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预演——毛主席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的历程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新中国的前十七年,是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应对阶级敌人在内外的反扑以及在内部走资派的暴露和苏联的修正主义化情况下,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逐步探索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 自由派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万分痛恨,对毛主席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无数的造谣和攻击; 篡夺了国家政权的中修官僚统治阶级,则是对毛主席指出和批判修正主义路线的继续革命理论十分惶恐,一边要用新中国建立历程维持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一边又通过“三七开”抹黑文革等否定继续革命。 如今的马列毛主义者,回顾这段历史应该主要学习的就是毛主席对机会主义火眼金睛的识别与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斗争,在现在与泛左翼机会主义的斗争中要加以利用,依靠政治报路线的正确原则团结和组织广大无产阶级群众,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将被走资派复辟的社会主义中国再度夺回来。
2、当革命者在世时,反动份子总是想要泼脏水以及污蔑革命者;而当革命者去世后,反动份子又将其修饰为无害的神像。走资派没有勇气在教员生前对其个人大肆污蔑,但却在各种历史阶段趁机破坏社会主义事业进程,这是由其反动的阶级立场实质决定的。资本主义复辟几十年来,剥削阶级再一次骑到了广大无产阶级头上,但是反动的势力总是要被打倒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们的真理,今天的马列毛主义者应当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犹如接力一般抓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一伟大武器。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实践中,要从过去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中去汲取教训。历史的经验,可以启发和帮助无产阶级革命者正确地制定自己的战略、策略。无产阶级自己革命活动的历史经验,是无产阶级革命者指导当前革命运动的最宝贵的借鉴。 ——戚本禹

毛主席说过,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但是具体情况有多么糟糕,我想同志们并可能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所以我要向大家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有多么糟糕,以及毛主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我们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

建国初是什么情况?

1、综合国力居世界第13位.人口5亿多,农民占总人口的90%,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均年产值仅40美圆.2、工业基础薄弱(没有什么象样的工厂).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基本集中在上海和东北地区.我国连火柴、元钉都不能造.,民族工业没有发展起来.1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4.7万吨,煤6000多万吨.发电量30万千瓦.瓦.3、原始的农业.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亿多吨.由于连年兵慌马乱,土地大量荒芜,水土流失.沙漠四起,没有任何水利设施,农业生产力相当落后.人均只剩下2.5亩。以上还不包括糟糕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的特务和土匪,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对此,毛主席在建国初做了什么?

在如此薄弱的工业基础和糟糕的经济情况下,新中国成立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三大改造用计划经济尽可能的发展自身的轻重工业并达成对农业的支持,从而达到消费品和工业产值的增加。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此时的中国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政治运动和经济运动完成三大改造,政治运动自然就是三反五反,而经济运动则是对于私有经济的集体化。简单来说就是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工商业国有化。到 1956 年,中国农村实现了初步集体化,城市中私营企业被逐渐国有化。

1956年底至1966年是另一个重要的阶段,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结束之际,虽然已经实现了初步国有化与初步成立了计划经济系统,但是还是有几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如何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如何让已经容纳大量人口的城市的失业问题得到解决?农业如何走出一条与苏联不同的道路?相比于苏联的集体农庄,中国当时的情况很明显不支持这种有工业基础的模式(马钢宪法的一长制问题也很严重),毛主席清楚,人是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与其通过已经焦头烂额的中央计划经济,不如让地方懂行的人自我建立集体经济,发挥人的最大效用,让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人口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自己的家乡,消除三大差异,两条腿走路,来同时解决城市的失业和农村的发展薄弱问题。

大跃进的教训和新敌人的出现

1958年,大量的国有企业和财政权力从中央下放给地方,希望用分散式的计划经济达成两条腿走路的宏伟愿望。但是由于权力下放和群众自身运动的发展,反映到每个公社的经济计划,从统一规划变成了革命战争时期游击队方式的军事组织战斗任务,虽然我们知道只有群众的能动性被调动, 才是正确合理的轨道。但是地方公社的组织的工业化程度并比不上中央,加上党内走资派的的压力以及党内干部缺乏建设经验。地方不得已采用强制手段进行管理。大跃进本来是要给予人民权利,结果却是地方干部截留了权力(我认为主要还是党内走资派和他们的追随者在里面导致了这个问题)甚至在根本方针上也出现了改变,薄一波认为农村用土高炉大炼钢铁可行。这意味着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被按劳动密集型的方式处理。强行摊派的炼钢指标取代了原本农村应地制宜自力更生发展小工厂的行动。而过度激进的人民公社化(刘少奇打着红旗反红旗),和强烈的官僚主义习气对当地生产的破坏性影响,彻底压垮了农村的基础。以至于最后,过少的农业人口和建立在不准确数字上的统销统购政策使得中国在自然灾难来临之时缺少足够的力量去应对,而该死的走资派官僚为了自己的乌纱帽瞒报灾情甚至破坏了救灾的进度,最后导致了大跃进的悲剧。

文革之前又发生了什么

在接受了这个教训之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恢复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另一种的新经济政策,1961年在大跃进中被下放到地方的各项权力被重新收回中央,通过恢复中央对生产资料的控制,重新对生产者提供物质刺激,依靠党的效率,在一个非常短的时期里成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到大跃进前,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这种本质上还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让农村的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又变得极其严重,7000人大会后,由于党内走资派在党内的猖獗和对三面红旗的进攻,毛主席也意识到了党内确实存在走资派,这个发现让毛主席很不安,他不想让党搞得“卫星上天,红旗落地”,也不想让群众受第二遍苦。在65年重上井冈山后,毛主席最后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继续革命,也就是在这一刻,毛主席彻底的发展了马列毛主义。

相比于毛主席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经济成就,我认为政治成就也是不可否定的伟大成就。50年代是60年代的预演,是一个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的时期,这个理论是继续革命理论以及党内有走资派这个发现,如56年以前的三反五反是清洗党和让党外敌人变少的一个过程,但是这已经是当时的一个马列政党能够做的一个极限,毕竟在那个时代先锋队理论的发展并没有指出来之后该怎么做,但是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这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后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新的革命

毛主席这十几年间的不断实践中发现了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导师没有发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主义政权也可能在内部出现走资派和在社会上产生走资派。”而这是在残留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影响中不断产生的,旧的历史力量不会自己退出舞台,他会想方设法把先进力量消灭并复辟,但是这个过程不是通过直接的战争或者政治派系斗争,而是通过自己死亡后的腐蚀再度感染他们,而这个东西在60年代表现为资产阶级法权,在党内表现为走资派,毛主席通过实践知道了这个事实并打算与之对抗,这是他永远的革命精神的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伟大贡献,而中修的小丑却向毛主席泼脏水,不但用春秋笔法污蔑毛主席是建国后灾难的罪魁祸首,还否认建国后所有毛主席的革命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总结下来就是造反有理,如今即将迎来毛主席131年诞辰,我们不但要知晓毛主席光辉与革命的一生,更要完成他未竞的事业,将革命进行到底 。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