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2013年新年笔谈(二)》

红中网李民骐高了一个新年笔谈,里面继续无限拔高中国资产阶级的依附性,抹杀河蟹的垄断性、扩张性。他的这个观点遭到了一个“马列毛学习小组”的含蓄反驳。文章很多地方的分析很好,事实上否定了李民骐的荒谬理论。但是距离马列毛的结论仍然差一步:不加区分的、笼统的把全体“左派”视为同志,例如张勤德、李民骐、项观其等人。这可以说是全文的最大失败之处。


以下黑色字为原作者及红中网缩写,括号内蓝色字体为本人看法。




红色中国网编辑部
2013年新年笔谈(二)

编注:下面这篇文章,是某马列毛学习小组一次讨论的纪要,由五百二同志整理。参加讨论的同志对远航一号同志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帝国主义、全球化与中国资产阶级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关于帝国主义的几种理论
三、
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
四、
中国资产阶级的未来
五、
无产阶级怎么办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占据着统治地位,这是没有疑义的。

但是,中国是个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是有争论的,有很大争论。有人说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有人说是中国是个二流的帝国主义国家,还有一种说法,中国是正在走向帝国主义。有人说中国资产阶级非常强大,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世纪。有人说非常脆弱,大约明天就会崩溃。各执一词,各有根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观点?有没有其阶级根源?)

对此问题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人因对修正主义、资产阶级深恶痛绝,因此,他们的工作是批判、批判、再批判,影响他们做进一步的、较为客观的分析。有人则套用无产阶级领袖的观点,中国资产阶级具有先天软弱性、妥协性,对中国资产阶级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没有多少出息,不屑去探讨此问题。作为一般群众的愤慨之言,这是可以的。作为自称信仰马列毛的共产党人,这样似乎不够,还应做进一步的分析。

总之,关于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问题,是个应予以认真对待的问题。(社会性质的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分界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今天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无非是两大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同时也要重视小资产阶级。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无产阶级数量的急剧增长,阶级对立的简单化和明朗化,相比中国新民主革命时期俄国十月革命时期,这个重视程度恐怕要大为降低。

(中国有大量的进城务工农民。他们有土地,但是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进城打工。我个人认为他们类似一种半无产阶级的地位。)

研究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是一个小问题,不仅是经济学家和资产阶级内部需要关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主要矛盾如何确定、未来的斗争和统战工作如何开展的问题。比如,持半殖民地论者,一些人据此得出的结论是美帝和汉奸是主要敌人,“颜色革命”是最大的威胁。持帝国主义论者,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看法。(持帝国主义论者,不会反对官僚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主导者这一事实,但是也不会像李民骐歪曲的那样“联合一般资产阶级”。无论是官僚资产阶级、国际资产阶级、一般资产阶级,都是革命的对象。另外作者给官僚资产阶级加引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认为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并不存在吗?)

今天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过程。即,中国是由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半殖地半封建国家,经由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初步建立起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和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的社会主义大国,并由此复辟而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参照物。与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而来的俄国,也有显著的不同:1、中国无产阶级经由文化大革命的训练,阶级意识的完整性与战斗性高于俄国,2、中国资产阶级采用渐进的办法改造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同于俄国休克疗法式的复辟过程。尽管中国保留了红色的外衣,但这个改造过程却已基本完结。(“渐进式复辟”说法很模糊。俄国在斯大林去世后特别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后进一步演变为社会帝国主义,这一点毛主席说的非常清楚。苏联解体绝不是复辟,复辟早已经完成。)

中国资本主义的复杂性表现于:既能制造航空航天产品和一些尖端军事产品,也造裤子和鞋袜,大量占据着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中低端。既参与国际分工,也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对一般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与西方国家的垄断组织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既有资本的输入,也有输出。既有依附的一面,也有扩张的一面(在非洲、南美和亚洲部分地区)。只看一点,不及其余,都是盲人摸象。任何类比都是蹩脚的,都只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侧面。(问题关键依附性和扩张性哪一个更占据主要方面?)

列宁:为了说明这种客观情况,应当利用的,不是一些例子和个别的材料(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而必须是关于所有交战大国和全世界的经济生活基础的材料的总和。

目前,张勤德同志的意见,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张勤德是什么“同志”吗?)

