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学习笔记(一)——三个角度批臭批倒人性自私论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没有抽象的一成不变的人性,只有具体的、受环境影响的人性。
2、“人性论”、儒教等历史垃圾堆中的东西被反动派们拿起来毒害人民。

本文是笔者今日学习历史对于人性论的批判的笔记。主要希望实现四个目的:

  1. 从私有制——这一“人性自私论”的根源,彻底批臭人性自私论。
  2. 详细分析目前流行的“自私必须在不侵害他人权益的前提下进行”这种与“自私主义”切割的“利己主义”
  3. 追踪分析刘少奇“动物人性论”的遗毒与批判,“利己主义”可以视作对“动物人性论”的发扬和调和。
  4. 串联各人性论背后的阶级性,引申无产阶级的人性论。

古典自私论

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分析问题,搞清楚“人性自私论”何以在群众意识中占有如此比重,就不得不历史地分析其来源。这一个词,是从亚当斯密——这位资本主义的祖师爷,发扬开来的。而18世纪英国思想家边沁把人本性自私论进一步系统化,形成了两个功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是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否增进个人的幸福,二是自利原则在追求个人幸福中占支配地位,不考虑个人的追求对他人和社会带来什么后果。

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早为我们指出了这种思想的物质来源——私有制。资本主义为什么极力地拥护着这个早就被经典作家批驳得体无完肤的观点呢?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必须彻底根除这个不断产生腐臭气味的毒瘤呢?

分配制度沦为 按资分配

因为如果人性是自私的,每个人必然不肯让渡自己的利益,由此产生的分配方式,必然是完全的资本主义逻辑的。机器是老板的,那么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归老板所有;资本是金融家的,那么投资产出的回报也就归金融家所有。
当然,被金融资本操作的产业资本就有话说了:我借你钱生产出来了利润,那利润归我,本金还你行不行?工人的意见更大:我自己的劳动产生商品,我把你生产工具的租金还你,我拿走产品行不行?
答案是否定的,私有制下,分配方式只会按资分配。金融资本高高在上的说:那我本金不借给你了,以后你也别想从我这借钱,你自己干吧!产业资本狠狠地挥了挥鞭子: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我就这工资,爱干不干!

社会关系被异化为 经济关系

还因为如果人性是自私的,那么人们衡量一切关系都会从自身得失出发,这又需要一个标准,人们自然就想到了“经济关系”。自私必然导致一切社会关系的异化为经济关系。
人们在思考要不要帮忙的时候,想的不是帮忙本身,而是在脑海中对比哪种选择可以带来更多“利益”。是帮忙得到一个人情,还是不帮忙省点事?而人情人脉最后会换算为钱,省点事省出来的也是钱。夫妻在考虑要不要生孩子,首先也要考虑抚养孩子花多少钱,孩子成人后能不能照顾我。
考察一个事情有没有干的必要,就看能赚多少钱,如果现在不赚钱,就评估以后能赚多少钱。看他的风险,就看会浪费多少钱,或者会赔多少钱。马克思的自由发展,在这里完全的变成了自由选择赚钱的方式,可笑之极。

直接导致 剥削合理

还因为如果人性自私,那么每个人都是“理性人”,每个人的行为都遵循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那么资本家在提高工人工资和压低工人工资之间选择剥削,就符合“人性”。工人在饿死路旁和被资本家剥削之间,选择被剥削,就符合“人性”。并且工人还要感谢资本家,正是因为资本家高尚地让渡了工作的机会,让工人能够在实现价值和获得利益之间取得双赢!
按照这样看,这个阶级社会发展到如今这般模样,也就符合了“人性”,因为“人性自私”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没办法了嘛。毕竟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嘛,毕竟哪怕一个人再高尚也要满足他自己的口腹之欲,那不就是自私了嘛。

