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主义文化的分裂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兼谈当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创作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的割裂性造成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分裂局面,而小资产阶级仍在歌颂这这种分裂,将其冠以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的残酷也使得批判、反对它的文艺作品出现,但要判断这些文艺作品的性质就必须将其和社会上正在进行的无产阶级斗争相结合,是否坚持了正确的革命路线,是否用群众能理解的口吻满足着革命斗争的发展需要。
2.文艺战场上是对于阶级斗争的反映,资产阶级通过文化这个工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破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觉醒,打碎无产阶级的组织。而无产阶级自身的文化,必须要在革命的进行过程当中诞生,必须要在正确政治路线指导下诞生,才能够对资本主义产生最打的冲击力,集中起来击垮资产阶级政府。

文化群体的阶级性

在正文开始之前,笔者想做个引子。读者朋友们可能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现象,比如支持不同手游(例如原神和鸣潮)的玩家群体,莫名其妙地就开始了骂仗,互相往对方聚集的区域(例如评论区)投放引战的侮辱性话语;比如不同亚文化的群体之间,比如饭圈与二次元圈之间,平时井水不犯河水,由于某个契机,突然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互喷口水,引发大骂战;再比如说各国的主流文化间,也是出于一些原因而老死不相往来,中国的就是中国的,美国的就是美国的,任何试图做出“往别人家里掺一脚”的行为,都被对方视为入侵。这三个例子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不同文化群体间割裂与冲突的表现。
th-2961888418

在不同地区、分工、历史条件下的人,因为其社会实践的千型万态而结成五花八门的文化群体,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只有在阶级社会中,这种文化群体的分别才会演化成割据,并时不时地产生冲突。元凶正是私有制。

出于革命的目的,我们来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文化进行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满载着私有资本的血肉的,因而一定会打上资本的烙印。与之相对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则统一在全民的计划劳动之下。经济的分裂导致了文化的分裂,经济的统一导致了文化的统一。因而,资本主义的文化是分裂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统一的。

资本主义文化的分裂性

资本主义私有制致使社会经济分散为割裂的经济单元,并始终处于资本的逻辑下运作。我们可以这么说:资本主义下大大小小文化群体间的割据,基本都是资本的结果。因为只有资本才能生产出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才能够操纵使各文化产生冲突。按照其阶段,可划分为国家、企业与个人三种不同程度的割据状态。

国家

最能展现出资本主义国家间文化的分裂与冲突的,莫过于当下中修同美帝间展开的文化战了。中修的官僚资产阶级一边谴责着美帝的文化入侵,一边高叫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出海,随着中修资本的输出,在全世界各地修建孔老二学院,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美帝则对中修持续进行文化渗透,美式快餐、好莱坞,通通随着美帝资本的流入而传到内地。隐藏在文化战背后的是什么呢?是中修与美帝间持续进行的资本竞争,是帝国主义再瓜分世界的卑劣战争。表面上的文化分裂,在本质上服从于各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间的分裂较劲。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间的文化分裂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文化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企业

这种分裂更是屡见不鲜,就算是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也会大大方方地承认资本主义企业间的文化战争。例如说可口可乐同百事可乐,肯德基同麦当劳,苹果同华为等等,都会在商品的宣传、消费者群体的吸引诸如此类之上爆发一系列的冲突。自然如此,资本主义企业是在各私有资本的竞争中生活的,为了占有更高的资本额,为了能够生产更多的利润,不同的资本主义企业间就一定要展开竞争、吞并、割据的。在广告上,宣传上,文化上的战争,正是这种竞争的体现。

个人

资本占据着物质资料生产的统治地位,同时也占据着精神资料生产的统治地位,资本的血液流动在它创造的各文化当中。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生产着消费,个人对文化等精神资料的消费,是在资本竞争的阴霾下进行的。不论这些文化表现为各消费者群体间的分裂,例如可口派与百事派,肯德基派与麦当劳派,苹果用户与华为用户之间的冲突;还是表现为各亚文化团体的矛盾,例如百合与后宫,男权与女权,本质上都是资本间冲突的从属与派生。