网上则有赤眉、张角、清源等人提出的关于中国为二流帝国主义国家的观点。只要是严肃的讨论,我们应予以认真对待。李民骐同志提出一个否定意见,中国不是“中心国家”,是“半外围国家”,因此不是帝国主义国家。然而,我们注意到,“帝国主义”与“中心国家”并不是等同的概念。列宁写帝国主义论时,俄、日都不是中心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对西方发达国家都有较强的依附性,但他们是帝国主义国家。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展开论述。(所谓“依附”理论,体系理论,本质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亚非拉落后的原因归结于生产体系中的所谓地位,完全看不到在这些国家中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阻碍,看不到正是由于这些国家中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是使得这些国家贫穷落后的原因。所谓“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要发展“民族经济”,改变“体系中的地位”,就是华—邓“三个世界”理论的翻版。不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资本主义的统治,想实现所谓“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完全是一种空想。)

二、关于帝国主义的几种理论

如何认识这问题?有几种理论体系:帝国主义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后两种相对“时髦”,西方左派与国内知识份子应用较多。(非马列的东西大行其道,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并不奇怪)简单梳理一下这几种理论的异同。

1、帝国主义论

列宁:“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关键词是“垄断”。(准确的说是“由生产集中产生的垄断”。国民政府时的官僚资本、朝鲜官僚资本都很集中,但他们都不是帝国主义)

2、依附论(中心-外围论)

与帝国主义理论主要研究帝国主义中心的扩张过程和对世界的统治不同,依附论研究更侧重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居于外围的国家,主要研究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对外围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外围国家的变化对世界资本主义积累总进程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可以把依附论看做帝国主义理论的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的确如此,依附论有时也被称为“新帝国主义理论”。依附论不是一人创立的,流派众多,并不统一。

依附论把外围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议题。绝大多数依附论者都认为,外围地区的不发达与依附的形成,是在于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及其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交换体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不消灭帝国主义,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就是一种空想)

3、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有广泛影响的全球化理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1974年出版其四卷本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与欧洲世界经济体的起源》,标志着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形成。

沃勒斯坦以劳动分工为基础,根据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国家机器的实力以及文化的完整性等衡量标准,把它分为核心区(c o r e)、边缘区(p e r i p h e r y)和半边缘区(semiperiphery)3个部分。在他那里,半边缘区是介于中心和外围之间的缓冲地带,起平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作用,没有这个半边缘区,资本主义将会遭受毁灭性的经济危机。这种“核心、边缘和半边缘式”的结构,从“现代世界体系”经济、政治和文化3个基本维度来看,都表现明显。(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向认为,“帝国主义时代基本的、最本质的和必然的现象:民族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所谓世界体系论,绝非马克思主义)

三种理论的关系与异同:

1、互为补充
都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关系做出了解释。帝国主义论更侧重于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这个评价并不十分客观。)依附论更侧重落后国家。世界体系论则兼而有之。

2、哲学思想
帝国主义论:强调内因,即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从资本积累的规律,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由此来分析他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依附论:强调外部原因,强调不平等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交换体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这种不平等的强化。
世界体系论:综合,试图超然于所有理论之上。强调多种因素:经济、政治、文化。即强调不平等因素的强化,也认为世界体系并非一成不变,有角色转换的可能。(如何改变?回避了这个问题。)
后两者都强调分工的作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我们名之为中心区域、半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被指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现代世界体系》)
但是,分工又由什么决定呢?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新殖民地必然会沦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地,这完全是资本运动规律决定的。)

3、均衡方面
帝国主义论:强调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帝国主义国家间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帝国主义意味着战争。这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能性。斯大林在论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时则特别指出,“技术的空前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水平的日趋均衡,使一些国家可能并易于跳过另一些国家,使不很强盛但在迅速发展的国家可能并易于排挤比较强盛的国家。”
依附论:忽视发达国家内部及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忽视发达国家内和全球范围内的阶级矛盾。强调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两极分化的趋势。强调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矛盾。有某种固化论、宿命论倾向。
世界体系论:三元结构:中心-半边缘-边缘。强调半外围国家的稳定作用。这种结构并非一成不变,中心国家可落为半边缘国家,半边缘可发展为中心国家,也可落为边缘国家。
(所谓三元结构不能够解释这样一个尖锐事实:河蟹是压迫别人的国家?还是被压迫国家?)

三、对中国资产阶级分析

国际分工方面:

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仍然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处于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的中低端。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分工时,主要只能充当以下两种配角:
一种是发展来料加工型的制造业。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跨国公司就把中国作为工业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及产成品的销售都由跨国公司控制,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中国作为生产加工基地主要赚取人工费用,并实现劳动力的就业。
第二种角色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着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中国企业仍然充当着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国际制造业分工方式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即在继续发展不同制造业的垂直分工的同时,制造业内部的垂直分工也在不断扩大,一种产品可以由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企业共同完成,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每个国家或地区只从事同一产品中的某些环节的生产。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依然由跨国公司控制,并实行全球采购,从而把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而在这样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目前依然处于不利地位。(章玉贵:中国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待突破)

