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房地产与土地,早已脱离了其使用价值的范畴,变为了官僚资产阶级和私人资产阶级合伙分配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工具;无处不在的对于房产的门槛,使得无数无产阶级陷入对房产的追求中,为此牺牲数十年的劳动才能还清。无产阶级要解决这一局面,唯有通过组织起来革命,彻底推翻这样的吸血分赃的落后生产关系!
2、创建广厦千万间的工人,却住不起自己亲手建的房子。这便是资本主义的“盛世”!河蟹政府以房地产经济为基线,就是在高效又残忍地对广大无产阶级进行残酷的盘剥。而因为资本主义的固有局限性落后性,河蟹的土地财政早已陷入泥潭之中,整个经济形势也随之低迷。当代马列毛主义者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我们来简单论述一下房地产的来龙去脉关系。为什么中国房地产会呈现出如今这个样子。
房地产主要目的是缓解危机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共产主义社会,多余的生产和商品,是提高和满足群众生活水平目的。
而社会主义是要求社会总消费水平尽可能适配总生产水平,但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平衡,群众的需求会提高,生产也会有余,不平均的发展状态是绝对的,而静态的平衡是相对的,一些庸人总是拿他那套形而上学的观念去否定社会主义的辩证发展观念从而得出一些这种计划在制约发展的荒唐结论。并能够及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协调和匹配。选择是扩大生产还是一定程度削减生产,这种削减生产是削减无意义的生产活动,并且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共产主义因素,例如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所有制的改造,从而逐渐的扩大和多余生产的部分,结合生产关系本身在发生改变,不再是单纯的需要满足消费活动,而是直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甚至生产活动就是需求活动本身,而产品直接作为社会总生产劳动而存在。
但前现代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他的社会总消费水平和社会生产是极为不平均的,如果生产落后于消费,放到粮食中,那么就会出现大量的人落到没饭吃。反过来,消费不足,但是生产有余,便会因为商品过程,而卖不出去,大量堆积,资本削减利润,削减开工,造成社会失业,产生社会严重浪费。
资本主义的生产特点是一种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生产之前,是不知道社会有多少需求,没有计划,资本一旦认为,这地方有需求,有利可图, 例如会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这种盲目性使得他们在生产前,并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甚至我们可以说,这种过剩在生产前就已经发生了,并生产后,继续加剧了这种商品的过剩,所以资本并不会停止生产,反正得先把东西造起来再看,这种运动从一开始就超过了其承担巨大社会总体消费能力无产阶级的承受能力,而必然形成商品过剩从而逐渐走向经济危机。当然资本主义会逐渐走向了一定的帝国主义阶段,现在则完全不同了。集中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帝国主义在通过对许多国家以至全世界所有的原料来源作出大致的估计。现在不但进行这样的估计,而且这些来源完全操纵在一些大垄断同盟的手里。这些同盟对市场的容量也进行大致的估计,并且根据协议“瓜分”这些市场。就像电信联通移动公司,他们垄断熟练的劳动力,雇用最好的工程师,霸占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如美国的铁路、欧美的轮船公司。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紧紧接近最全面的生产社会化,相较于自由竞争的资本家,不顾资本家的愿望与意识,通过政权的形式,把他们拖进一种从完全的竞争自由向彻底的垄断瓜分的地步。
资本从诞生之初就走向了灭亡,但这种灭亡,在私有制之下是一种破坏产能后的经济大萧条的周期性运动。马列毛主义者认为真正的解法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至于缓解经济危机,资产阶级也有他的解法,但治标不治本,主要方向是:通过扩大市场,最激烈的矛盾形式是战争,本土无产阶级消费不够,就通过国际竞争抢占市场,其次:破坏产能和破坏生产速度,破坏产能主要集中在,摧毁劳动力也就是人,摧毁物,于是手段上更法西斯帝国是直接选择通过战争杀人整个摧毁领土等途径,相对不那么激烈的采取工人失业,学生无尽的考研,推掉烂尾楼,停办工厂学校。第三个方向,便是去压榨现有市场剩余货币存量提高消费。
对于市场的压榨,又区分几类,通过现有群众积蓄和群众贷款(就是未来积蓄)发展到后面就是整个家庭的贷款。放到房地产而言就是家庭支出的6个钱包。
对于中修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而言,而房地产就是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缓解危机其中一个关键环节。
