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历来的融工玄学都片面把手工业融工带来的成就过分夸大,而把手工业融工结局的反攻倒算避而不谈,实际上是忽视了极为少数的手工业融工者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发展的阶级力量远小于不自觉的资产阶级专政消灭的阶级力量——诸如赤眉张角等真正想要革命的融工运动的参与者,在佳士运动为代表的融工失败后才反思出地下政治报建党方向是十分有必要的,夺厂和夺权的胜利趋势必须从敌强我弱的地方突破并扩大,决定历史的方向,这个薄弱点便是组织能力——因此组织建设是当前革命者的首要任务。
2、机会主义路线的破灭会带来新的革命火种,痛定思痛中可以总结出当下革命阶段的正确方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一如当下机会主义们拿着”融工“问题去反驳和歪曲政治报路线一样,机会主义者往往拿着革命上一阶段得出的成果,去否认当前阶段的正确路线,因此要真正消灭当前阶段叫嚣的机会主义者,也唯有把革命坚决地建设和推进到下一阶段了。
此文谨祝毛主席诞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对于机会主义的各种说法,我向来不屑一顾,这部分内容已经批判的不能再批判了。机会主义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最优秀的机会主义写手也基本都处于一种梦游的状态,不是逻辑有问题,就是一肚子坏水。作为小资产阶级最优秀的先锋队,机会主义者们聪明地避开了关键的问题,然后来说一些无关紧要的昏话来掩盖他们在关键问题上的无能。赞同阳和平一个暂时糊涂的观点,就代表机会主义者的主张不过是阳和平最糊涂的时候的主张。这一部分已经是行动上的工联主义,政治主张上的改良主义。和工联主义的区别就是机会主义者没有把工联主义的目标大声说出来,和改良主义的区别就是中修还没有正式收编。但是机会主义者的影响已经播撒,并且墙内的各路泛左翼,投机的欲望高涨无比,对于机会主义的种种胡话都当作行动纲领。这种情况要得到真正的转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直到大群不再需要从0到1的发芽,而是主要依靠从1到n的生长。文章的力量在文章之外。
1、夺厂夺权理论根据,辩证法逻辑
不知道读者在看到斯大林的一句话的时候有无心生疑惑。
资本主义的力量,正如列宁所说,在于“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很明显,既然小生产在我国很普遍,甚至占优势,既然它特别是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经常地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那么我国就有使资本主义恢复成为可能的条件。
斯大林在其他论断上不常犯错,在这里却犯了错。首先是小生产的力量是否在生产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这是必然的,任何时候都没有过时的论断。小生产就是在生产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沙俄在当时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苏俄继承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斯大林说的这句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完全正确的。小生产代表着私有制,私有制是阶级社会独有的东西。自给自足式的小生产,本来应该在资本主义时期全部被消灭干净,但是消灭干净是做不到的,市场不能自发做到这点,中修仍然具有相当数量的自耕农。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关系虽然发达,但是仍然会留下来一些边边角角不能打扫干净,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如此庞大的生产力,在生产关系濒临崩溃的同时,生产力也会自己消灭自己,以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生产力消灭了之后产生了什么?小生产,但是更高利润率的产品,如宝石制造,这一项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生产;更多小生产者从原先失业工人转变而来,占据了这一部分市场,比如手工修补自行车轮胎的小商贩。
这里说了两方面,一方面是本来小生产也没有被消灭干净,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完全失去控制的市场是不能自发消灭小生产的。另一方面是市场不断破坏和重建的过程留给了小生产者以喘息的时间。可以预见的未来,小生产也不会被彻底消灭。因此斯大林这句论断的前提是正确的。
小生产为什么在不断生产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一件事物不是无产阶级的就是资产阶级,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小生产者也面临着这种问题。小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前一个阶段,小生产因为自身具备的能力不同,在看似公平的市场中,进行不公平的竞争,最后必然有小生产者蜕变为资产阶级,可以雇佣其他工人,也必然有小生产者破产,转变为无产阶级。这是必然发生的情况。小生产者就是在演变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这个论断也是正确的。但是问题接踵而至,为什么如此正确的一句话变成了一句空谈?