微笑曲线(研发、制造、营销): 中国占据中间那个低点。

郎咸平“6+1”理论:“1”指的是“产品制造”;“6”指的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物流管理、批发与终端零售”。中国企业占“1”缺“6”,等于将产业链价值的90%拱手让人。
(但是河蟹也有许多公司达到了瓜分世界市场的程度,比如华为。这一点作者忽略了。)
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全球资本主义的产业转移使得欧美日帝国主义更加腐朽了,他们越来越脱离实物生产、越来越依赖金融投机为生;另一方面却使中国资产阶级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于工资的上涨,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并不比一些东南亚国家低,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工业体系的完整性等因素,跨国公司想找到替代伙伴并不容易。(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欧美也有大量制造业。制造业并没有染上“买办”的原罪。欧美之所以在亚非拉开办工厂,雇佣工人,仅仅是劳动力价格的缘故。欧美的工业制造能力是很强大的,河蟹也一样。这种强大的工业能力正是他们“搞金融投机”的基础。)

近年来的一些变化:

国际商报报道:

中国国际分工角色正在变化:

中国在部分技术含量较高、增值率较高的产品上逐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开始出现一批具有自有创新技术、自有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化高的“三自三高”产品。
数据显示,从 2001 年到 2010 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增加近 4.6 倍,软件业收入增加 17 倍,电信业务总量增长近 7.6 倍。另外,在光纤接入和互联网市场上,世界前五大生产商中,3 家中国企业分居第一、二、四位。
“在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原有产业增值链条有所提升。我国的加工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 2001 年的 47.4%下降到 2010 年的 38.9%,与此同时,增值率从 2001 年的 56.9%提升到 2010 年的 77.4%。”王超说。
他指出,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跳出传统上互补性强的纵向分工关系,中国在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众多领域的竞争力正日益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也有所加强。因此,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关系也有所增加。

对外投资:

中国对外投资现已遍布全球178个国家,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投资存量接近4000亿美元,跃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国家的第五位。(中国对外投资驶入快车道[url=http://news.163.com/12/0411/04/7UPIA1RJ00014AED.html]http://news.163.com/12/0411/04/7UPIA1RJ00014AED.html[/url])

(今年)第一季度,南美是中资企业的首选投资目的地,中资企业从事的海外并购活动中有43%位于南美。报告同时显示,一季度,欧洲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占中国对外兼并和收购总额的16%。
国企交易占比98%。以投资南美和非洲等地能源和资源类企业为主。
(中国首季对外投资翻倍至214亿美元[url=http://finance.ifeng.com/money/roll/20120608/6580288.shtml]http://finance.ifeng.com/money/roll/20120608/6580288.shtml[/url])

(如果一个年资本输出世界前五,对外投资存量用不到二十年就即将达到西方老牌帝国主义一百多年的水平,只是李民骐说的“个别现象”吗?)

中国资产阶级的对外投资中也产生了对外国工人的压迫:

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一批共产党左翼活动人士、反对派领袖、独立工会领导人、以及石油工人星期六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示威,抗议哈萨克斯坦当局加紧镇压和迫害当地为维护自身权益而示威的石油工人。
集会的参加者说,在离里海不远的哈萨克石油城市扎纳奥津的悲剧发生后,哈萨克当局目前大批逮捕当地石油工人和同情他们的支持者。一些参加示威的石油工人被法院判处重刑,许多人更受到当地安全部门和警方的拷打和刑讯逼供。
哈萨克人要求与中国人等同待遇
哈萨克斯坦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反对派人士库尔马诺夫说,扎纳奥津以及附近其他石油城市工人示威事件同中国有联系。示威石油工人提出的主要诉求是增加工资,使他们的工资同在当地工作的中国人的工资相等。
库尔马诺夫说:“当地社会同中国资本的关系很紧张。但目前尚未出现把中国资本赶出哈萨克斯坦的要求。人们仅要求当地人的工资应同中国人一样。因为哈萨克技术人员和工人干同中国人一样的活,但哈萨克人的工资只相当于中国人工资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哈萨克工人示威反对中资:中国不是真正了[url=http://www.l99.com/EditText_view.action?textId=498750]http://www.l99.com/EditText_view.action?textId=498750[/url])

(对于这种行为抗争持什么态度?外国无产阶级反抗河蟹资本家的剥削应不应该?要不要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国内资产阶级集团分析:

中国资本主义的性质,就其外部联系而言,有其依附性的一面(以加工贸易业为代表),也有其扩张性的一面,但政治上是独立的(这点比日本强,尽管日本是中心国家,但政治上不独立,军事上被占领,曾被迫接受广场协议,而中国目前没发生这样的事)。就其内部而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国有企业及与国家有密切关系的少数大型私有垄断企业仍占据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至于中国能否上升到中心国家的地位,是另外一个性质的问题,不影响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只要中国保持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无论他怎样韬光养晦、怎样表现出融入全球化的姿态,都会让以美帝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不安。这与同是“金砖国家”的印度、巴西、南非等国有着显著的区别。(说的不彻底。正因河蟹已经是或者正在成为帝国主义,所以西方才感到不安。俄罗斯也是一样。但是李民骐硬说河蟹依附性居然比俄罗斯、巴西、伊朗、南非还强!)

