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如何跨入高级文明形态?——加强与消亡的辩证法(上)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无产阶级要摆脱资本主义的框架,就必须要有马列毛主义的组织,来灌输他们政治意识,灌输的关键在于人,而且是在组织的脚手架下才能有效赤化无产阶级,因此先锋队和群众的结合就是通过组织,不断的把群众提高到先锋队的水平。
2、资本主义社会下工业化的灌输也只有通过建立起工业化的组织进行政治灌输才能与之对抗,也只有在通过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组织里才能确保正确的路线不被带偏,才能通过义务劳动等脚手架改造更多人,才能使正确的少数变为正确的多数。

许多刚刚左转的革命新芽,在“要不要革命”的问题上有了坚定的答案,在“怎样革命”的问题上却缺乏认识,这些迷茫的群众就是我们所说的泛左翼群众,如不注意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加以挽救,就大有被机会主义分子拐走的风险。他们由于无产阶级长期以来的无组织状态,无时无刻不被资本主义自发性所包围着,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具有一些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一现象在先锋队问题上有着极为明显的表现。新芽们无不慨叹于国际共运之低潮,又联想到无论是苏联还是社会主义中国,都经历了党变修、国变色的反革命复辟,他们发出疑问:这是不是先锋队理论出了问题呢?这是不是说明革命运动应当“去中心化”或是“分权制衡”呢?这一现象屡见不鲜。据笔者观察,许多刚进大群的新芽都曾提出过“先锋队放权”的想法。对此,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向这种想法极易引向的机会主义路线猛烈开火。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在同志之间,对于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论、行动,应当表示态度,坚持原则,划清界限…批评要尖锐。你不那样尖锐,不切实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把问题尖锐地摆在桌面上,不要把棱角磨掉。因此,我们决不能在党的领导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我们也决不能用什么和风细雨的工联主义式的庸人温情去对待错误思想,而要对一切不符合革命路线的思想作最坚决的批判,只有这样,才能让革命新芽与旧观念作最彻底的决裂,不致落入机会主义的泥潭。

那么,革命运动为什么需要先锋队的领导呢?列宁说,我们不能幻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愚昧的未受训练的群众能够自发具备革命斗争的意识和能力。的确如此。

我们应当知道,在任何社会中,人们都必须先进行生产,然后才能进行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活动,因此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就构成了基础,一切社会关系和思想主张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在私有制下,劳动人民从小受到的是私人的抚养,私人的家庭教育,在家中从事私人的家务劳动,长大成人以后,又为着养家糊口这一经济挂帅的目的参加私人主导的生产劳动,头脑里怎能不充满私有制的垃圾?除了闭眼不看现实的人,没人能否认广大群众在资本主义下思想认识普遍落后、政治能力普遍差劲的事实,这诚然不是群众的问题,而是资产阶级压迫所致,是私有制的再生产所致,但无论如何,我们总不能脱离实际办事。工联主义、改良主义等倾向,在绝大多数群众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既然群众中存在严重的工联主义、改良主义等倾向,甚至是自私自利、投机倒把的现象,与此同时又因长期的无权而不具备管理国家、管理政权的能力,那么,如何克服私有制给群众带来的弊病,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按照辩证法的原则,我们就是要从私有制的对立面解决问题,就是要在局部、在资产阶级专政的黑手难以触及的地方,率先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权,以此发展训练有素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尔后再由这些训练有素的革命先锋将马列毛主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灌输给群众,带动群众学会如何运用革命理论辨识路线,如何运用民主集中制管理国家,不如此就不能消灭敌人、发展自己,就不能扭转阶级力量对比,就不能赢得解放。

无论哪个阶段,先锋队都是决定性的力量,它决定着革命政权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革命运动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的力量,看的是组织程度;而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看的就是先锋队的组织程度。一战前后,德国无产阶级本应借此大好时机猛烈发展革命政权,然而德共在当时却误入歧途,迷信群众自发性,没有起到先锋队所应有的对群众的领导作用,各路机会主义势力和反动分子倒是哄骗了不少群众,以致革命进程中断至今;反观俄国无产阶级,早已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胜利前进,面对像科尔尼洛夫叛乱这样的反革命事变,面对像十一国武装干涉这样的反革命反扑,也能迅速拧成一股绳发动总攻击,变全国为军营,组织起战无不胜的革命力量保卫胜利果实。历史事实早已证明了先锋队的必要性。

这就是灌输论。这就是列宁所说的职业革命家组织向工人群众作政治灌输的理论。这就是从实打实的物质基础出发所得到的唯一正确的路线。革命者必须先在地下建立起以公有制的义务劳动为基础的革命家组织(即先锋队),在地下政权中与先进群众相结合,培养越来越多善于集体协同和思想灌输的革命战士。自然,先进群众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地下先锋队也得派出代办员到地上去成立经济互助组织,通过工业化的力量解决广大劳动人民衣穿住用行的问题,在经济互助和暴力保卫的义务劳动值班中、在日常事务的表态和有关人员的选举和委任中,也能初步锻炼其阶级意识和政治能力,并从中筛选积极分子,通过严密的地下手段发展到地下政权中去。在地下先锋队的坚实领导下发展地上组织,这就是为地下政权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的途径。