社会主义同时具有两方面的性质,一方面是物质基础,一方面物质基础带来的上层建筑。物质基础时刻会变化,但是上层建筑在特定时期是保持静止的。对应的是容器和内容的关系,物质基础是内容,上层建筑是容器,在容器被装满之前,内容会增多,但是不会溢出,不会和容器本身容纳物质的能力发生冲突。只有在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和上层建筑的冲突,对应容器不能容纳如此数量巨大的内容。
不同于S先生的繁琐哲学,这部分内容不需要过于深究,就能找出来答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不是一个好概念,这里暂且不谈。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在阶级的层面上提出社会主义时期的特点,那就是既可以前进到共产主义,也存在退后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决定这一进程的是阶级双方的实际阶级力量对比。
那么这个论断是否为正确的呢?“社会主义既具有共产主义的特征,也具有资本主义的特征”。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个论断并没有强调社会主义具备的两种可能性,注意这里说的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在说已经具备这种条件。一件事物的可能性是在充分考虑这件事物的所有因素之后,放弃现实因素而指出东西。这个说法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是极为错误的。社会主义具有何种共产主义的特征?具有何种资本主义的特征?实际上并没有划分其中的界限,这点模糊的倾向给予了机会主义者可乘之机。这句话就可以被机会主义者解释为,一件事物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那就要发扬好的方面,摒弃坏的方面,然后声称这是一种辩证法。这哪里是辩证法,这就只是中修的折衷主义的再版而已。一方面······另一方面······够了,在语义上一篇空白,在逻辑上充满片面,在立场上尤为可疑。马列毛主义者千万不能说这种话。它的本质和刘邓所主张的一些混蛋逻辑没有任何区别。
只要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就知道其中辩证法的运动是如何进展的。纵观人类历史,社会主义有别于其他各个阶段的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着手消灭的是私有制,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过的革命。由此带来的,一些同志可能会说,为什么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演进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演进呢?原先的演进似乎都只需要凭借自觉性就可以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问题所在。人类社会一贯以来的黑暗状态终于能迎来一丝曙光,从黑暗到另外的一个黑暗,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从黑暗到光明,必然不同于之前的过渡。私有制到私有制是变换,私有制到消灭私有制是创生。两者从辩证法上讲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区别首先在于是哪个阶级掌握政权。究竟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还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这是政权根本性质的区别。虽然社会主义“国家”,是掌握了一个国家,但是国家不过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不是一个值得以国家为划分的特殊节点。掌握一个国家与不掌握一个国家,只不过是控制的政权范围有所变化,只不过是有没有彻底消灭原先国家中的资产阶级。从这点看,国家和根据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究竟是谁掌权这点,是关键的本质区别。不管是在说一个国家,还是根据地,还是在说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党,或者是先锋队,哪个阶级掌权,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都是最为关键的区别。
当然这是一句空话,因为确实并没有什么营养。我并不喜欢说这种空话。这句话谁都可以说,不能展示出来马列毛主义和机会主义,还有中修的区别,从这点上,这种话就必须要少说。机会主义者完全可以借用这句话来攻击大群,“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然后就说大群代表的不是无产阶级的利益。这种鬼话当然见的够多了,都不需要反驳。因为这句空话不指代任何东西,自然没有任何力量,一切话语都要借用现实的力量才能发挥作用。
上面的这句空话是为了说明,哪个阶级掌握了政权,哪个阶级就能根据自己阶级的利益改造政权。这是不需要说明的。社会主义的第二个区别就这样展现出来了。无产阶级按照自己阶级的利益来改造的政权,必然和资产阶级改造的政权不一样。虽然这两个容器里装的东西是一样的,但是容器的性质却有区别,并且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的容器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容器的辩证法结构,这一点的表现之一(注意是之一,而不是全部)是社会主义的容器具备比资本主义的容器更大的容量。这以为着可以容纳更多的生产力,这点是通过革命来达成的。