一些相关数据: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单位数量、总产值、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从业人数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0.1%、33.3%、48.1%、44%和27.2%,从这些数据来看,国有经济已不占优势。
但从另一组数据来看,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16家,占总数的63.2%,实现营业收入30.08万亿元,占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84.69%。中央企业在世界500强上榜数量也逐年上升,目前是30余家。在上市公司里面,70%以上都是国有控股的,或者是国有股占很大比重的。

从行业来看,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趋势。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工业等行业和领域。(《以主导地位标准观察国企重组》,2011年06月17日,中国企业报)。

这就说明,尽管从数量上,国有经济并不占多数。但从质量上,从结构上,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讲,国有经济仍是占主导地位的。(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有些人力图贬低官僚资本主导这一事实,为要无产阶级联合官僚资产阶级创造理论依据。)

而以加工贸易业为代表的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按商务部官员的说法,外贸对经济的贡献率,德国是60%,日本是33%,中国大约20%左右。商务部是没必要刻意缩小他们的政绩的(商务部:外贸对中国经济贡献率为20% 德国为60%,http://news.163.com/11/1207/19/7KMOKFEU00014JB5.html)。而“对外依存度”(用一国进出口总额除以该国的GDP)是个莫名其妙的指标,特别是中国的外贸加工业,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进出口额度很大,附加值却很小,这个指标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不能以此说明外贸加工业在中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仅仅是在数据上占重要地位。富士康这样的公司,在深圳也不被待见了。富士康名声很大,产值不小,对深圳地方财政的贡献却很小,制造的问题却不少,所以只好内迁。(富士康内迁低调进行 地方政府态度转变是重要原因http://news.cnfol.com/100702/101,1609,7955369,00.shtml)(这一段说的很好)

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大国,中国只要维持目前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地位,就足以令美国不安,就是对原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大挑战。(能够对原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构成重大挑战,这种观点换成更通俗的话说,难道不是是后期的帝国主义吗?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必然规律。)

我们分析中国工人阶级,并不是简单地从数量和年龄趋势来以新工人代表整个中国无产阶级。同理,我们分析中国资产阶级,也不能以加工制造业资产阶级来代表中国资产阶级。中国存在一个较高水平的老工人阶层,与之对应,也存在一个较高水平的资产阶级集团。他们社会化程度最高,垄断组织的发展程度最高,管理水平最高,特别是由于他们继承了公有制企业的衣钵,对付工人阶级的水平也最高。这个资产阶级集团,只能是中国的国家垄断资产阶级集团。这个垄断资本集团,以国企的负责人为主,也包括一些与国家密切关系的大型私企老板。为着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计,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事实上,关于韬光养晦的争议,不绝于耳。以前是资本家要求韬光养晦,现在同样是资本家要求不再韬光养晦。我们不能无视这个现实。海军少将杨毅说,我们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都表示可以捐出自己全部的资产,让中国拥有航母。这不是虚言。将中国变成美国殖民地,象日本人那样(尽管日本是中心国家)甘心接受广场协议,恐怕不符合中国资产阶级利益。仅资产阶级内部一些言论,解读为要全面买办化,太夸张,说不通。中国不是撮尔小国,不是几个人说卖就卖的。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的企业变成了不断被改制、被私有化,工人阶级丧失了当家作主的地位,这是三十余年的中国经济领域的主要变化。(资本的复辟不是改革的历程。资产阶级专政在1976-1977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工人阶级已经不再“当家作主”了。随后的“利润挂帅”“除名制”更是雇佣劳动制度的复活。我们不仅要反对欧美式的资本主义,我们也反对苏修、华主政时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但是,2009年成为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方面工人阶级持续不断的抗争,导致原有模式的私有化进程无法继续。这个转折点以通钢事件为标志。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发展,在资产阶级内部,关于国有经济的争论也在不断进行,即所谓国进民退的争论。在中国,新自由主义长期甚嚣尘上,对于打击工人阶级功不可没,但并未在资产阶级内取得统治地位。而经济危机的发生,客观上宣布了新自由主义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一种均势,一种目前较为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有益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的,即大规模的私有化已不可能进行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稳定下来,形势相对明朗了。这也使得我们有可能认真地研究中国资本主义的问题了。

关于铁路私有化的问题:应注意到与之前的私有化不同。全球经济危机之前的私有化,是存量私有化,即一个“卖”字。国家退出相关领域。经济性质改变,由国有资本变为私有资本。