调和自私论

近些年,一种调和的,看似辩证的自私论观点开始替代上文提到的赤裸的自私论观点来传播。它的主要观点是这样:人的自私只能表现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并且他们把这种观点同自私决裂开,赋予新的名词,利己。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这种观点的根基仍然在维护私有制,所以翻译一下这个观点,它其实是:人必须在维持剥削制度的前提下,不剥削别人。所以它必然会在某些情况展现出上述各种丑恶的本性,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显露出来。下面,我们忽略其本质上的“细小”错误,尝试分析一下这种观点表象上的错误,及其产生原因。

阶级基础

会产生这种观点,起码来说要有损人利己的机会,同时也有被损而利他的可能。这样我们就能锁定这种观点的主要市场——小资、学生和知识分子,这就是其阶级基础。

对于那些资本家,他们的逻辑,早已完全被异化为资本的逻辑,他们的私有观念是不可能让利半分的,利益对他们的区别只是现在能搞到的,和以后能搞到的,若非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是不可能放弃未得利益的。

对于工人阶级,他们可以损害谁的利益呢?产生这种想法,起码得有个损害他人的机会,他能损害老板的利益吗?不,只有老板剥削他的利益。他能损害工友的利益吗?恐怕意义不大,工友那点工资和地位,不会比他高到哪里去。

而只有夹在中间的小资产阶级、学生和知识分子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下面我们尝试分析其中的错误。

理论错误

第一,利益不是凭空产生的,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利。这种人性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应许之地,个人在其上获取利益,而不损害他人。但这在物质上不存在的,在生活上,你只是在消费自己的生活资料,没有利益产生;在生产上,又必须被卷入社会化大生产,获取利益总有包含他人的部分。否则在生产端就表现为去分工、去机械化,这只能倒退回原始公社才能实现了。这种观点尝试假想出一种只有自由人而没有联合的社会,是极其荒谬的。
这个论点成立的条件是私有制存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然不能成立,但这个人性论恰好承认私有制的合理性。

第二,这个论点在实践上,给唯心论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判断一个人是否符合“利己”的人性原则,没错,靠的不是物质的实践,而是完全依靠双方的个人意志。一方说没损害,一方说损害了,双方辩个不清。当然,我们是有解决办法的,那便是诉诸法制,国家暴力机关。作为一个最终标准。国家说侵害了,那就是侵害了,说没有,那就是没有,别无他法了。但是这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源,只不过从主观唯心进化成了客观唯心。

因果分析

为什么学生群体和小资群体如此鼓吹这一观点。

第一,统治阶级通过诸多办法为他们构造了一个虚假的“应许之地”。对于学生来说,是“公平”的高考,学习知识不损害他人利益,但是通过学到的知识,把别人挤开,这细微的损害则被完全归因到别人的不努力之上。对于小资产阶级,是“公平”的市场竞争,改进生产,维持口碑,不会损害别人的利益,其他公司的破产只是由于“经营不善”。包装私有制的办法有很多,公平竞争,就是个极好的口袋。

第二,这个群体更容易在第二点,也即捍卫自己的私有权利方面占有优势。这主要是由于中修政府日益增强的法制建设,也即资产阶级法权建设。知识分子们学会利用资产阶级法权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官僚阶级也懂得利用资产阶级法权剥夺别人的私有权利,在精心构建的社会环境下,二者彻底丢掉广受压迫的底层人民,拥抱光明的未来。

第三,刘少奇的“动物人性论”遗毒。具体参见刘少奇与主席关于人性论之辩。刘少奇根据人的动物性,在人的本质中强行掺杂了“动物欲望”,进而为人性自私论埋下伏笔。主席锐利地指出了其中的反动性,人的本质只有社会性,动物性只是次要属性中的一个,一切次要属性都受这一本质影响。


由于篇幅限制与理论水平,本节就止于此。下一节笔者将对照刘少奇与主席的人性论之辩,希望给广大同志一个能够说服“利己论”学生的办法与措施。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