见的主张。实际上,人不是凭感情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恰恰相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定了人的感情。毛主席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谓的“美感感情”,也是如此。固然文艺作品能够鲜明地传达感情,但这种感情,依然是被理性所决定的。片面强调感情,无非就是“至诚则灵”,变为极端唯心主义感应论。

总之,形象思维论这种不用抽象、不用概念、不靠逻辑、从形象到形象的认识论,显然是一种神秘主义的资产阶级文艺理论。它所宣扬的思维,在世界上是完全不存在的。

革命者在革命的实践中,实际上早就成百上千次地驳倒了这种反动理论。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资本主义社会中充斥着无数的资本主义压迫现象。但是,如果自发的工人仅仅停留在“欠薪”“罢工”这些表面的形象,从现象到现象,又怎么可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规律呢?如果革命者说要作揭露文章,不从这些纷杂的形象中抽出本质,而是只凭着自己的感情罗列事件现象,也是不可能创作出典型,乃至向读者传达革命规律和理论的。

至于马列毛主义者具体应当如何在文艺领域中贯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种形象思维论到底是为什么而服务,则待笔者在下篇中详细论述。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