网上也有种流行的说法,铁路资本大太,中国资本家无法消化,私有化必将是买办化,只能卖给外国资本。这种说法似乎是典型的“左派主观主义”的表现。将铁路卖给外国人,对国家垄断资本不利,私企恐怕也得不到好处。私企的依附性是很明显的,要么依附于跨国公司,要么依附于国家。对他们而言,给外国人当孙子并不好受。

王勇平(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铁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不可能搞私有化。但是,通过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发展,可以壮大铁路发展实力、提高铁路经营活力,这不会改变铁路行业的国有性质和铁路企业国有资本控股的股权结构。”

因此,此次为增量改革,即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吸收一些私有资本参与。目前的私有化,应是此种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尽管达成“双赢”。以往的私有化模式无以为继了。(参与的私有资本也是大资本乃至垄断资本。这件事和其他一些事标志着官僚资产阶级意图扩大私人垄断资本的权力)

此种改革并不改变其国家垄断资本的属性。国家垄断资本来就有三种形式:一是国有,一是国、私共有,一是私有(但与国家关系密切)。比如,象华为这样的企业,所有权是私有的,据说有政府背景,也可以视为国家垄断资本。华为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曾遭到抵制。

结论:从无产阶级的角度讲,中国资产阶级的复辟行为是对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背叛和帝国主义的投降,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切做法都是服务于其资本的积累与集聚的,中国是个主权国家,中国资产阶级利用这个国家机器来服务于其目的,它的行为都是自愿的,并非是屈从于外部力量的压迫。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处于半外围地位,既受人剥削,也剥削他人。
中国资产阶级由于继承了社会主义的遗产,存在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垄断资本集团,这个集团是中国资产阶级参与国际竞争中最大的资本,中国资产阶级已达成共识,要保留并发展这个集团。
中国是否为二流的帝国主义国家,目前不好下结论,有了内部的因素,还需要更多的外在表现来证明。

(“中国既受剥削也剥削别人”,哪一个倾向占主要?沙俄既有大量地主,经济命脉又被英法的严重影响,如果沙俄是帝国主义,那么为什么不能对河蟹定性呢?不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证据才能证明河蟹是帝国主义?)

四、中国资产阶级未来展望

我们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方向,应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种判断,应是站在资产阶级总体利益之上来进行,资产阶级尽管有不同的利益集团,有竞争,但还没形成外部分裂,民主集中制还是存在的,有集中的意志。这个集中意志的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最近一篇文章:中国共产党:美国CEO们的榜样(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5/21/c_123167292.htm):“一名CEO表示,‘虽然我们不喜欢中国的某些政策,但至少我们知道这些政策是什么’。他还抱 怨道,‘美国的问题在于政策都是短期的……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尽管很有讽剌意味,但却是实情。因此,我们主要应从三个因素来判断,一是无、资力量的对比,二是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三是国际大环境。资产阶级内部的不同派系之争,是个相对次要的因素,排在这几个因素之后。

比如,叶利钦与普京,似有天壤之别。但他们的做法,都是符合俄国资产阶级总体利益的。叶利钦年代的中心任务,是要稳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如何,发展得好不好,是个相对次要的问题,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私有化,是要利用新自由主义打垮无产阶级,美国的支持很重要,因此表现得很“卖国”。普京年代,资产阶级已站稳脚跟,作为一个大国,也有些谈判的本钱,没必要向美国低三下四,正好相反,他可以用强大的国家机器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润,因此,表现得很“爱国”。这里的“爱国”与“卖国”,都不是资产阶级的本性。资产阶级所热爱的,首先是本阶级的安全,其次是利润。为着这些目的,可以一天之内从“卖国者”变成“爱国者”,也可在一天发生相反的变化。这种戏剧我们看得太多。叶、普是一脉相承的。梅普组合,我看合作的也挺好,据说是一个卖国,一个爱国。人家是为了共同的目的,分工不同。俄国确有俄奸,但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些朋友痛骂汉奸,固然很过瘾,但说明不了问题的本质,或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本质。甚至误导了对问题的认识。

我们看到,中国资产阶级已经基本打垮了无产阶级,原有的公有制企业要么彻底私有化,要么股份化改制(严格讲也是私有化)。目前,可以说私有化基本完成了。剩下的是如何调整的问题。

