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区秘密工作”、“给一位同志的信”与我们时代的地下到地上(下)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机会主义者无法理解(也可能是故意装睡)政治报路线的内涵,无法理解工业化和手工业真正的区别在哪,于是无知地说:“政治报是为了宣传”“代办员是有天眼吗,怎么可能只用一顿饭就筛选完群众。”但马列毛主义者明白,政治报真正的作用是组织建设,地上组织中的群众每天都在经受义务劳动的筛选。所以马列毛主义者的组织可以不断发展壮大,机会主义者的团体却只能在手工业的泥潭里打滚,一次次分裂成八瓣。
2.地上地下的划分是古今社会主义革命中最具有普适性的一部分,机会主义者们对此不屑一顾,就必然走向取消主义和工联主义的道路上。正如列宁指出的:“人很多,但人又很少”。唯有政治报路线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白区秘密工作”、“给一位同志的信”与我们时代的地下到地上(下)

对于了解过马列毛主义的人、有一定政治思想的人,都知道革命斗争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动。从革命活动当中的各种表现,很容易认识到秘密与公开的区分。秘密工作是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方法。如今的泛左翼“同好”们也明白这一点,也期望有“低烈度”到“高烈度”,基本的方法能把握住、说得头头是道,却不能发动根本的夺权斗争。泛左翼的组织缺乏,这致命的误区让有效的具体方法也得不到成就,反而如激流那样把斗争方法变成骗人享乐的话语、败坏左派名声。我们今天用1902年列宁的《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和1939年武光编写的《白区秘密工作》,来比较认识一下。认识地下到地上的暴力革命和具体方法,不仅是让路线和方法统一,而且必须有人、有组织能决策、执行、监督着来贯彻下去。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半部分:革命家、中央、委员会、支部、区小组

上篇
这一部分我们从1902年列宁《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来比较认识马列毛主义者应当采取的斗争路线和方法。既然有回信,就有来信,就是面临着现实问题的,正如毛主席回复林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述了整个根据地斗争路线的原理,列宁回复一位同志的问题也就是在事无巨细的工作方法上阐释了地下革命斗争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当时的路线斗争背景。
1902年左右,小组斗争路线的的历史已经谢幕,这是首先要明确的,当今泥潭派拿着列宁在俄国革命前期使用的小组方法论,来在今天重建“小组阶段论”的时候,马列毛主义者不能再让群众以及革命者的斗争处于低水平重复。1898到1901年,列宁试着建立并带领一些地方性的斗争小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不断走向夺权的目标,结果却被小组斗争路线给制止了;包括斗争协会当中和经济派的路线斗争,经济派拖延各种斗争方法,否认暴力革命,继续停留在经济主义的道路,只让群众有自发斗争,自己保留着各个不同的派系、混差事;列宁被流放的故事也由此产生,社会民主工党的一大被秘密警察镇压没有开成,之后的社民工党二大就变成了追求党性的革命者同坚持小组分裂的机会主义者的一次决战;但我们更熟悉的是1901年到1902年的《怎么办》,所以《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是已经有了怎么办的理论基础——组织协同、民主集中制的统一组织蓝图之后,在实践着政治报路线的条件下提出的。我们也不能不提到当时列宁他们实行的特殊的国内国外两个中央设置,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 只有这样,一方面,中央机关报才可以不受俄国宪兵的破坏,保证其一贯性和继承性;而另一方面,中央委员会才可以经常在所有重大问题上同中央机关报协调一致,并且可以相当自由地直接处理运动中的一切实际问题。 这些是对抗现实政治压迫不可能不采取的方法,对沙俄隐藏政治性、躲避搜捕,也正是呼应地下地上的原则。然而两个中央的分治,一个管业务一个管组织,最后因为路线斗争失利而被机会主义者篡夺,至今还有机会主义者说明要建成这样双层的组织关系,岂不是拿前人砸过脚的石头再学了一遍,只要建设组织的路线还不清楚,政治性质还暴露在外,内部自己圈多少个层级也只能被警察单刀直入而被消灭。

