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16次的唐尚珺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 .唐某的情况是资产阶级夺权之后被资产阶级式的教育毒害的众多学生之一,除了他之外还有无数个被抹杀了个性和被这种黑路线的教育夺去了学习机会的学子,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教育阵地被资产阶级完全占领,而想改变这一切的关键就是将资产阶级的权利剥夺,进而让教育阵地再次回到无产阶级的手里。
2 .唐某的情况完全是作为赛里斯资本主义教育黑路线下被毒害学生的典型,也是一个悲剧。资产阶级教育路线以分数挂帅,用中高考实际上为人们打上“三六九等”的标签,在如此价值评判体系的毒害下,广大无产阶级子弟“卷分数”实则是为的是在资本市场上作为优质劳动力卖出个好价钱。而为了使得教育真正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人民服务,杜绝此类悲剧就必须要推翻赛里斯资产阶级专政!

唐尚珺,1989年出生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个小山村。从2009年开始,连续多年参加高考的广西学生。

2009年,唐尚珺首次高考没能达到本科线失败后,选择复读。2013年,考进一本院校,一心想考清华放弃入学。在这期间,相继被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所录取,都予以放弃,决定继续复读。 在多达数十次的高考里,最出色的成绩是646分。2022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所录取,由于专业不合适没有就读。2023年7月19日,唐尚珺告诉记者,四个高考志 愿均未录取,因选择了不服从调剂,均被退档;7月24日,广西本科第一批第二次征集志愿结束,唐尚珺因院校和专业选择较少放弃第二次补录机会。 2024年6月,第16次参加高考。

从百度百科的资料我们了解到唐尚珺(以下简称唐某)的基本信息,其因多次高考已成为高考后的热点人物,这里不再重复那些考生常谈的话题,什么应该珍惜机会,该上就上;什么追求梦想,值得钦佩;什么人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选择大于努力……这些都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因为就连唐本人都说再出现一个他这样的人将是一个悲剧,他这样的悲剧人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信息差使其一读再读

唐本人就是资本复辟后的畸形教育的一种缩影。脱离社会太久,盲目追求高等学府,这就是卷到极致的"小镇做题家"了。唐悲剧人生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对高等学府的迷信,二是对升学制度的了解太少。

因为唐某生在小山村,对底层人来说,似乎逆天改命只有这一条路,高考。而偏又其只追求顶尖高校清华,似乎也只有清华才值得他付出的努力。

但是, 清华北大这种高校的招生并不局限在统招,有很多自主招生的机会是普通人根本就接触不到的,更何况还有自己的附中,地区保护制度,这些都会把招生名额占去,留给其他省的份额就很少。挤破脑袋也未必进得去。如果他真的仔细调查了解过高校生的就业情况,下过功夫做一番调研,他就会发现更另人绝望的事实,即便他进了清华,毕业后也不过是个高阶打工人。

但可惜,他并没有。祥林嫂的不幸,是她本人的问题吗?是这个社会的问题。同样,我们不应该指责,唐为什么不去调查一下再考虑要不要复读。因为这类信息对他来说,根本是接触不到的,他想不到。而高中的那些老师,应该也只是将他看作应试机器,只是为了学校更好看的升学率。不然,他也不至于过了那么多年,才知道有考研读清华这种方式。

唐一直认为只有高考才能考入清华,故而一读再读。殊不知,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而年轻人就值得宝贵的也就是时间,复读一年的时间成本就已经很大了,考了16年,读完本科已经40了。 一个人如果一直泡在高中,不出来,靠什么维持生活呢?不幸的是,唐父亲在其备考期间还重病住院过,他是怎么继续读的,是怎样畸形的制度让他能在高中赖了16年?

原因无二,就是资本主义下的应试体制

学生们为了高校拼命卷更高的分数,学校为了更好看的升学率,就重金聘请高分学子来校复读。你考到哪里发展无所谓,只要当年的高考分数一出来,我们过线的数据好看就可以了,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家长来这边陪读。而家长就是学校的摇钱树,为了好数据,多花点钱买学生也是可以预见的了。那么唐某的多年复读生涯所依靠的就有部分来自于学校发的补助。

当我们为唐某,哀其不幸时,应该想想为什么山区的教育到现在也没有做好,又是为什么这种病态的复读制度可以延续下去?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是很早以前就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在毛时代就被关注过,所以当时搞工农兵推选制,工农子弟也是可以上高校的。通过无产阶级专政,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进而一步步缩小“三大差别”,上学不用远赴他乡,就近上学,边工作边学习,学习是为了劳动,哪来回哪去,这才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式。

但自资本复辟后,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提高,脑体差别越来越大,才会有脑力劳动都是小资的错误刻板印象。因为修正主义分子夺权后,借原有官僚体系形成了垄断地位,在教育资源上也是如此。资源分配与权力体系挂钩,致使偏远地区的资源少之又少,资源呈集中态势。唐某的悲剧,是个例,很难重演,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执着地追求一张画饼,他早晚会醒。即便不再重演,那无产阶级的路也并不好走。出路何在?还是那一句,夺权,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