在当前全球危机的情况下,俄国,拉丁美洲系列国家,包括巴西这样的国家都在朝着强化民族国家、加强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前进。中国资产阶级,有何种理由自毁长城?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以前,可以解释的理由是大规模私有化的要求,是向无产阶级进攻的需要。现在,不存在这样的理由。有些短视的资本家和帮闲文人在那里叫唤,但他们能决定资产阶级的未来吗?果真要政改,抛弃红色外衣,那将是大地震,大动荡,对资产阶级风险极大。这样做,成败几何?恐怕温心里也没底。与俄国不同,中国私有化已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已改变,中国已经是一个正宗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今天没必要冒这个险。披红色外衣尽管心里不舒服,但历史上假社会主义多得去了(真的倒没几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去年的中国上演的**花革命就被证明是场闹剧,一个笑话,没有哪个资产阶级集团当回事,没有哪个资本家支持他们,颜色革命在中国缺少内在的动力(资产阶级的支持),更多是西方国家和丧家的民运份子在鼓噪。或者说中国的颜色革命已通过渐进的方式完成,只留下一张皮。这也是与苏联跨台前的重大区别。(苏联垮台前早已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早已不是社会主义)

从经济危机的爆发至今,发生了几件事。这些事,比薄的存亡问题有百倍以上的价值。但就是没引起左派内多少人注意。或者有人注意到了,为了其特殊目的,在宣传时有意忽略了。

事件一:吴邦国的五不搞。
事件二:南方报系的《新京报》阵地的被转变。
事件三:普世派重要媒体《中国改革》杂志被降格发落给浙江私人资本。
事件四:温在南方关于政改讲话曾被封锁。
事件五:针对世行报告,国资委由“卖国委”变成“爱国委”。
事件六:最近一段主流媒体对于私有化、自由化等言论的扺制。
事件七:主流大力宣传走转改、红色经典主题、延安文艺座谈会。并非象韩德强说的偃旗息鼓了。
……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的择业观,也由过于热衷于去外企,变为更向往国企。这种变化也不能不引人注意。小资阶级的意识形态,过去是普世价值为主导,今天加入民族主义成份,一些人左转。

人们津津乐道于宫廷消息,却忽略了更有长远意义的消息。一些人由“卖国贼”变成“爱国者”,他们不去分析,却十分欣喜地认为“健康力量”越来越多了。政治上越右,健康力量越多,这真是十分讽剌的事情。江忽然也成了健康力量。

重庆事变,可以解释为温大获全胜,同样可解释为温的最后一博。温想用普世价值来忽悠人,但不得民心,也不得官心。目前处于较孤立的地位。薄事实上是得分了,温则名声扫地。网络上关于温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这说明,温掌控不了局面。(难道胡、薄不都是官僚资产阶级头子吗?他们一样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死敌!)

祖龙魂死业犹在,商鞅车裂变法存。个人存亡是个小事。资产阶级内部的个人存亡更是小事。资产阶级的路线、方针则是大事。商鞅、祖龙是伟人,薄不及万一,但意思是一样的。资产阶级的路线调整的方向会不会因薄的存亡而改变?恐怕不会。

国内主流媒体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是个不争的事实。包括南方周末的这样的“汉奸媒体”也不例外。对钓鱼岛、南海的强势。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资产阶级是在对外关系方面是在逐渐变强硬的。不是出于对民心的退让,更多的利益驱使。也有转移矛盾的作用。主要是利益驱使:为保障商品与能源通道的顺畅,为资本输出的安全,为争得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

黄岩岛事件,事实上控制黄岩岛。此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97年开始,除动嘴以外,一直不管不问。此次参与,动用准军事力量,并取得事实上的成果。深海钻探技术的取得,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建成投产。

中国近些年伴随资本主义发展,在军事方面,特别是海军方面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否则,美帝也没必要在最近调整其战略部署。中国是有能力在西太平洋地区(超出这个范围则不好说)与美国建立某种恐怖平衡的。中国在毛泽东年代即奠定了军事大国的基础,中国资产阶级继承了这个遗产并有所发展。俄国资产阶级也是如此,他们今天正在使用这个遗产并服务于资产阶级。至于中国资产阶级何时使用这个遗产、怎么使用,这是另一回事了。而关于韬光养晦政策是否继续的问题,资产阶级内部正在发生激烈的争论。(超半数代表委员赞同改变“不干涉内政”原则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64/20120314/17090685.html)

我们还是要用列宁的方法的分析问题,即判断一个国家的性质,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应主要看一个国家内部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的发展程度,而不能用一个国家与他国的外部联系来分析问题,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能上升成为半外围、核心国家,而另外一些国家却无法上升甚至越来越边缘化了。内因总是决定性的因素。今天的资产阶级,仍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强大的民族国家是资产阶级获取巨额利润的后盾。中国资产阶级也懂得这一点,在利用新自由主义打败无产阶级之后,他们会越来越“爱国”,越来越发展民族主义,他们已看到俄罗斯和拉美的前车之鉴,没必要步其后尘。