房地产还满足了前30年社会主义时期群众打造的其他一切工业体系,水泥钢筋等原材料、机械、装修设计、建筑、交通、销售和配套设施,因为住房得到了满足,使得其他商品交换都得到了满足,所以只要社会上掏空积蓄贷款买房的足够多,整个社会去透支那些过剩的商品,以房地产为主要,作为资产阶级牢牢把握的那个关键环节作为抓手,就能极大的缓解过剩,从而使得资产阶级的统治再延续个30~50年;但这一手段本身包含更大的危机,因为刺激消费是暂时的,一旦当初的消费的劲头过去,社会消费速度便会陷入一个比原来更低的水平,从而使得这种过剩引发的危机范围更大,产能破坏力更强的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以上谈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普遍规律,中修的手段并绕不开这种规律,使得这种刺激需求和刺激消费的行为,进一步的铺展开来。
中国因为改革开放,而农村没有形成集体化生产,1976年后资本主义复辟。官僚资产阶级上台,人民公社被拆除,直接打断了社会主义集体化生产,农村陷入了小生产的自发性生产效率低。
因为我国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资产阶级通过政权,剥夺前三十年的工业财富,通过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工业化生产基础。在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和雇佣劳动制下和急速的工业化,使得形成资本的集中化和城市化,那么这种集中就使得大城市中具有财富的和不具有财富同时涌入城市,简单来说就需要相当多的外来务工的农村无产者进城打工,背井离乡去讨生活。
但我们知道,生产过剩、工人失业乃至罢工造反,这种自发性斗争的频出,虽说从根源无法摧毁资产阶级的统治,但也毫无疑问会打扰到资产阶级的统治安宁。并且这种自发性下阶级矛盾的产生,是会存在群众从路线上否定自发性运动而走向先锋队领导下的自觉性斗争的变化过程的。
对于绝大部分的资产阶级而言,例如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投机者,他们选择卖方赚钱,至于是否过剩和经济危机,他们不管,自觉的资产阶级会在乎,他们选择可持续的竭泽而渔,于是官僚资产阶级便动用所谓投资、消费、出口的经济发展三驾马车。
这种需求是如何实现的?
对于工人而言,是需要房子作为生存的刚需,具有使用价值,对于资产阶级和炒房团而言,是作为增殖的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建立和扩大需求和刺激消费起根源来自于工人的多重匮乏。
价值体系的匮乏
学区房制度、户籍制度、医保制度、土地财政等接踵而至,这些方方面面都绑定上了房子,将这种吃穿住行的硬需求,继续绑上了一堆刚需。硬到普通老百姓没有房子没有办法存活的地步。
首先我们来谈论房地产需求背后来自于工人阶级所创造商品本身的价值和捆绑的价值。我们说,空气没有价值,没有劳动力的参与,也就不会进行这种交换。
首先房子他先作为一个普通的商品,而后才是一个巨大的投资产品,房地产多余的价值,他只能够从工人阶级身上剥夺而来,工人制造房子,房子的价值就在工人的手中被创造,简易房和高楼价值是有差别的。并且这种高价户籍本身带来的周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以及水电网的基础建设。例如你在这个地方有户楼是因为他和其他价值进行捆绑销售的产生的增值服务。例如核心地段周边的商城,地铁,获得学区房后落地的户籍通过缴纳其社保就享受了大城市的医疗体系。 在大城市能够享受更便利的外卖服务,这本身就是建立在垄断平台服务,外卖员无尽被剥削的生产关系上。所谓整个配套价值,就是建立由无产阶级所创造的一整个价值体系之上。这种价值具有直接的需求。
而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必然产生的集中化和垄断,使得这种医疗、教育、土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普通群众无法享用,成为一种稀缺和匮乏。最终导致群众一旦失去了房子,似乎就失去了一切。
所以第一层的需求是建立在绝对的价值匮乏之上。这种匮乏主要矛盾来自于剩余价值的剥夺。
价值剥夺匮乏
这种匮乏,正是来自于剥夺。对于资本视角,从一般商品交换到能够进行投资,就是说明,这个商品中在其他资本介入的投资的过程中产生了能够使其资本增殖的利润。否则没人愿意继续参加你这个欢乐的能够增殖的party,我要加入,我也得分一杯羹。房地产就是这个资本狂欢的大party,并且为此投资的人还得不少。
官僚资产阶级首先自身要作为地租土地出让和捐税,垄断土地财政。其次收买一些拥趸,其中工业资本来自于类似于设计公司,水泥钢筋等原料的工业化生产,其中商业利润是房地产开发商和部分个体户的倒买倒卖,资本利息是资产阶级放贷款,可以是银行或者其他。并需要个人房产的所有者,通过买房,给予无产阶级房产所有权,也就是房东,最后通过无产阶级租房获得房产使用权当中部分剩余价值。
而资本家利用这种交易来强迫工人生产出比构成劳动力的有酬价值多得多的东西。正是资本家与工人间的这种交易制造出随后以地租、商业利润、资本利息、捐税等等形式在各类资本家及其奴仆之间进行分配的全部剩余价值。——《论住房问题》恩格斯
关于土地财政背后的价值需求匮乏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资产阶级有能耐,平民百姓被扔到了地球的地底,呼吸低质量空气,需要费用才能呼吸地上空气。那么群众有没有这种需求呢?有的,是因为这种需求本身就是人类生存的一个部分。
那么土地的需求就是这么一个关系,你要开展活动,就得运用土地,中修通过资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占据了土地的所有权,以国家形式的垄断,产生的费用,开发商需要在房屋建设前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地租,前者是单笔的费用,后者是持续性的税收。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圈地运动一样价值的掠夺之中。
市场需求匮乏
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商业投资行为,没有需求,就吹出需求。营造氛围或者欺骗消费者。