复辟以来,中国无产阶级退居守势。面对中修这样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主义政权,单点突破是绝无可能的,要大规模建设地上经济互助组织、从而向地下革命政权大规模地输血,其前提是要有一个遍布全国、互联互通的地下斗争网络,要有能够组织得起这样一个网络的先锋队。忽略这一客观事实,就是“左”倾机会主义,妄将中修看作能够被割据一方的封建国家。在理论上极其荒谬,在实践上也极其反动,本质是不愿以先锋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只想通过个人主义的“冲塔”捞取政治资本,佳士就是这样,搞非党的所谓工运,幻想积攒大量政治影响力、号召全国左派齐聚深圳举事,结果被中修匪警一举粉碎,一腔热血的工人被打入牢狱,那些所谓的工人领袖却“认罪”了事,到了今天甚至还摆着个“老革命”的架子,坑蒙拐骗,妄图篡夺革命领导权,欺骗革命新芽为他们的个人名利流血牺牲,我们难道能够容忍这种以革命之名行投机之实的丑恶行径吗?

因此,我们反复强调,当代中国革命的战略防御阶段又必须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是缔造出全国一盘棋的革命先锋队,第二阶段才是融工,也就是由革命先锋队派出代办员到地上建设经济互助组织,在每一座城市都形成节点,连成网络,游弋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为革命政权源源不断地输血。在第二阶段,革命政权同时又肩负着革命军队的重任,在防御阶段尽管只是打基础的起步阶段,无法成队作战,只得小组作战,但也必须执行地下执法权,实行对资产阶级暴力镇压之权,这才能实现局部质变,部分地歼灭资产阶级基层镇压力量,部分地蚕食、架空资产阶级基层统治力量,为日后形成白皮红心的根据地奠定基础。无疑,这是要付出鲜血的暴烈的行动,没有坚定的革命自觉性就不可能有持久的战斗力,这再一次证明了先锋队的必要性。滔滔不绝的演讲,卓尔不群的文章,都不能带来这种持久的战斗力,更不能使这种战斗力向群众扩散,将群众上升为革命家。只有先锋队才能做到。只有生根于政治挂帅的义务劳动,时刻明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和正确的路线,时刻用鲜血与生命保卫革命路线的先锋队员,才能永葆其战斗力,也才能在革命的相互关系中赤化先进群众,培养千百万革命接班人,而不是人亡政息。

战略防御阶段结束以后,地下革命家组织队伍日益壮大,加之全国互联互通的地上群众组织的建成,战略相持阶段就开始了。在这一阶段,先锋队员身兼武工队员的职务,上马武工队,下马区政府,在各个基层开展成队作战,逐步消灭资产阶级基层镇压力量,更高水平地执行地下执法权,并且开展系统性的政治工作,发动各个工厂乃至其他生产单位的群众,实行革命剥夺,这其中主要的就是把生产资料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建成白皮红心的革命根据地。正如地上组织向地下政权输血,革命根据地的先进群众也将大批大批地发展到地下,成为光荣的红军战士,乃至发展成为武工队的一员。革命进阶到战略反攻阶段,地下红军及其武工队形成大规模的野战军团,有了全国互联的革命根据地相配合,这股摧枯拉朽的革命武装将宣告整个中国的解放。

无论在哪个阶段,涉及的问题都不仅多,而且尤为复杂,若是没有列宁所说的“一群能够很好地配合的领袖”“在共同的事业周围久经考验的战士组成的常备军”,就是说,若是没有在政治上高度成熟的革命先锋队,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无论是政治报义务劳动,还是经济互助中所涉吃穿住用行等各项业务,抑或是在作战中涉及的军事作战问题,没有党的领导,根本就不可能搞得明白。反之,有了党的领导,有了革命路线在方方面面的指导,有了政治挂帅的光辉,各项业务都会全面开花。有了党,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造出来。这里仅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军队民主运动为例:

部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目前在我军部队中热烈进行的三查、三整(按:即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就是用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的方法,达到前两项目的。关于经济民主,必须使士兵选出的代表有权协助(不是超过)连队首长管理连队的给养和伙食。关于军事民主,必须在练兵时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在作战时,实行在火线上连队开各种大、小会,在连队首长指导下,发动士兵群众讨论如何攻克敌阵,如何完成战斗任务。在连续几天的战斗中,此种会应开几次。此项军事民主,在陕北蟠龙战役和晋察冀石家庄战役中,都实行了,收到了极大效果。证明只有好处,毫无害处。(《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

注:或许新近左转的读者同志会惊异,党的领导真有这样强的效果吗?为什么一抓政治挂帅,各项业务都能水到渠成呢?为什么今天做的是政治报义务劳动,明天就能学会如何打仗呢?这是一个相当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将另文讨论。

综上所述,要想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先锋队的领导必不可少。而只有在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之后,才能谈得上把先锋队的消亡提上日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先锋队的领导,才能推进先锋队的消亡。

以上就是从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角度对先锋队消亡问题的论述。有些同志或许会疑惑,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要有先锋队领导没有异议,但在全国解放后先锋队还要不要呢?因此,下篇文章将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中加强与消亡的辩证关系入手,进一步探讨先锋队消亡问题,敬请读者同志期待。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