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术?批判小资社交观,树立无产阶级组织观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小资产阶级因为抱有种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而无法团结,而无产阶级的团结方式在于无产阶级的组织方式。接受了无产阶级原则、世界观和纪律的是无产阶级坚实的同志,反之反对破坏它的则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诸如无政府主义者在保留小资产阶级立场和散漫无原则性里面时又爱冒充成“革命分子”,在运动的实际表现则是只起到破坏革命的作用,无政府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
2、小资产阶级有着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问题,喜欢钻营取巧,在革命组织中往往善于政治隐瞒,伪装出一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模样,伺机而动想要篡夺革命的领导权。孟什维克的普列汉诺夫就是如此,一开始还能够和列宁站在一起,支持火星报的建党路线,二大以后却为了个人利益与列宁倒戈相向。无产阶级强调党性,不要派性,就是要与手工业小组的习气彻底割席,投靠工业化的组织建设。

从商品关系来看小资社交的小本经营

“识人术的小曲”的封面显示了什么?两个人呆着假笑面具在握手,背后藏着一把刀,配文“社交的手腕”,好像这就是社交的全部了。这完全就是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体现,小资产阶级把社交理解为需要通过各种阴谋阳谋、手段策略来获取社交上的优势,好像能通过一些手段“看透别人”。社交无非是不同阶级的人的互动,换一个更严肃的词,就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下无产阶级的“社交”,绝不是一两个人互动的事情,而是必须关乎整个阶级的存亡关系。无产阶级需要一个严密集中统一的组织作为其阶级意志的代表,那便是先锋队,只有先锋队使得无产阶级真正以一个阶级来行动,来革命。

而小资产阶级在组织上的情况与其经济上小私有、组织性差的特点是十分符合的。戴上面具是什么意思?小资产阶级认为社交中每个人展现的都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虚假假装出来的自己。有人还以此感叹这样的掩盖了所谓“真实的人”。其实所谓带上面具只是一种表象和庸俗的理解,如果我们从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来分析,就会发现与其说是戴上面具,不如说是类比为进行劳动产出商品并进行售卖或者进行交换的过程。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小本经营,比如路边卖烧饼的个体户,生的烧饼作为生产资料,必须经过劳动,煮熟变成熟的烧饼,才能卖出去,否则买家不要,买家不会购买生的烧饼呀!同样的,其实“戴上面具”的过程不过是把生米煮成熟饭的过程,是劳动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品被赋予价值。政治是经济集中的体现,组织层面的问题和经济基础是互相影响的。小资产阶级在社交上的手工业情况就像其在经济上的小私有经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小红书,社交的个体户们“售卖”着自己的社交商品,经过精心研究的自拍、花天酒地的消费、学历颜值身材的炫耀等等。
资本主义消灭了旧的封建宗族关系,的把一切追求都变成金钱的追求,把一切关系都变成金钱关系,而金钱是一般等价物,金钱关系背后就是商品关系。既然如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商品拜物教等思想,在社交层面也必然存在影响。争当人上人,颜值、身材、学历等小资产阶级的社交价值、嫉妒与争夺等等,都将存在于小资社交中,正如同两个互相竞争的经营烧饼的个体户为着各自的经营情况和市场而争吵一样。

小资产阶级的社交存在什么问题呢?

小资产阶级由于狭小的眼界和视野,很容易陷入宫廷史观等人性论上去,对于“笑里藏刀”式的社交理解,同样也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人性论上的。好像人性本恶,都是在欺骗对方一样。然而自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核心是阶级斗争,马列毛主义告诉我们要从矛盾分析,从各方代表怎样的阶级利益来看问题,小资产阶级则全然不是这样。

小资产阶级的社交陷入无休止的争吵,而没有任何的结果。因为没有集中的力量,没有专政的力量。国家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专政机器的力量使得任何时代的主流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统治乃至反对统治阶级的言论都会被专政掉。然而专政并没有消灭无政府状态的争吵。小资无休止的争吵、学理主义的学术辩论是作为这种专政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小资的聊天吹水,往往演变为派性的争吵和无限上纲的辩论,而没有任何结果。对此,马列毛主义者的应对措施是反对手工业,用上下级的工业化来实现民主集中制,用集中来使矛盾上交,从党性而非派性的角度解决问题。