1.为什么说组织群众需要革命家组织和地下基础。

或者反着说,为什么“融工玄学”、“立刻融工”是空中楼阁。上一部分当中我们主要是从工作方法和路线的原因去揭露反思的。毕竟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当今立刻融工者最大的问题就是筛选。筛选在他们那里也是跟宣传影响力的道路相通的,实际上是追求教育工人的条件,不过这个教育不是为了叫人联合起来去战斗,而是因为被追求宣传找人手,结果变成交朋友和简单的意识形态灌输。马列毛主义者对此的做法应该是探明阶级立场,大群的反对者们嘲笑布站文章说到的“代办员只需要同工人一顿饭的时间就能摸清楚此人是否可堪大用”,他们根本不顾《怎么办》和政治报路线的经年累计的基层工作、无时无刻的监督筛选,以及对“群众”的裹挟,让他们继续利用群众自发性然后混在群众中间,自然不能理解革命家组织派出的代办员如何以组织立场看人,更无法理解“群众”居然会被这样快地筛选。

然后是组织继承性的问题,以及安全问题。上一部分我们提到珊瑚式的单线联系,在这部分,组织的存在就不仅仅是几个具体方法能说明的了,但机会主义者们的行动已经向马列毛主义者们证明了,在没有集体组织的目标下,进行融工建立小组,实际上是仅靠人际关系造就的松散联系,最后谁建起来的只要没能继续联系,那就会直接解散。从这样一个组织存续关系我们就碰到了列宁主义建设组织的大方向。

地方上建立的所有的机构都应该隶属于委员会,而委员会应成立区小组(指很大的城市)和工厂小组(无论何时何地)。“优秀的革命家”全都应当参加到委员会中去或者担任各项专门小组的工作(印刷,交通联络,巡回鼓动,组织身份证办理处、反特务和反奸细小组或军队工作小组)。

这个总结是基层的地上群众组织、基层地下革命家组织怎么活动、谁归谁管辖,以及地上组织和基层的地下革命家组织在组织整体里面的汇报制关系。这样一个大的组织层级关系,就是各个层级组织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的切实保障,甚至不需要多么担心这一点。一切的分支机构,一切的组织关系,最后都会回到统一的革命党组织的中央核心。委员会或者党中央、区小组或者地方党委、工厂小组或者某党支部……下级组织机构发掘到先进分子并在工作和灌输的筛选培养下,上级再复核判断保证人选无问题,亦或者地方被打击,上级可以从其它地方抽调人手提供帮助。这些就是列宁主义的革命家组织所应该做到的,继承性根本就不是问题了,相比较,当今的立刻融工和小组阶段这种组织方法就只能在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圈子里面低效兜兜转转,每个人焦头烂额而事倍功半。

从这一点,地下到地上的路线一定是组织发展和存续的保障。当然,这样的组织也只能靠政治报路线的方法,去统一各地,消除地方联系的差别和条件的差别,形成统一的革命家组织,再通过革命家组织的延申也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关系,扎根,才会形成民主集中制的组织上下关系。

相应的,组织的协同发展也就需要在统一的形式上进行一项至关重要的日常工作来维护:

运动直接的实际领导者,只能是专门的中央组织,它亲自同所有的委员会保持联系,它包括了全体俄国社会民主党人中所有优秀的革命力量,并处理一切全党性事务,如分发书刊,印发传单,调配力量,指定某些人或某些组织管理专门机构,准备全俄游行示威和起义等等。应当使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和各种小组有权把自己的决定、愿望和要求既向委员会反映,也向中央机关报和中央委员会反映。

列宁之所以会有这么详细的方法给我们,就是在一开始时提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这样的组织如何生存——通过划分地上地下的政治性来保存自己。以及,不能不联系列宁斗争经验当中那些组织被机会主义者篡夺的教训,一切权利归苏维埃,一切权利归委员会,看似是理所应当的集中,却是大量循环反复之后的沉痛教训。于是,汇报制,这样一个真正随时联系整个组织关系的信息和工作方法,就变成了马列毛主义者建设发展组织以及时刻监督、管理、学习的方法,同时对组织的统一和延申发展极其重要。

2.革命家组织委派的代办员,革命家怎么搭建地上组织。

只有传递和散发工作的技术问题才允许区小组独自处理。区小组的成员应当由委员会确定,就是说,委员会指定一两名委员(或者甚至不是委员的人)作为某某区的代表,委托这些代表去建立区小组。 区小组的全体成员也要由委员会批准。区小组是委员会的一个分部,只是代行委员会的职权。 建立秘密组织的全部艺术应在于利用一切力量,“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同时保持对整个运动的领导,当然,保持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靠比较丰富的经验、比较渊博的学识以及比较卓越的才能。