综上得出了两个关键的方面,构成了答案的全部,社会主义的特点在于政治上是按照无产阶级的利益运转的,生产力上是可以容纳更多的——但是不对,这个答案的结构十分可疑。政治和生产力,怎么能是一个辩证法的命题呢?他们之间虽然有一部分关系,但是完全不能是辩证法的关系。对于这两个概念进行形式上的转化,就得到了最终的答案: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不是一个老旧的概念吗?应该早就被抛弃了才对,并且这个概念也没有指出所必要的阶级斗争要素——而生产力服务于何种阶级,生产关系是按照哪个阶级的利益组织起来的,就成为了这个命题的关键。
为什么要如此组合一个命题?这个命题的关键在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这种革命的特殊性在于并不是阶级性自发使然,而是自觉性使然。这点已经在前文中得到解释。对于生产力的辩证法运动,是加上阶级。车床自然是具有阶级性的,除非这个机床是在龙卷风里自己组成而又不为无产阶级所用的,这当然不可能。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者似乎是一致的,但是在和具体的阶级发生联系之后,也就有了区别。社会主义革命承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但是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化才能使用,这种转化是夺厂,剥夺资产阶级的所有物质基础,通过有组织的方式对这些物质基础进行利用。再谈回生产关系,原先的生产关系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因此必须得到充分的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无产阶级的生产地位提升到决定性的生产地位,分配形式改成不劳动者不得食。这种转化就是夺权。
夺厂和夺权,就是社会主义的内涵。显而易见。
但是可能有同志会说公有制难道不是私有制吗?不完全正确,公有制带有私有制的性质,虽然把原先个人独立的私有制改成了公家私有的私有制,但是这是一种夺权之后的改造,其本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只不过有退回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风险。这其中就是资产阶级法权的作用。所谓夺厂也并非是完全的共产主义的内容,夺厂也不过是把资产阶级的所有物改成了无产阶级的所有物,这其中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改成了无产阶级共同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还有无产阶级生产地位的提升,本质上还是经过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在发挥作用,而民主集中制设置意见代表这一点无疑是资产阶级法权的延续,不劳动者不得食也是在忽视每个人劳动能力的条件下进行的看似公平实际并非公平的制度。上述的夺厂夺权,不过是资产阶级法权的又一次变化形态。
这里我要讲一个广泛流传的中修笑话,一老师为中修辩护的时候,告诉同学们,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圆,不能到达但是可以趋近。这个笑话只能说明中修在面对阶级斗争理论时候只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以这种抽象的根本不讲阶级的说法来掩盖在马列毛主义面前的无能。共产主义是理想圆吗?并非如此。共产主义是实际可以到达的,并非什么只有概念上的趋近而永久出于社会主义时期。其关键就在于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看似,共产主义要达到物质的极大丰富,就必须要夺厂之后发展生产力,不发展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然后还必须要保持政治上必须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这两点都并非是不能做到的,也并不是老一辈革命家逝去就会导致全面溃败。
把问题想的太难不是什么好事情。请读者换一个思路,专注于辩证法的视角,找到这些事物运动的规律,然后给出答案。斯大林的想法只说到了夺厂然后发展生产力的方面,没有考虑到夺权然后保持无产阶级专政的方面,最后导致了资产阶级的上台。有没有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呢?
资产阶级法权是孕育资产阶级的温床,但是资产阶级法权同时具有一种必要性。罗莎卢森堡指责列宁的党是波拿巴式独裁,非常不错,但是过分夸大了。列宁的党确实有这种可能性,只有在被错误路线夺权之后,列宁式的政党才会变成波拿巴式的独裁。这种独裁的可能性完全取决于波拿巴的人如何填满列宁式的政党。因为只要民主集中制存在,波拿巴上台就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波拿巴的人。但是同时,只要列宁式的政党存在,波拿巴想要进入就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糊涂蛋——如果全都是马列毛主义者呢?
