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代表专政与群众专政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本篇文章想说的是既要保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又要防止走资派复辟要发动群众充分的民主。这个代表专政还是群众专政本质就是民主和集中。民主和集中也不是相分裂的,而是统一体。现在要的也不是某个人的专政而是在集体领导中把握正确革命路线的领导权。正是在民主集中制的愈加完善,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的增强,才能实现先锋队最后的消亡。
2、本文有严重的认识错误。把“代表专政”和“群众专政”对立起来,这种划分是割裂干群关系的,是只关注形式而不关注路线这个实质的。文中所说的“代表”,其实是指干部,但是政治权力从来不是掌握在干部个人手里的。群众应有权力发起对干部的罢免,不仅解放以后应该实行这个政策,而且在解放前就应该实行这个政策(罢免代办员的地上职务)。但是,如果这个罢免秉承的是错误路线,它就不应该通过,如果秉承的是正确路线,就应该通过;这个决断权只有掌握在先锋队手里。政治挂帅是根本,集中多一点还是民主多一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政治挂帅。先锋队的消亡完全不是取消先锋队的领导,而是使群众的认识也要不断向先锋队靠近,否则就会陷入托洛茨基主义的“官僚阶级”论述和小资产阶级泛民主当中去。更详细的意见,编者将在下文批注出来,以教育读者。
3.本文对党的领导与群众监督、委任与选举的关系、革委会和党的关系的理解是机械的。不应该把无产阶级专政简单划分为代表专政与群众专政,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先锋队的干部如果被资产阶级腐化,就要靠群众造反和党将他罢免掉,干部制度和群众监督是同时存在的。并且,革委会也是要接受党的一元化领导的,而不是简单的靠选举,是由群众选举和党委任的干部结合而成的,但不能否定党的领导。路线问题和阶级问题是最重要的,如果干部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那么他就应该被党和群众罢免,但如果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执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那么就不能罢免,重要的是看路线、看阶级,而不是要直接废除先锋队和干部制度本身。

无产阶级专政怎么搞?这个问题从巴1871年黎公社开始探索,到197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经过了100多年。今天的马列毛主义主义者,有了这个百年经验,我们可以简要总结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是由代表专政过渡到群众专政的,最终先锋队消亡,资产阶级法权消灭,无产阶级专政本身也消亡了,人类进入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

斯大林同志在建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建立了一种代表专政形式的无产阶级专政,新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前十七年也是这种代表专政。什么是代表专政?引用« 七五宪法» 的总纲第二条说,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工人阶级经过自 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 (编者注:这里首先就有事实矛盾,先说“文化大革命的前十七年也是这种代表专政”,然后又用《七五宪法》来说明什么是代表专政,但是《七五宪法》不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革命成果之一吗?作者的意思只能是,《七五宪法》还是“旧的一套”。这是否认文化大革命的成绩的,是用看似“更文革”的东西来打倒“真文革”。)这就是说,工人阶级主要依靠他的先锋队(共产党)委任各级干部来实现对国家具体事务的领导,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编者注:这里不符合历史事实,也反映出来作者并不理解后文所讲的革委会的政治定位。革委会是一个行政机关,先锋队是一个党,党领导政府,政府管理社会。在革委会中,有干部和群众代表,干部由党直接委任,群众代表则是由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选举出来——请注意,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整个革委会都是接受党的领导的,在这个领导下,既可以有选举又可以有委任。作者的要害,是否认党的领导,认为党的领导和党的消亡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所以只有一个让位于另一个,这是完全机械的理解。这两个原则都是要贯彻到底的,世界上只有无产阶级政党这样的党能领导自己走向消亡。)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党员和党的干部就一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吗?就一定会执行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吗?答案是不一定。(编者注:党的干部背弃革命路线,那就不应该再担任干部。应该否认的是不符合先锋队标准的先锋队员,而不是否认掉先锋队,党是靠清洗自己来巩固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一种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因此就存在着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和虽然被打倒但仍然大量存在的资本主义因素(即资产阶级法权)的对立统一。这种代表专政,最大的问题就在与党的干部由于缺乏群众监督(编者注:这一点没有打中要害。在一定时期,我们可以既保留必要的干部制度,又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两者并不矛盾。而之所以干部制度最终必须要消亡,是因为“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个才是所谓“代表专政”的“最大问题”),且掌握着领导权,享有较大的资产阶级法权,那么就必不可免的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被资产阶级法权腐蚀成为党内资产阶级,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们就会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结成资产阶级司令部,对工人搞管卡压罚,敌视群众监督,不再执行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捍卫并扩大自身拥有的资产阶级法权,直至篡夺党的领导权,复辟整个资本主义。(编者注:这里扬弃干部制度是对的,但是放在整篇文章中借此来否认党的领导,则是错误的。在1976年《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内资产阶级》一书中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好:“‘一长制’既反对党的一元化领导,又压制工人群众。”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一长制”是破坏集体领导的,而干部制度是滋生“一长制”土壤的。)

毛主席在新中国建立后,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敏锐地察觉到了“ 党变修” “ 国变色” 的危险,经过整风,反右,四清运动后,提高了对走资派的认识,“ 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共产党人探索出了群众专政的方式。群众专政,就是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自觉,主要依靠革命群众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文革中,革命群众,勇敢地起来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反,建立了具有无产阶级权威的有代表性的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实现军干群的三结合,这样就有利于直接培养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经验,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自觉和阶级力量。其中,革委会的群众代表部分也就是革命代表会(苏维埃),革委会是革代会的执行机关,革委会在这里代表集中的一面,革代会在这里代表民主的一面。(编者注:语焉不详。革代会应该是革委会的一部分,革委会的另一部分就是党委任的干部。干部更多地代表集中一面,代表更多地代表民主一面,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部分并不是像美国三权分立那样对立起来,而是协同工作的,毛主席说:“革命委员会要实行一元化的领导,打破重迭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通过军干群的三结合,就可以使得群众代表逐渐扩大,使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的阶级意识提升到先锋队的水平,这样就逐渐扩大革代会在革委会中的比重(编者注:“比重”是机械的看法),先锋队逐渐不再“ 先锋”(编者注:这里搞颠倒了,应该是让群众变得先锋起来) ,党也就消亡了。随着革代会的扩大,军干群三者逐渐融合(编者注:“融合”也比较机械,应该是政治认识上全体无产阶级靠近先锋队,分工上干群逐渐打成一片),革委会也就消亡了,最终随着资产阶级法权的消灭,资本主义复辟的土壤被彻底铲除,阶级和阶级斗争才真正消灭,那么此时实现专政职能的国家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革代会也就消亡了,国家也就消亡了。

综上,我们得出结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随着群众阶级意识和斗争经验的提高有代表专政过渡到群众专政,最终沿着党消亡—-革委会消亡—-革代会消亡的顺序,无产阶级专政本身消亡,人类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必定灭亡!共产主义必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