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第二章第三节观后感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承认阶级斗争还远远不是马克思主义主义者,必须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2、马克思导师的理论研究过程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比统治阶级更善于学习,更好把握先进技术和斗争本领。
3、列宁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预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斗争将非常激烈,文化大革命验证了列宁预测。

上文我们提到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道路,即集结一切的力量去砸碎国家机器(前提是无产阶级已经完成了国家政权的夺取)。而在这一节中,列宁放缓了对于无产阶级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来替代旧有的资产阶级国家,转向马克思是如何对待国家问题的。

列宁将目光回望至1852年的马克思,他当时恰好给魏德迈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马克思表明社会中的阶级存在和这些阶级的斗争都不是有马克思率先提出,而是早在他之前的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提出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对这些阶级作过了经济的剖析。(这里我将列出几位学者的名字,他们具体的理念我将会写在正文下面。弗兰索瓦·魁奈的阶级理论; 威廉·配第的阶级理论; 李嘉图的阶级理论)马克思真正所做的仅仅是“(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的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本身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达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那么马克思在这句话所想要表明的就是,阶级斗争的概念和阶级这个意象的诞生并非是由他创造,资产阶级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及马克思自身国家学说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列宁在这里引用这一段的说法则是为了证明一点:即资产阶级承认“阶级斗争”的概念是非常容易的事(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赛里斯的官僚资产阶级是更为反动,更为倒退的资产阶级。他们甚至能提出“取消‘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这样无耻的说法。在动用宣传机器的情况下,让人民忽略了阶级斗争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当然这也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冷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并非难理解的事情,同志们不妨联系现实,当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容忍工会这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手段存在,但他们会无情地镇压每一次无产阶级起义并试图夺取国家政权的行为。所以如果是以“是否坚持阶级斗争学说”来作为标准去判断一个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者,那么想必会混入一大群的修正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这群人不会去否认阶级斗争学说,但他们会将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阉割、歪曲,将其限制在小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改良主义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也就是局限于阶级斗争学说。那么试验一个人是否是 真正的 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是什么呢?那就是在承认阶级斗争学说的同时,认可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因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核心就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的手段,完成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目的。这其中必然包含着对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颠覆和社会的动荡,而这恰恰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改良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所最不能容忍的。所以这些反对分子只能成为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可怜的庸人,只能”口头上假意承认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市侩地歪曲马克思主义和卑鄙地被其马克思主义的地典型。”

无论是过去以第二国际的考茨基主义者为代表的现代机会主义,还是当代的赛里斯修正主义者,都是完全符合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立场所作的上述评语(尽管塞利斯的官僚资产阶级比起考茨基主义者来说更为反动,他们都已经或明或暗地否认了阶级斗争的必要性)。这些混账只会将阶级斗争学说限制在一个对资产阶级有利的领域内(具体来说就是否认无产阶级斗争学说,大力宣扬阶级调和论),甚至是淡化阶级斗争学说,而不去将阶级斗争学说贯彻到极点,贯彻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地步,即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地步。列宁指出,这一个过程时期的阶级斗争是空前残酷的,阶级斗争的形式空前尖锐的。关于这一段的论述大家如果有疑惑,不妨联想一下文化大革命,想想看这场社会实践在反动派的反扑下是被搅得如何极其混乱,极其残酷的。官僚资产阶级上台后又是如何对革命派进行残酷镇压的。那么为什么无产阶级专政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会产生这样一个残酷的(一般对于资产阶级是这样的)时期呢?这就要联系到这个时期的国家性质,由于无产阶级初次夺权,仍然需要传统的官僚权力机关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并且生产力的欠缺必然导致小生产的广泛存在以及商品的交换。各位可以看到,哪怕是在60年代进行了生产关系改造的中国,小生产仍然有极大的复辟风险。这也导致资产阶级反动派和修正主义分子的反扑是极有可能的。所以,列宁在此处强调,这个时期的国家必然是实行新型的民主,即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同时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

弗兰索瓦·魁奈是法国重农学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开拓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者之一……魁奈基于自己的“纯产品”理论,首度提出了国民阶级的互粉标准,将不生产阶级、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作为国民阶级的三个内容。

威廉·配第提出的劳动极值理论奠定了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的基础。受当时英国产业资本快速发展的影响,配第明确了劳动和土地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但两者之中劳动的地位最高,因而他得出了“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是财富之父”的理论。除了土地和劳动之外,配第进一步分析了其他经济要素,比如土地租金和工资,结合劳动决定价值理论,配第提出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的体现则是地租,并且地租和工资构成了总收货物的价值,此观点可在其著作《政治算数》中得到体现。此外,配第认为,地租和工资的关系呈现负相关,这种矛盾关系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或者土地所有者阶级处于对立的关系,他们的经济利益同样处于对立关系。

李嘉图是继亚当·斯密之后的另一位经济学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受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影响,对劳动价值理论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其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形式分成了地租、工资和利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广泛开展,李嘉图将劳动者进一步的区分为雇佣工人和小生产者,并把雇佣阶级也看成了一个等级,这使得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为马克思阶级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的借鉴。
C`7N4YSN1Y52CDDIGLB34W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