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的战略与策略

前日看电视剧《开天辟地》,其中有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情节,看罢感触良深。
1927年3月21日,起义总指挥周恩来(中央军委书记兼江浙区军委书记)与罗亦农、赵世炎共同领导上海工人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
在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之前,北伐军已经进到上海附近,但蒋介石并不急于拿下上海,而是与各种势力紧密接触。3月26日,蒋介石到达上海,即公开表示保证将与租界当局合作:“决不用武力改变租界的现状,租界问题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4月2日,蒋介石邀集一批中央监察委员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检举共产分子文》,要求对共产党作“非常紧急处置”。4月1日汪精卫从国外回到上海,3日蒋介石发表支持汪复职的通电,并与汪秘密会谈,蒋介石主张立刻用暴力手段“清党”。 4月5日,蒋介石发布总司令部布告,要求工人武装纠察队与工会一律在总司令部的管辖之下,“否则以违法叛变论,绝不容许存在”。4月9日,蒋介石发布《战时戒严条例》,严禁集会、罢工、游行,并成立了淞沪戒严司令部。4月11日,蒋介石发出“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密令,第二天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四一二事件。
从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到四一二事件,只有短短的22天。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时,蒋介石的军队已经控制长江下游以南地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外各种政治、经济势力汇集的中心,已是蒋介石的嘴边之物,蒋志在必得。这时候发动工人武装起义,实际上是与蒋介石争夺政治空间,必然引起蒋介石的极大忌恨,客观上蒋介石又拥有优势的武装力量,因此蒋介石撕破脸动武是逻辑上的必然,政治上的必然。因此从政治上、战略上看,在上海发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是一次左倾盲动,其后果是促使蒋介石加快了“清党”的步伐。
4月12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蒋介石收编的孙传芳旧部)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缴去1700多支枪,300多名纠察队员被打死打伤。4月13日上午,上海总工会组织20万工人罢工,并组织10万群众赴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司令部请愿,游行队伍长达1公里,行至宝山路三德里附近时,埋伏在里弄内的第二师士兵突然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00多人。
13日的请愿游行是一次政治上、战术上的盲动,在对方已经拔出屠刀的情况下,组织请愿游行还有什么意义?请愿对象是蒋介石收编的旧军阀余部,根本就是蚊子叮上泥菩萨──找错了人。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维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分庭抗礼。蒋介石之所以敢于另立国民党第二中央,根本原因是北伐的胜利大大增强了他的军事实力和政治能量。
1926年4月1日,蒋介石等人提出“整军肃党、准期北伐”的建议。第三国际顾问鲍罗廷与蒋介石会商国共合作问题时,在没有与中共协商的情况下同蒋介石达成“整理党务”的8项协定。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整理党务决议案》,原任国民党中央部长职务的共产党员全部去职,换上了国民党右翼干部。
在第三国际的指示下,鲍罗廷、陈独秀对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态度。很快,蒋介石就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控制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同时右翼势力在国民党中央占据了优势。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在右翼势力把持国民党大权的情况下北伐,对第三国际来说是个战略上的错误。苏联控制的第三国际的本意通过扶持国民党统一中国,创造对苏联有利的外交环境,北伐的结果是蒋介石统一了中国并且倒向西方列强,苏联对国民党的物质投入全部打了水漂。苏联不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坑苦了第三国际的中国支部中共,可谓愚蠢至极。
第三国际和苏联援助国民党的结果是制造出新军阀,新军阀与旧军阀在政治上其实是半斤八两,1930年的蒋冯阎李战争与旧军阀之间的攻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三国际和苏联长期不了解中国,支持蒋介石,蒋介石背叛他们,支持盛世才,盛世才背叛他们,甚至到了1949年,斯大林对中国还有划江而治的设想。
周恩来是很有才干的,连蒋介石都很欣赏并曾试图拉拢,但在第三国际操控中共的大背景下,周恩来难有大的建树,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败(周任前委书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周任红军总政委),湘江战役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地位逐渐上升,周恩来对毛泽东是佩服加配合,以后两人长期合作。南宁会议前两年,周恩来在经济工作上与毛泽东不合拍,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周恩来是对的,三年饥饿过后,毛泽东说:当初总理制定的经济计划多好啊,非正式地收回了南宁会议上对周恩来的批评。
林彪摔死后,江青等人把矛头对准了周恩来,制造“风庆轮事件”,批“洋奴哲学”,批“高级走资派”,批“现代大儒”,批“周公”,声称“批林批孔运动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第十一次路线斗争开始了!”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孔丘其人》一文借用孔子影射周恩来:“七十一岁,重病在床”,“还拼命挣扎着爬起来摇摇晃晃地去朝见鲁君”。《从〈乡党〉篇看孔老二》一文影射周恩来:“此人极端虚伪奸诈,是一个可恶的政治骗子。……你看他为了骗取到‘正人君子’的名声,在大庭广众之中,是如何装模作样的吧。”
最近一年来,有人用“影帝”代指温家宝,手法与当年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毫无二致。
对江青的表现毛泽东写信回复:“过去多年同你谈的,你有好些不执行,多见何益?”、“我重病在身,八十一了,也不体谅。你有特权,我死了,看你怎么办?”
江青等人的行为在政治上是非如何暂且不论,从策略上看就十分愚蠢,周恩来是帮毛泽东维持大局的,江青等人批周则是破坏这个大局。早在60年代,毛泽东就对江青说:不搞策略,还搞屁政治。江青到底是领悟不了。
毛泽东指定温和的华国锋作接班人,便于江青等人团结是个重要因素。江青等人就是参悟不透,唯我独左,唯我独革,在政治上跟华国锋过不去,愣把华国锋逼到那边去了。1976年毛泽东前脚刚走,江青四人后脚就进了班房。
策略是政治活动的生命,没有策略,搞政治寸步难行。泛左翼有些人带着一张嘴和一麻袋教条,念念有词,讲经论道,对中国的现实起不到丝毫作用;有的人在路线上有一定见识,但说起方案、方法就不行了,既没有可操作性,也与理论相脱节。
泛左翼有的人爱读马克思的原著,有的人爱读毛泽东的著作,读来读去,对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仍然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就是因为没有读懂20世纪中国现代史这部大书,至少是读得太少。
从20世纪初开始,每过30年中国就经历一次大变局,很多人都感到中国处于又一个历史大变局的前夜。在21世纪新的变局中,战略上的正确感知和策略上的正确运用是能否有所作为的关键,有时候进两步退一步,然后积累力量、创造条件再进两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政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