这也就是区小组能干什么,以及区小组为什么能干这些。是委员会、党中央在组织关系上的领导,以及革命组织、革命家自身怎么伸展拳脚贡献出力。一方面是民主集中制,有组织地去总结正确意见和正确的人,作为路线决策和具体工作的保障,然后把具体执行和监督的权利交给各个同志,权责对等。一方面是继续延申民主集中制,通过委任制,让接受组织委托的人在工作的时候受到制约,保证按组织立场和组织的意志去决策以及进行工作。“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不是让人干等着上级分配、让干什么干什么,而是要在执行的同时设身处地从组织角度去思考和推进工作。因此,革命组织的纪律是兜底性的,最终抽象的社会实践还是在具体的人身上,如何让组织当中的同志拥有革命的自觉,就需要继续加强组织,正如同加强先锋队的领导和灌输作用从而实现先锋队消亡的道路一样。

同时我们在这一部分遇到了工业化组织的本质,前一段我们讨论组织如何招人、筛选人物怎么达到符合需要的正确要求。委任制不仅是体现民主集中制路线的方法,同时也是体现工业化的革命组织特征的。既然民主集中制,是切实有着集中和民主的对立统一、上下层级的统一,结合委任制的权限委托,在群众组织当中,革命家负责组建和领导工作,那么一方面是跟革命组织核心保持汇报关系、接受领导,另一方面与群众在一起,就需要隐藏政治身份,保证群众意见处在组织大方向上,就不能让群众组织被利用,必须把决策权掌握多数、而且要让代表组织意见的一票成为其中之一。这样的工业化设置,就是要在面临群众自发局限、同志的非社会主义倾向的时候,首先遵循人民内部矛盾的、同志式的引导和改造方略,不能用官僚主义的压迫。知情权和秘密工作统一,更是阶级斗争现实决定的规律,这里不再展开,总之革命组织和成员的行动离不开权责统一的原则。从权限委托书我们看到,既然要让代办员代表组织意志,那么统一思想就是必须的。但是不可能说为了统一思想而一起读书就成为了统一思想的工作。马列毛主义革命者的思想统一是革命理论和革命行动的知行合一,在地下革命家组织当中时刻通过灌输和自我灌输,实行马列毛主义的政治灌输,表达的思想统一,才能识破组织内外的机会主义,保卫革命组织的发展。

3.地下到地上,地上再到地下。

这一部分,列宁对一些工作的具体阐述放到现在还是具有极其根本的现实意义的,我们甚至不需要再怎么发散说明了:

工厂分委员会应当力求通过各种小组(或代办员)网掌握整个工厂,吸收尽量多的工人参加工作。 分委员会工作的成绩如何,要看这种小组多不多,流动宣传员是否可能深入这些小组,而主要的要看小组在散发书刊、搜集情报和通讯方面的经常性工作搞得好不好。

委员会成立一系列为整个运动服务的小组(进行宣传、交通联络和各种秘密活动,等等)。 所有的小组和分委员会等,都应当是委员会的附属机构或分部。其中一些人将直接申请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经委员会批准就成为党员,(受委员会委托或经委员会同意)担负一定的工作。

和委员会的成员一样,所有这些小组的成员在一切内部事务上当然都是彼此平等的。这里唯一的例外就是: 只有这个委员会所指定的某个人(或某些人)才有权亲自同地方委员会(以及同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进行联系。

总之,这些就是我们以上讨论的路线、包括上半部分工作方法的本质。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展开自己的分支部门进行工作。一个分委员会、一个党支部的成绩,就是要看它延伸出的群众组织,通过这些群众组织去吸引工人群众参加工作,发动群众的工作做的怎么样。

细节方法是数不胜数的,而最根本的路线是无比明显且清楚的。地下到地上,一切工作的展开都是根据阶级力量对比关系,都是为了改变无产阶级的力量处于弱势的情况,扭转阶级力量对比,无产阶级才有空间时间和实力去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当今无产阶级没有组织起来的力量,马列毛主义者也不可能跟着错误路线追求从地上群众组织发展革命政党的南辕北辙,马列毛主义者能做到的是沿着政治报路线去发展革命家组织核心的基础。诚然不可能因此建成革命的党派,没有群众组织的结合,哪来的阶级先锋队呢。根据当今阶级斗争当中,无产阶级缺乏组织以及自发组织无法突破局限的情况,以列宁主义的脚手架实现0到1 ,剩下就是积蓄力量的问题。归根结底,对于工业化革命组织的发展,就是让地上组织为地下的革命先锋队吸引成员。本文目前只根据组织路线原理认识了地下到地上的原理,但还需要说明无产阶级的“武器的批判”,在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工人武装斗争的实践例如《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再仔细补完地上如何才能反哺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