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评韩德强《历史总是进步的吗》

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评韩德强《历史总是进步的吗》

时间:2011-07-09 00:11来源: 作者:十年面壁 点击: 192次

一位同学在他的文章中说: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者除了满足前两项之外,在对未来的预测力上,根本没有超越马克思的年代,依旧被历史进步论所俘获而不自知。 韩德强那套质疑历史进步
[table=98%][tr][td]
一位同学在他的文章中说:“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者除了满足前两项之外,在对未来的预测力上,根本没有超越马克思的年代,依旧被历史进步论所俘获而不自知。”

  韩德强那套质疑历史进步的理论我早有耳闻,早在他的《马列原著体系批判》中就曾批判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步信念与科学崇拜情结”,他说:“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这个‘新启蒙运动’的影响,也抱有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和科学崇拜情结,也一样反对超自然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行动主义,相信社会规律正如自然规律一样是可以确切掌握的。”而在他的《历史总是进步的吗》这篇文章中,则在不点名地批判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进步论或倒退论从历史思维上是单向的、线性的、决定论的,不能正确地认为历史的多向性、多维性、选择性,因而都是不足取的。”
  韩德强在这篇文章中举出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自己的观点。韩德强先质疑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不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列举出了原始社会的种种美好,与奴隶社会的种种罪恶相对照;然后又列举了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人类的种种罪恶和苦难,从而质疑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步,通过一系列论证,他否定了马克思“单向的、线性的、决定论的”的历史进步论。所以他得出结论说:“历史既不是进步的,也不是全能的,而是且仅仅是运动的。其中既有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因素,也有背逆的因素,前进中有倒退,倒退中有前进,对一部分人是进步,对另一部分人是倒退,当时看是进步,后代看是倒退。笼统地说进步或倒退是不妥当的。”
 然而自负的韩德强不知道的是,他文中描述的这些历史进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倒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以更深刻的语言阐述过了,还轮不到他用这些论据来反驳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随着文明产生的社会为自己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它们原来目的的反面。”(《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
 韩德强描述了原始社会的种种美好,然后又批判了奴隶社会的种种罪恶,但是韩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最初的一部分奴隶是战争中被俘获的战俘,在原始社会由于没有供战俘吃喝的剩余产品,所有的战俘都是要被杀掉的,而在更早的时候是要被吃掉的,到了奴隶社会至少这些战俘还能活下来。原始社会的种种美好的幻象是与当时极端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的,因此一旦生产力向前发展,当有了可供奴隶吃喝的剩余产品以及积累了供奴隶劳动的必要的生产工具之后,这种幻象是必然要被打破的,也是不以韩德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这种进步伴随着种种奴役、掠夺、屠杀,但“人类是从野兽快开始的,因此,为了摆脱野蛮状态,他们必须使用野蛮的,几乎是野兽般的手段,这毕竟是事实”。(《反杜林论》)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一方面是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是被压迫阶级受剥削和压迫的程度不断加深的历史,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剥削压迫,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历史进步论。而在韩德强眼里,历史没有什么必然的进步、规律,历史是杂乱无章的,韩德强所谓的“历史运动”论的实质,就在于否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否定掉社会主义必要的唯物主义基础,为他的唯心主义“社会主义观”进行论证,这是他一以贯之的逻辑。
 韩德强在他的《马列原著体系批判》中说:“虽然在私有制形成的过程中智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私有观念的萌生和确立才是私有制得以终最产生的本质原因,而私有观念的萌生则主要是人与人矛盾的产物。”他认为,私有制“产生于私有观念又巩固发展着私有观念”,不是私有制产生了私有观念,而是人头脑中的私有观念促成了私有制的产生。这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前提,因为私有观念是私有制的产生的基础,所以不论生产力状况如何,生产关系状况如何,只要消灭了人的私有观念,就可以培养出一代没有物欲和利己性的“新人”,进而进入一个没有矛盾、冲突、不幸,没有私有制的美好世界,多么美好的白日梦!我想冒昧地问一声韩老师,那私有观念是如何凭空产生呢?是像变戏法一样变出来的吗?
 所以我说他打着毛主席的旗号推销他的唯心主义谬论一点也不过分。毛主席文革中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培养出一代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人”。但毛主席做这一切是有一个根本前提,就是要保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因为私有制是是私有观念的基础,而不是相反,所以毛主席晚年一直在与包产到户这类试图恢复私有制的修正主义做法做不调和的斗争。但韩德强却抽掉了“斗私批修”的唯物主义基础,试图在没有工业文明存在的状况下,在“公有制与私有制混合所有制“(实质是私有制)中,在一个“调和阶级利益”的政党的统治下,通过“公心”战胜“私心”这种头脑中两个怪影的搏斗,“改造人的内心世界”,消灭私有观念,进而实现他的“社会主义”。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是马克思当年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说的一段话,一百多年了,人类还是没有多少长进,韩的《历史总是进步的吗》这篇文章至少题目还是有点道理的。

附:
韩德强:“总结两个三十年的巨大反复,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既鼓励公有制、计划经济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结合,又鼓励私有制、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结合,使两种体制的优越性和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
网址:[url=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906/91719.html]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906/91719.html[/url]
韩德强:“此文则是提供了第四种选择,即共产党从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转变为调节阶级利益的政党
网址:[url=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604/6128.html]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604/6128.html[/url]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话““此文则是提供了第四种选择,即共产党从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转变为调节阶级利益的政党”会出现在韩老师嘴里和网站上,这是原则问题。 有些理论问题是必须要澄清的,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实践上的团结和一致性。

b[/b][/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