这种分裂割据在无产阶级当中是不常见的,因为无产阶级的工资仅够他购买维持其生活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有时工资还会低于这个水平,这就要求他不得不最务实地去考虑各商品实际的效用与价格,根本没有余裕去跟随资本主义企业间的文化战争。

与此不同,从小资产阶级的最低阶层到资产阶级的最高阶层,趋势是越来越有供给其文化娱乐活动的产品剩余,越来越远离生产而注重消费的,因而在文化上大打派仗的各群体只能由小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组成其主力军。并且,由于消费观点的盛行,这些人就极力看重商品对自己的主观用处,在各文化群体间的冲突就会表现为表面的“爱好”“喜好”上的冲突,资本间的矛盾为爱好的矛盾而掩盖,大小资产阶级也“很好地”把自己在经济基础中培养出的自私自利的个性带到了这种口水仗中,从而使其激烈与混乱程度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掩盖了冲突的本质。

值得单独提一嘴的是,所谓饭圈文化的不同偶像以及支持其的不同群体间的冲突,根本上也是其背后事务所所代表的资本间的冲突。这是因为偶像的知名度、被粉丝群体支持的热度等等,都会转化为其背后资本的市场份额与利润产出,而份额与产出在一段时间内总是一定的,不同的资本间为了竞争份额,就必须彼此冲突。粉丝们为了自己的偶像去在刷礼物,搞排场,刷榜上较劲,本质上无非如此。各二次元手游的企业为了竞争游戏流水金额而互相较劲的各种活动,以及引起的玩家群体间的冲突与矛盾,也是同样的道理。

文化分裂利了谁?

上至国家,下至个人,资本主义的文化是始终处于割据状态之中的。这种表面的、肤浅的分裂状态,迷惑住了人民的双眼,转移了阶级的矛盾。和御用文人假惺惺的鳄鱼眼泪不同,资产阶级总是要推动,也总是乐于推动文化的分裂割据的。这种割据是他们鼓吹人性论,鼓吹自由竞争一百年不动摇的重要依据(看看知网的迂腐知识分子据此产出了多少学术垃圾吧!),是掩盖阶级冲突与矛盾的有力手段。每当人民发出自己的诉求,与资产阶级间爆发激烈的冲突时,专政的宣传机器就会立马利用文化的分裂,制造出转移视线的话题。正如我们在微博等平台上看到的那样,大桥崩塌?不要紧,快去看美国又发生了什么倒霉事!鼠头鸭脖?没关系,国内某两个明星间又开始互撕了!人民在表面的无限制的内耗中消磨了精力,失去了斗争的意志,拆散了联合,被资产阶级毫不留情地拉低到工联主义乃至政治冷漠主义的高度去,从此资产阶级高枕无忧,剥削与压迫仍按计划进行!

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性

资产阶级在创造出大生产的剥削形式的同时,也生产出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这句话用在文化上也是相当正确的。在资本主义文化分裂割据的同时,大工业无产阶级所固有的组织性,以及最根本的,他们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已经将文化统一的种子埋下。

对统一性的阐释

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是在这种意义上来说的:无论这种文化是如何生产的,采取怎样的形式,评判它是否合格的标准唯有一点——是否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 服务,就是好文化,就能够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上与其他社会主义文化的形式达成统一;拒绝服务,就是反动文化,就必须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去。是的,无产阶级的文化不是资产阶级那种军阀割据,各行其政的小资病感染体,而是时时刻刻进行新陈代谢,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健康躯体。资产阶级的鹰犬们,机会主义的小丑们,你们大可以在一旁叫唤,说我们不自由,说我们官僚主义,说我们上纲上线,说我们阻碍了文化的自由发展。然而只有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知道,正是这种保证了统一的文化,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的文化,才是真正自由而全面的文化。