小资产阶级手工业社交是在小资产阶级组织上的无能的体现。列宁曾这样描述手工业方式:“手工业方式”这个概念,除了表示缺乏修养之外,还有别的含义,即整个革命工作规模狭小,不懂得在这种狭小的工作基础上是不能形成良好的革命家组织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图为这种狭隘性辩护,把它上升为一种特殊的“理论”,也就是说在这一方面也崇拜自发性。 同时,手工业社交正如同经济上的手工业一样,是极不稳定而容易破产的,无法保证运动的持续性。

相反,何为“无产阶级性格”

对于马列毛主义者,不应当像小资那样搞脱离生产环节的、点对点的社交关系,而应该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培育自己的关系,将点融于面。

斯大林在《略论党内分歧》中曾引用了这样一段话:

无产者喜爱党的纪律,“无产者在他还是孤零零的个体时是没有什么力量的。他的全部力量,他走向进步的全部能力,他的一切希望和愿望,都是从组织中……汲取来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不为个人利益所诱,不为个人荣誉所惑,他“在指定的任何岗位上都履行自己的职责,自愿地服从那贯穿在他的全部情感和全部思想中的纪律”。

因此,“无产阶级性格”应当是抛弃一切小私有观念,将个人利益融于党、集体利益的性格。而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的社交关系比小资社交关系稳固地不知道多少倍。无产阶级应该首先在生产关系(参与革命的工作)中发掘自己的社交,而非像小资朋友那样脱离生产环节,仅仅做共同消费的朋友。

政治就是组织起来,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最高协作形式组织起来,而不允许有任何小组习气。无产阶级革命家靠的是统一行动,开会决定,限权委托等等集体的行为来决定,而非点对点的闲聊磋商;无产阶级革命要求政治挂帅,每一位革命者都不能有政治保留,不可戴着面具闹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家应当通过组织工作来培育自己的社交关系,超出这个纪律范围的私下串联是违背“无产阶级性格”,而走向小资社交的。

毛主席是怎样践行“无产阶级性格”的?毛主席不局限于文革期间的一些具体问题上,而是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高度上来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毛主席把王力(当时是革命派,文革结束后为叛徒)、关锋、戚本禹关起来,不是因为他们是走资派,而是因为面对革命派和军头走资派的力量对比中,毛主席是站在整个无产阶级利益、能否保卫无产阶级政权的角度,对于他亲自发动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他需要殊死一搏,不能因为保住一些左倾的革命派而打破阶级力量对比,为此不惜牺牲一些自己的左膀右臂,他们不得不冲锋陷阵。
这就是无产阶级性格,而非小资派性,对于历史上俄国革命组织的分裂事件,分裂者煽动了一部分不明事理的人起来造反,甚至还成立了独立组织对抗中央,中央对此实行专政,隔离审查,而有人却因为“损失过多”而耿耿于怀,借此反对这样的处理手段,这恰恰是没有站在党性的角度看问题,没有践行“无产阶级性格”,这样的人应该好好看看毛主席当年是怎么做的。毛主席并没有因为抽象的“团结大多数”而放弃对王力关锋戚本禹的处置,而是“运去英雄不自由”。

资本家是资本人格化,代表着垄断资本的利益,能站在资本增值的角度而非单纯个人的角度,但是私有制和市场竞争使得资本家顶多能从自己所有垄断资本的角度看问题,而不可能站在整个资产阶级的角度看问题。而小资产阶级呢,我行我素,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爱小打小闹的计较的特点就很明显了,比如说爱炫耀自己考试成绩是A而不是A-,假装表示自己没能被某个名校给录取而感到意外,等等,这些小本经营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掌握社会化大生产的人来看是多么的可笑与无知,正所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无产阶级呢,组织是无产阶级唯一的武器,“无产者比较容易接受党的原则,他倾向于不以一时情绪、不以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为转移的原则性的政策。” ,因此无产阶级不应带着小私有的观念来看问题,因为以一时情绪、个人交情、个人判断等来看问题本质上都是小组习气,都是需要要避免的。要掌握社会大生产,就要以全党发展的利益为准来看问题,学会跳出狭隘眼界,从宏观上长远上看问题。

要党性而不要派性,批判交朋友路线

问题来了,这种无产阶级性格是无产阶级工人群众自发能够产生的吗?或者说,是谁带来这种无产阶级性格呢?