炒房的行为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这样,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资本的商业运作的行为,形成的政治影响力等上层建筑和后续作用,例如也许之前根本没有结婚需要钻石,过生日吃蛋糕和巧克力的概念和行为逻辑。比如一场电影,可以鼓吹多少票房,用这种票房=好电影的消费观念捆绑,由资本不断的鼓吹和训练后的捆绑思维,反过来刺激你去观看,看到百褶裙起生理反应的也是由于这种等级的女性=美丽的观念上的捆绑的训练机制,对于人生理的反作用导致出现的这些行为逻辑。
预售制是与房地产的炒房投机行为相适应的制度,就是这种刺激消费背后的逻辑,它本身就包含着信用,那么信用背后就同时隐含了通过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摧毁信用,这种崩塌就是欺骗,例如地方政府扶持炒房,承诺这片地方之后会成为一片经济区营造出一副繁荣,扩大需求之后,便开始融资,吸引普通无产阶级和炒房团的加入。
但是普遍的无产阶级目的是生存,而房地产开发商和小资产所有者,是将房子作为私产从而租借出去,或者直接作为低买高卖的投资产品。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通过左脚踩右脚就变得,该商品的价格变得荒唐。(市场实际没有多大的需求,因为工人即便是有购买欲望,但工人购房需求不等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后者在于工人手头的可供消费的货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资本完成商品交换实现惊险的一跃),而资本一方面盲目的,同时又鼓吹了市场存在大量需求,自由派则幻想,这种交换必定能够实现,所以为何称之为泡沫?就在于资本构建了庞大和无与伦比的市场需求,而底下需求极度的匮乏。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城市的房子空的没人住。烂尾楼营造完套完现之后立马跑路,留下工人阶级毫无意义的苦难生产和买烂尾楼的业主一地鸡毛。
所以无产阶级没得选,总得住吧,房屋租借吧,我们说究竟是什么法令能够使得工人,需要为此房租支付不知道多少倍的偿还呢?工人看起来租房短期比长期买房划算,但实际上租房的价格的一个月,本身已经超过了房东其单位时间购买房子所需的价值,否则房东便无利可图,)可见此时也以法令的形式维护这类房东的小生产者的利益,是统治阶级和房地产商本身为了维护其统治圈养了一批将房地产视作能够持续获利的投资产品的小私有者。
此外一部分产业工人,被逼无奈“选择”了简易房。因为对于工人阶级,即便是真的有钱在某一个城市里面拥有一套住房,那也不是这个工人能够居住的。这种天然游离和迁移状态,创造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控制工人阶级。
而且在于在每一次罢工的时候,他们立刻就无家可归,因为厂主一句话不说立刻就把他们赶出去,使得任何反抗都极难进行。——《论住房问题》恩格斯
工人阶级在失去先锋队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的条件下他被迫为资本打工,农村的手工业农业的生产效率,都不足与支撑这种现代化消费。
并且资本也需要庞大的后备军,一旦工人无法完成利润,一旦资产阶级看他不爽,工人就需要跳槽,所以,工人阶级便立刻陷入无家可归,陷入了一种提桶跑路的状态。这种工作的不稳定状态,就使得他们处在一种,天然的流离中。使得工人阶级难以产生能够对抗资本的力量,我们说,军队都讲一个后勤。我们便可以看到富士康,集中了几万名的工人罢工,最后被辞退,其结果便是工人呈现出分散的状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是连简易房都是属于资本家手头的,工厂的简易房,起到是降低工人的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作用,工人不需要买房,厂房附近有简易房,就不需要垫付高额工资,可见工人与曾经家园流离失所的社会背景,都使得无产者在不熟悉的大城市当中,越发的不敢反抗。
这就是为何,无产阶级创造了整个美丽的城市而最后却只能住在狭小的出租屋和简易房。
怎样解决住宅问题呢?在现代社会里,解决这个问题同解决其他一切社会问题完全一样,即靠供求关系在经济上的逐渐均衡来解决,但是这样解决之后,这个问题还会不断产生,就是说,一点也没有解决。社会革命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不仅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而且也同一些意义深远的问题有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消灭城乡对立的问题。既然我们不预备凭空设想一套未来的社会结构,也就用不着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各大城市中有足够的住宅,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立即帮助解决真正的“住宅缺乏 ”问题。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剥夺现在的房主,让没有房子住或现在住得很挤的工人搬到这些住宅里去。只要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这种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就会像现代国家剥夺其他东西和占据住宅那样容易实现了。——《论住房问题》
而要试图打破这一切,就需要获得无产阶级的政权。那么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住房短缺的问题,只需要剥夺现有的房主即可。并且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消灭城乡对立,所谓的住房和周围医疗教育资源被垄断导致稀少短缺的问题自然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