未来的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均衡的规律仍会发生作用,全球体系并非一成不变。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世贸、北约还是上合组织,无论是国际分工还是区域间的分工,都是外在的限制条件,而非决定条件仅用国际分工来说明问题,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倒因为果的。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垄断组织和阶级矛盾的发展。中国也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之一。从来没有一个凌驾于所有民族国家之上的国际体系。我们看到,象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对伊朗这样的国家也是无能为力的。全球化年代里,民族国家并没有消失,而是极大的发展了。2002-2009年,全球军费支出增长了近一倍。经济危机后军费开支仍节节上涨。美帝的衰落与中国的相对上升是明显的。将来的冲突以何种方式出现,不好预测。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大国间的军事冲突意味着共同死亡。但是,贸易壁垒的增加、区域合作联盟的组建、代理人战争和大国间军事冷战的格式仍有可能出现。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东南亚诸国资产阶级,如能克服与中国领土争端的障碍,是十分愿意与中国靠拢的,而不满足于与美国间的关系。美国也意识到这样的危机,强化在亚太的存在。以往在我们印象中固若金汤的欧盟,在危机面前,接近土崩瓦解。世界大动荡、大改组时代有可能来临。

(这一部分说的不透彻。作者承认河蟹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民族主义正在抬头。但是对于无产阶级如何应对,根本没提。而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对于河蟹在国外的资本输出,作者持什么立场?对于河蟹日本两个列强争夺钓鱼岛,作者又是怎么看的?要不要支持?以乌有之乡、张宏良等人狂热的鼓吹民族主义,作者认为要不要彻底批判?对于红色中国网卖力鼓吹河蟹殖民地理论,要不要彻底批判?)

五、无产阶级怎么办

对于资产阶级两大集团(我们估且简化为国企集团和私人资本集团)之间的差异的看法及无产阶级应采取的态度。

左翼内部,有三种表现:

1、视情况的变化,摇摆于两者之间。
当着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私有化十分猖獗之时,他们设想着颜色革命发生后、多党制条件下该如何办的问题,他们将私人资本美称为“民族企业家”,视为主要“统战”对象。当着经济危机到来,新自由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美帝威信大受损害之时,他们摇身一变,将国家垄断资本视为主要依靠对象。与《国企》杂志的合作。这种表现是偶然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统一战线说。
一种观点认为,资产阶级已分化为左、右翼。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会达到严重激化并且公开化的程度,此次薄事件是个典型的表现。其中的左翼“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出现了向人民靠拢的倾向”。“由于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严重激化及‘红二代’面临被全面排挤的命运,一旦阶级矛盾全面激化,不排除资产阶级中以“红二代”为代表的一部分,将向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方面靠拢,乃至参加革命阵营。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在政治上将对无产阶级有利。”

3、利用矛盾说。
资产阶级各集团间可能有分歧。但是,在无产阶级革命面前,这种分歧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分歧,恐怕更多的策略上的分歧。可以利用其矛盾,但谈不上统一战线。中国社会革命的性质决定,资产阶级是革命对象,只有小资产阶级才是统战对象。今天无产阶级的人数已足够多。所谓的“民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左派已成为历史名词。
(对于矛盾利用当然可以,但是根本的是工农的斗争和组织。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靠自己。)

赞成第三种态度。“内部矛盾严重激化并且公开化”,倒不如说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可以吵吵闹闹,可以表达不同观点,媒体和会议上的吵吵闹闹,与行动的一致,不是一码事。随着老一辈强势领导人的去世,资产阶级愈益强调集体领导的重要性,更重视权力的均衡分配。从朱容基始,国家领导人开始认真学习资产阶级的做秀技术,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他们之间既有竞争,也有集中的意志,这个意志的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

美国资产阶级在无法用“民主”手段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采用极端手段。肯尼迪、里根是这样的牺牲品。中国资产阶级内的斗争,似乎还没达到这样的疯狂的程度。

对“红二代”不可有过于浪漫的看法。“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出现了向人民靠拢的倾向”。毛主席的名言:高干子弟是一大灾难。“红二代”,以及他们的父辈,一直以来就是今天中国现实的参与者、创造者,中国的资产阶级,就是在他们的父辈和他们的培育、参与下发展状大的,他们与资产阶级的所有集团都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怎么会一下子就变成了边缘的力量,甚至于要与无产阶级结盟了?对“红二代”个别人来说,确有同情无产阶级的,或本人就属于无产阶级。红二代本身也不是一个阶级,只是一种特殊的身份。任何阶级、集团里面都有异端。但这绝不是整体的状况。(对于所谓红二代,主要是官僚资产阶级分子,甚至是头目。整体必须要批判)

对于国企垄断集团的态度,我们不是象清源同志那样的“败北论”者。

中国的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相对于中国的外资和私企,就其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对无产阶级组织性的加强而言,就其对于无产阶级的剥削水平相对较低而言,就其减轻美帝国主义对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压迫而言,我们认为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这种进步意义,也仅是从中国和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任何别的角度出发。