经济派认为产业工人自己就能有这种思想,而不需要任何外部的灌输。他们推崇自发性,反对自觉性。虽然工人阶级群众在经济基础上无产阶级的地位,是被剥削者,但这不代表工人阶级群众就能自觉了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自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或者拥有马列毛主义的思想了。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已经进入社会化大生产,但这是极不彻底的,只有少数大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社会化大生产,占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决策圈之外,只是作为雇佣奴隶、听话的牛马。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群众是不会自己掌握社会化大生产的,要么是资产阶级把统治阶级的思想灌输给工人群众,让工人群众站在资本的利益上看问题,要么工人群众充斥着小资产阶级思想(不要认为工人群众经济上是无产阶级就不会有小资产阶级思想了,部分工人阶级因为生产组织性差、社会化程度低、不参与决策等等原因,满脑子都是小资思想)。

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生产社会化更为彻底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全民所有制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群众才有可能由自发转向自觉,逐渐摆脱因为无权导致的小生产思想,比如文革时上海造反派识别出了上海市委的经济主义妖风。即便如此,工人群众仍然还会受到派性的影响,导致无政府状态,产生派性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不少工人阶级是从小农转变而来,而且是因为资产阶级法权本身、工人群众无资产阶级法权、组织性差、无决策权等因素造成。解决此问题需要在未来发挥继续革命的实践,发挥革命委员会和革命代表会的有机统一。

当下,面对帝国主义社会的情况和革命形势,马列毛主义者的选择是从一个集中统一的革命家组织建起,严格区分革命家组织和工人群众,第一就是地上地下严格区分,地下领导地上,地上不谈政治,以地上活动要求为由发展地下,吸纳地下党员;第二就是在各级组织、地上的组织、与工人群众之间,代办员受到上级组织的委托领导地上组织,通过按照统一的原则来行事,实现了对地上组织的领导,实现了对工人群众的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家把组织建设放到一个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地位上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用党性来代替派性,用革命的集中统一来代替革命的无政府状态。无产阶级必须掌握社会大生产,通过政治挂帅的原则而非物质刺激的原则自上而下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革命家组织。这是对于腐朽的资本主义最好的扬弃。

而一些手工业融工者、机会主义者却绝不这么做,他们喜欢同工人聊天吹水,交朋友,认为这样可以“有个照应”,“熟悉和信任”等等,这本质上恰恰是一种小资社交观的体现。机会主义者口号喊得很响:广交朋友,形成圈子,大谈特谈如何与工人成为朋友、如何拉近距离聊天切入话题,“不要一上来就急着搞灌输,先从交朋友开始”、“多数工友都善良热情,在交朋友时不需要有太多顾虑。即使有些工友一开始看起来比较内向,只要我们坚持积极主动地交谈、真诚地关心他们,也能够慢慢熟悉起来。不要抱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因为一时跟工人聊不起来就气馁,交朋友的能力是需要积累和锻炼的。”我们看完统一战线《融工手册》的花言巧语就会明白,应该说,这些社交技巧在小红书上数不胜数,根本无须劳烦统一战线花时间再去赘述了。机会主义者之所以还继续谈什么“讲感情”“真心实意”,目的是用嘘寒问暖来代替政治挂帅,根本上是回避工业化革命家组织建设,大搞工联主义改良,关心的工人群众的经济利益,而非他们的解放。

总之,手工业的交朋友路线下(手工业社交)搞经济主义斗争,根本不可能培养出革命的同志式的关系,而只能是涣散而不稳定的表面关系,没有组织和纪律,一遇到问题和镇压就会鸡飞狗跳。相互照应工人群众在熟人网络里自己就会,这种手工业融怠工+手工业社交造成的就是工联书记式的工人组织,充当群众尾巴,而非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家组织、先锋队。因此,结果就是没有集中统一的力量来消灭派性,没有办法保证持续性和继承性,正如前面所说,是小资产阶级在组织上无能的体现。小红书式的社交,看起来很华丽,但实际上一点用都没有,异常的脆弱。

小资社交观从交友方面(与革命无关的),再到革命路线方面,都是一脉相承的。小资社交是无政府状态的,是派性的,而无产阶级的组织是集中统一的,是党性的,马列毛主义者已经受够了手工业带来的种种弊端,小资朋友和革命战友没有任何同一性。

只有无产阶级能够真正彻底地掌握社会化大生产,但无产阶级只有依靠先锋队才能使自己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这样的先锋队雏形的组织建设,围绕这个问题产生了两条路线,两条道理的斗争,即是加紧工业化革命家组织建设还是顾左右而言他的手工业交朋友路线,马列毛主义者应该坚定地支持前者,坚决地反对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