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革命的制度是为了保卫正确的革命路线而存在的,是马列毛主义革命者政治观点在现实组织中的反映。正如内容决定形式一样,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制度。马列毛主义者要时刻防止错误路线篡权,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民主集中制——让正确的革命路线始终占上风的组织制度,并且在马列毛主义革命者的政治挂帅的前提下能够视形势的需要灵活地进行变化。而机会主义与修正主义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在利润挂帅的条件下,将活的民主集中制变成官僚主义或者泛民主,将组织制度变成为个人利益服务的工具。组织制度对组织本身具有反作用,机会主义者总是说小组能够自发地变成先锋队,实际上自由散漫惯了的小组怎么可能就变成不同质的纪律严明的先锋队?否认这一点就是唯心主义,是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们在融工剧本的幻想里当鸵鸟的真实写照。
2、革命其本身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作为阶级斗争最高的产物,其本身必然要遵循客观的阶级形式,同时不同革命主体的阶级也必然会按照其阶级特性塑造出相应的革命组织。或者说组织不过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罢了,又执行怎样路线的人就会有怎样的组织,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下制度必然会为无产阶级服务,而当路线变为资产阶级路线,之前的组织也必然会被改造成镇压无产阶级的组织,因此有怎样的路线就会有怎样的人,怎样的人就会塑造出怎样的组织,而怎样的组织又会进一步壮大其所服务的路线。
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和内容二者都不能抛弃。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的存在要素,是内在要素的结构。在革命组织中,马列毛主义革命者是内容,是本质,而制度则是革命组织的形式,革命者通过组织内的制度进行联系和协同。组织是人和制度的统一,革命组织是无产阶级的武器,制度就是革命者运用这把武器的抓手。组织中各项具体业务对应的制度反映了革命者之间的间接联系,是组织的外在形式;而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反映了革命者之间的直接联系,是组织的内在形式。本文就浅谈一下革命组织中革命者与制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革命组织的制度是由革命者建立的、决定的。民主集中制是革命组织中重要的内在形式,但是中修和机会主义者也讲所谓的民主集中制。特色党中填充的是官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走狗,那么我们都能够看到,特色党的所谓民主集中制实际上完全就是领导人的一言堂,下级成为上级的提线木偶,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机会主义组织中填充的是各式各样的小资产阶级,那么机会主义者所谓的民主集中制就成为表面的集中、彻底的民主,群魔乱舞的小资狂欢,结果是不断地联合又分裂,干不成一点实事。有了一批身经百战的革命者,没有制度也可以创造制度。在俄国05年革命失败后,虽然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布尔什维克党不同于孟什维克和其他机会主义派系那样混乱和涣散,反而是退却得最有序、恢复得最快、斗争得最坚决的政党,核心原因就是有长期在工人群众中扎根锻炼出来的一批坚强的代办员和工人革命家;中国共产党长征虽然人员有重大的人员损失,但是却为中国革命带来了一批最核心的骨干。同一种形式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某些旧形式可以在改造的基础上加以利用。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的结果就是没有物质可用,最后退到唯心主义。为了革命路线的需要,中修的、资产阶级的某些制度也可以为马列毛主义者所用,前提是这些制度经过革命化的改造。
另一方面——形式不是消极、被动的东西,它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革命组织中的各项制度也对组织中的革命者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当制度符合革命形势时,就能够改造革命者的旧思想,调动革命者的积极性,帮助组织迅速地发展合格的成员;而当制度不符合革命形势时,会反过来助长革命者的旧思想,压制革命者的积极性,阻碍组织的发展。为了革命的胜利,马列毛主义者不可能等着制度落后于革命形势时再去改造它,而要利用革命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建设未来组织形式的雏形。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民主在资产阶级专政下的不完全体现,它是依据革命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新事物要战胜旧事务,总是要经历由弱变强的曲折斗争过程,无产阶级革命就要经历革命者由少变多、由松散变团结的曲折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正确路线和革命组织中的正确意见必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偶尔甚至经常地处于少数,民主集中制的作用就是保持正确意见占上风,保持正确路线的长期领导,从而帮助培养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从而使得正确意见一步步地在人员基础上占据上风。这个过程是制度和革命者的矛盾运动过程,核心要素——久经考验的革命家队伍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