统一性对革命的意义

这种统一的文化是保证无产阶级团结一致,坚持革命的强大力量。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主席就曾着重强调:

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末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

社会主义的文化、文艺,是一定要拥护社会主义革命,拥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一定要激发出广大人民团结革命的热情的。如果拥护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就更加稳固;如果不拥护,不去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无产阶级服务,去赞颂牛鬼蛇神,“仁义礼智信”,那就要破坏革命,对革命造成损害。这也是文化大革命在文化领域发起对反动文艺的专政的原因。

谈谈当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创作——从零到一

笔者可以相当明确地说,我国目前基本不存在社会主义文化创作。毛主席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是源泉,而各文艺创作则是从这个源里分出来的支流。判断是否是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看是否贴近人民群众这个源泉,是否用分出来的支流为社会主义革命服务。脱离人民群众就不可能有效地为革命服务,不为革命服务就不可能真正地为无产阶级服务,两条缺一不可。

现在各群体文化创作的状态是怎样的?

中修资产阶级的文艺创作者从源或是支流里得到了灵感,却不把作品服务于源头,远离群众而卖弄资本主义的是是非非,是反动的资产阶级文化。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必多说。

某些同情工农群众的创作者,虽然贴近群众,产出的却是小资产阶级的自怨自艾,对革命毫无价值。例如河南说唱之神的音乐作品《工厂》,就光描写中修资产阶级对河南民众剥削压迫的表象,却对表象下的资无矛盾毫无描写。
th-1037151054

另一些同情人民的,同时接受了或多或少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创作者(大部分是小资产阶级),则基本脱离群众,在自己的市场、小圈子里搞泛左翼思想的弯弯绕绕,孤芳自赏,在泥潭当中止步不前。比如说被国内泛左翼吹上天的姜文,在自己的电影里弄了一大堆社会主义与毛主席的隐喻(这方面的巅峰是《太阳照常升起》,其复杂程度左派一眼都看不懂),根本上无益于社会主义的宣传。比如说曾盛行一时的赞扬毛主席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左翼填词(这方面以墙内cancercendil的《里德万岁》,墙外上海工总司的《幽灵魔都》为代表),也充斥着人民群众难以理解的隐喻、代名词,并掺杂着泛左翼的大杂烩思想,从而只能成为泥潭派自我狂欢的迷幻剂。再比如现在墙内常提的“网左”,其行为更是匮乏,拿一个《大石碎胸口》配上各种画面放到视频网站上,盲目地崇拜着播放量这样的政治影响力,在评论区狂欢而后一哄而散,最终除了让无产阶级看得一头雾水,让中修盯上自己以外,没有任何的作用。
th-2537397350

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是处于零的状态中的。贴近群众的创作者没有革命的观点,远离群众的创作者做不出革命的作品。就算碰巧出现了一位既靠近群众又革命的作者,其作品也不可能被资产阶级政府允许公开发行,从而丧失了任何的效用(其实上面的左翼填词就已经触及到中修的敏感神经,被多次封禁了)。革命文艺的症结同我国革命运动的症结是扣在一起的,其关键正在于手工业方式的泛滥。 有革命观点的创作者脱离一个先锋队组织而独立存在,单打独斗,其思想缺失了马列毛主义的集体灌输,其工作缺乏秘密的、与群众结合的组织协作,只能在思想上逐渐走向泛左翼,在实践上被中修打击,或走向小资人畜无害的孤芳自赏,或直接被专政力量送进牢狱。而只有从个人的、地上的、手工业的活动,转向集体的、地下的、工业化的活动,才能在秘密工作的基础之上,在代办员与群众的结合当中,从泛左翼的零走向社会主义革命,走向马列毛主义革命文艺的一。

对于任何想要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参与到先锋队的组织工作之中,是当下唯一可行,唯一能够将文化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革命服务的道路。而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治领导下,任何文化作品的产出本身就是在“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这一目标下统一起来的,这也正是通往社会主义文化统一性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