因此,党是通过清洗自身得到巩固的。党虽然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资产阶级法权的,甚至文革中成为资产阶级的堡垒,但是这种自我清洗并非不可能——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自我清洗的这个逻辑本来就不可靠。我们都知道主张自我清洗的中修,明显这是资产阶级的发明。我同样也非常讨厌这个逻辑。因此重点并非在于先锋队或者无产阶级,而是在于先锋队和无产阶级。我必须强调这种关系。只有在党和无产阶级中存在着一种关系的时候,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成功抵达共产主义。
这就是文革,这就是继续革命理论要解决的事情。至此我已经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了。
2、革命组织从0到1的问题
接下来要说的是斯大林的这句话是否有其他解释。首先在文革里,对于小生产的消灭当然是紧要的,这不仅是资产阶级想要做到的,也是无产阶级想要做到的。但是两方原因并不一样。资产阶级先要消灭小生产,难道小生产不是在产生着资本主义吗?为什么要消灭小生产呢?这点当然非常容易解答,我只需要补充列宁剩下的话即可:“ 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但是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在生产着资本主义,这点早就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得以阐述,资本主义每时每刻都在生产着自己,并且需要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自己的速度要远大于小生产,生产资本主义的速度。”这点可以在资本主义如何通过生产自己来消灭小生产中得以验证。无产阶级的目的就由此得到说明,相比也不需要多加补充了。因为小生产就是产生资本主义。
综上,一句话,私有制就是可以诞生私有制的其他形式,只要私有制存在,必然有另一种的私有制展现出来。公有制也是如此吗?并非完全如此。公有制带有私有制,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得到的东西,资产阶级也必然要流血复辟才能得到,公有制具有退化为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的性质。
但是同样的,这样的特性并非私有制独有。资本主义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社会主义的萌芽,社会主义自己也会生产社会主义。这点如何解释?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一个阶段,在资本主义中,存在阶级斗争,必然存在着社会主义的萌芽,这点是必然性,于此同时,可以看到,在每一个工人运动失败的背后,都在孕育着反思,这种反思的火花诞生着革命的要素,这是偶然性。资本主义中必然存在着偶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火花,社会主义革命的火花偶然能诞生在宏观上必然的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这层辩证法关系的存在,因此这个说法并不是机会主义所构陷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社会主义是如何生产自己的?非常简单。社会主义革命的火花想要变成大火,就必然要复制自己。这对应着先锋队的扩张过程。此处按下不表。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所说的性质在这里是相同的,社会主义生产自己的速度要远远超过资本主义生产社会主义的速度。
机会主义现在要求的东西,实际上大群早就已经取得。机会主义主张的路线是错误的吗?当然是错误的。但是无产阶级自己会根据这样的一个错误路线找到正确的路线,不管机会主义者如何宣传自己的错误路线,历史始终会走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去,这是必然性导致的,未来相比较于现在更为确定,肯定正确路线的同时就是在消灭其他的可能性,这点仍然受到必然性支配,由此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我不会说这样的繁琐哲学,我只会说,机会主义主张的路线必然破灭,破灭之后必然带来新的革命火种,这是上文所说的资本主义如何生产社会主义的原理。但是同样也是上文所说过的,社会主义生产自己的速度要远超过资本主义生产社会主义的速度。对应着先锋队发展的速度要远超过重新建立一个先锋队的速度。机会主义者所主张的小组阶段论,实际上是不能使用马列毛主义来解释的,完全是机会主义者看到了列宁的原著,但是他们只依靠原著为生,根本呼吸当代的空气,小组阶段论也只有在这种不存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但是谁在乎呢?不能展现自己性质的东西就可以当它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