我们须臾也不可忘记,这个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是十分仇视中国工人阶级的。直到不久以前,都是与私人资本一道来对付无产阶级的。即便在工人捍卫国有财产的时候也是如此。只是最近由于私有化的基本完成和国际环境的变迁,才有一些变化。但对工人的仇视是没有变化的。(国资委:警惕敌对势力借维权煽动企业职工罢工,[url=http://news.010lf.com/system/2012/05/20/010229298.shtml]http://news.010lf.com/system/2012/05/20/010229298.shtml[/url])

国企用工完全实行了雇佣化,并对工人进行最彻底的分化:大量劳务派遣工和外包工的使用,合同工的不同层级。一般而言,国企的工人待遇稍好于同样地区的私企,但国企工人还面临超经济压迫的问题:长官意志、毫无道理的规章制度。完全无视劳动法:沿海一带新工人尚可以到劳动仲裁解决,国企工人基本上是上告无门。

中国的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相对于汉奸卖国贼而言,固然不是“最坏”的敌人,然而,却是与无产阶级矛盾中占主导地位的方面。也就是说,“最坏的敌人”与“主要矛盾”并不是同一概念,对此我们千万不可糊涂。在一堆坏蛋里总能找出一些看上去稍好的蛋,这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毛主席经典语录,包含深刻的哲理。然而,这里的前提是主要矛盾要确立,敌我友要分清楚。否则,将一些非主要的和较愚蠢的敌人当作主要敌人,比如将民运和轮子功当作主要敌人,凡事和他们对着干,那我们也是十分愚蠢的了。民运在口头上支持工运和群众维权抗争,则我们是否也要反对工运?(李民骐是公开反对的:“所谓政改、工会、集体谈判,形式上是搞民主,但是实际上不触动资产阶级任何实际利益,因而本质上是反民主的。因此一切真正的马列主义者,应当对之予以批判,而在群众暂时不能理解时,要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待群众觉醒。”并说:“谁鼓吹降低油价,谁就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死敌!”)

项观奇同志十分正确地提出了“矛盾焦点”的观点。的确,我们应十分重视矛盾焦点,利用之为我们服务,看不到这一点,我们会犯错误。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矛盾焦点”也不等同于“主要矛盾”,很多情况下甚至会掩盖主要矛盾。资产阶级的政治技术的发达,可以十分容易的制造各种各样的焦点。看不到这一点,我们会犯更大的错误。对于统治集团内的任何人,凡有利于人民的举措,我们欢迎,但有个度的问题。“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关于薄的问题。对于薄有利于无产阶级方面的措施,我们应当予以热情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应不超过对资产阶级内部产生幻想的程度。任何人为的拨高,短期看似乎是有利的,长期来看是贻害无穷的。资产阶级在关键时候会利用这一点。例如,在将来烂摊子不可收拾之时,重新启用薄这样的人以安抚无产阶级,是完全可能的。我们的着眼点是无产阶级自身的意识的成熟和组织性的增加,而不是别的任何东西。无产阶级应做的,是得寸进尺,而不是感恩戴德。感恩戴德是得不到任何东西的,得到的东西也会失去,这已由乌有之乡的实践所证明。我们不要忘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为了阻碍无产阶级自身的成长,资产阶级是宁可给予无产阶级部分物质利益的。邓上台初期,为了推行复辟路线,即给予了工农部分的物质上的“好处”,却瓦解了工农的斗志。血的教训,历历在目。(薄给了工人一些小恩小惠,也是为了更好地、更方便的剥削。更应当看到薄的法西斯本质,他对于镇压工农反抗是毫不手软的。)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最近两三年来的变化,国有企业工人阶级斗争焦点与方式的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由以往的大规模的反对改制、反对私有化的斗争转化为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国有与私有部门、新老工人的斗争正在趋同。阶阶斗争的焦点正在发生转移。今年爆发了几场国企工人罢工事件都是因为要涨工资:川化、攀成钢、一汽通用红塔罢工。在这些斗争中,一些工人有意识地学习了沿海新工人的经验。老工人的政治经验与新工人的日常斗争经验一旦结合,将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资产阶级正在创造他们进行大联合的条件。这个历史潮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这一段说的也不透彻。作者没有对泛左翼中吹捧官僚资产阶级和民间资产阶级的倾向进行分析,更没有指出斗争的必要性。试想,在狂热吹捧薄熙来的影响下,在积极鼓吹对外扩张的影响下,在改良主义影响下,无产阶级即使起来斗争也会被引入歧途。因此必须与之斗争。)

[ 本帖最后由 Liberation 于 2013-1-2 12:53 编辑 ]

就其综合性而言,还算说得过去。倘若细致追究,毛病也不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