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派在薄熙来事件中的原则和策略
清源
一、薄熙来和所谓的“重庆模式”的定性和定位。
1、在任何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内部的上层和主流,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走社派”与“走资派”的矛盾和对立。
在整个社会势能(历史的和现实的)、也就是在阶级力量对比上的悬殊落差而使资产阶级和私有观念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就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个主流矛盾,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而在任何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内部的上层和主流,不存在一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主流矛盾(这个矛盾转向社会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抗)。这样,在任何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上层和主流,就不存在一个无产阶级代表人物与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走社派”与“走资派”的矛盾和对立,任何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内的上层和主流的矛盾,都是这一部分资产阶级与那一部分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不存在一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这也是我们在任何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上层和主流找不到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条路线的斗争的原因。
2、薄熙来和所谓的“重庆模式”的定性和定位。 特色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既然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就必然要符合在上面的1中所说的那样的结果。在这个“特色党”的上层和主流,不存在一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存在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不存在一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的斗争。有的只是这一部分资产阶级与那一部分资产阶级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 薄熙来无疑是一个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所谓的“重庆模式”,只不过是一个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他们那个统治阶级的苟延残喘而作的缓和日益尖锐、激化的阶级矛盾所作的资产阶级改良的努力而已,是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内部左右翼的矛盾和斗争,是资本主义交替出现的哈耶克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现象,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狗咬狗。而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什么“回归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这就是对薄熙来和所谓的“重庆模式”的定性和定位。
二、无产阶级革命派在薄熙来事件中的原则。
1、无产阶级的对立面阶级是资产阶级(统治阶级)。薄熙来是整个统治阶级的一员,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2、他的所谓的“重庆模式”,是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而苟延残喘的资产阶级改良。
3、无产阶级所主张和支持的改良,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为了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而进行的经济斗争。
4、无产阶级在一时不能打倒资产阶级的过程中,并不是要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帮助压迫自己阶级的这个统治阶级进行其苟延残喘的改良,而是立足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进行其质变前的量变方面的堆积。
三、无产阶级革命派在薄熙来事件中的策略。
1、在统治阶级内部没有出现明显裂缝和分化的时候,对其任何形式的统治(哈耶克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要加以批判。
2、在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明显裂缝和分化的时候,应该鼓励和扩大其裂缝和分化,利用矛盾,支持相对劣势的一派,以便削弱其力量而各个击破。
3、在支持处于劣势的统治阶级中的一派的时候,要掌握分寸,防止为如清朝末年的百日维新中的光绪陪葬的结果。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角色是孙中山而非康有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主战场在工农的斗争上,而非参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上。
(201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