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八股文、固定格式、毫无意义的歌颂、存微的思想,作文与其题目仅仅是反动意识形态生产的工具。
2.作文题目中渗透着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背后体现的是教育的社会性质。
3.现在的作文题目可以说完全是为了塑造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意识形态而设计的题目
如果我动笔之前就知道我要写什么,那么我就不会动笔了,福柯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这句话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在学校写作文的日子,每当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都是直接去看作文题目,如果当我看到老旧的作文题目(比如母爱,成长……)我总会放心一笑,继而放松的去做其他题目,而当我遇见一些不那么熟悉的作文题目,我就像是偏离了轨道的列车,我感觉来到了未知的路线,经过隧道之后就会跌的粉身碎骨。我动笔之后便开始东拉西扯了,也就是老师常说的跑题了。我开始畏惧之后了,我写到一半就开始卡住,最后因为时间原因只能写流水账最后草草了事。
而今天,我总算有机会开始思考并把它写下来,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作文题目和一个固定的作文题目,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固定的作文题目是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规训的机制?如果我们要从规训这一点追本溯源,那我们不得不从小学开始思考,毕竟幼儿园可没教我们写作文。我开始从小学回忆,小学的教育似乎是与现在的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就像小学是超脱世外的桃源,是污浊环境下的仅剩故土。当然,我是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待以前的,以前当然有不好的地方,就像老掉牙的作文题目《你最感激的人》《父母的爱》《成长》,我觉得这与齐泽克举的例子一模一样,一名传统的权威性父亲会强迫你在周末的时候去看望你祖母,而后现代的非权威父亲不仅让你去看你的祖母,还告诉我“你知道你的祖母很爱你……”,在前一种选择中,我们至少有一个清晰的命令可以去反抗,而在后一种选择中,不仅选项被隐藏,还告诉我们“你应当喜欢去看望祖母”。也许乍一看,作文题目难道不是一个可反抗的命令吗?我既可以写符合题意的,我也可以写与之相反的作文,我甚至可以不写作文。但我在这里说的并不是你写不写作文的问题,而是在这其中,你写了作文,在作文中,你不仅被要求强制感恩某个人,然后你还要自己解释为什么我很感激他,最后你发现我不仅该感谢他,我甚至应该(虽然你确实应该感谢他)或者说不得不感谢他。但我们要考虑到多种情况,也许你根本就不需要别人帮你做一件事,但别人帮你做了,于是你不得不感谢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UA。
同时我们可以关注到小学的作文题目几乎都是与感激有关的,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考试卷上,当你去书店买小学初中作文集精选等,随意翻开一页就是感谢父母之类的话。作文并不仅仅是独立的一套体系,因为学习的内卷之严重,可以说已经延伸出了一整套系统,从学习中、从生活中、从媒介中……这类宣传话语几乎无处不在,更多的当然是统治阶级的考虑,内卷严重只是更好的将此意识形态宣传给学生,而当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割裂发生冲突之后,年轻人,大学生甚至是初高中生也受影响之深,竞争的无处不在,似乎做什么都需要一个目的,睡觉也只想着一件事:我要赶紧睡着为明天做打算。宣传与现实互相影响,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去打螺丝,而现实是考上了本科,也有可能去送外卖。这套宣传不仅仅是培养年轻人的小资思想(幻想一个岁月静好的办公室岁月,能靠着奋斗过上大资产阶级的生活,或者说更坏,凭着当大资产阶级的狗腿来为自己谋福利,但这福利都是从无产阶级群众身上吸出来的血),还贬低劳动人民,似乎进厂,送外卖是见不得人的工作,如果是因为他们的薪资待遇而看不起他们,难道不更应该想法设法去改善他们的待遇与人们对这类群体的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