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当民族主义遇上阶级斗争——从富士康十二跳谈起

转自台湾苦劳网
[url]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2554[/url]

2010/06/07 公共论坛

当民族主义遇上阶级斗争——从富士康十二跳谈起

作者:丁志强

责任主编:徐沛然

女性主义者说,判断你有没有性别歧视的方法很简单。随便举一个印象中男性比较多的职业,比方说科学家、律师、蛙人。然后在职业名称上加一个女字将男性换成女性,变成女科学家、女律师以及女蛙人。你会觉得怪怪的吗??

好, 我们再来一次。

这次是举一个印象中女性比男性多的职业,比方说护士、幼儿园老师、或是妓女。然后在职业名称上加一个男字变成男护士、男幼儿园老师、或是妓男。你会觉得怪怪的吗??

如果会,就表示你潜意识中有性别歧视。

用同样的思维,我们把富士康的名称代换成比亚迪或是华为试试看。你对比亚迪十二跳的看法跟对富士康十二跳的看法会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我们是不是让民族主义或刻板印象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我在大陆网站(包括腾讯新闻、天涯论坛)看见的回应跟台湾网站的回应截然不同,大陆网友不但骂富士康、还骂台资厂、最后索性连台湾人一起骂了。台湾网友骂大陆90后抗压力太低、经不起挫折、说不定是为了抚恤金才跳楼。

感觉是不是像政府说的”一个中国 各自表述”? 相同的事件,两岸的解读截然不同。如果把富士康换成华为,台湾人会不会骂华为军事化管理,不把人当人看?大陆人会不会骂自杀的员工是经不起压力的草莓族?

有没有可能,这些情绪化的看法都有着民族主义的偏见?大陆人认为台巴子都是剥削劳工的吸血鬼,所以富士康是血汗工厂。台湾人认为阿六仔都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愤青,不是富士康的错。

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刻意抽离现实,才能看清楚事情的全貌。就好像你离大象的距离只有一公分的时候,你只看到一个灰色的肉墙。你要距离五公尺以上才知道原来这肉墙其实是一只大象。

富士康龙华厂区,2.3平方公里塞进了30万以上的员工,人口密度是一平方公里十万人以上!!! 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印度孟买,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3万人;深圳以每平方公里1万7150人的密度排名全球第5。

富士康的厂区塞了30万人,我家在台北县新庄市,人口也差不多30万。但在这各跟新庄市人口一样多的工厂,人际关系非常疏离,宿舍8人一间,但很多员工不知道室友的名字跟工作部门。

富士康跟大专毕业生签了《新干班专项培训协议》时间3年半,如果违约走人要交五千违约金,并且扣发一个月的工资。

富士康的薪资福利绝对比大多数台资/陆资厂好,严格遵守劳动法,不多给员工一毛钱,也绝对不少给一毛钱,还帮所有员工买保险。包括我公司在内的公司还做不到这一点。

富士康的工作程序跟比亚迪、丰田汽车、SONY一样,都是把工作程序分到最细。每各工位的员工只做自己负责的工序,连续12小时都在锁螺丝或是冲压件,或是把电容插到PCB板上。

钻石有很多面,富士康也一样。当你看完上面这些数据后,你会怎么评价富士康是不是血汗工厂??
很多人都说,不喜欢富士康就走啊,何必自杀??

或许大家都没注意到以下数据;每天都有几千人排队等着进富士康,这句话的背后含意是,每天都有几千人排队离开富士康。富士康高层承认员工流动率每月约5%。换句话说,从2010年1月23日的第一跳,到2010年5月26日的十二跳的这4个月,已经有8万人离开富士康。八万人之中只有12人选择了跳楼。比例万分之一点五左右。大部分不喜欢富士康的人都像大家所说的一样自行离开了 。只有这十二个人选择不同的方式离开。

现在中央已经下令媒体消音了,你很难在网络上找到12跳以后的新闻跟评论,有些网友猜测的阴谋论例如大陆要赶出富士康或是竞争对手的抹黑看来并不现实。目前看来是相对单纯的连续跳楼事件了。
我想广东甚至全中国所有的台干都知道富士康的待遇或许比不了全球五百强或是奇美等绩优厂,但绝对合法。相对起其它台资中小厂或是陆资厂已经很不错了。

那么,为什么12跳偏偏发生富士康这家相对来说薪资条件比较好的工厂??

我的反问是,凭什么不是富士康??

2.3平方公里塞进30万人,每天工作12小时,连室友都不知道名字,更别提交朋友了。工作时,每个人都只是机器上的螺丝钉,不工作时,就是游荡在厂区内无主的孤魂。老一辈的农民工可以为了钱忍受这种孤独,年轻的工人却可能无法容忍。

在我看来,富士康12跳事件其实是阶级矛盾,用比较简单的话说,就是劳资关系紧张。跳楼的普工大概都是初中到中专程度。有受过基础教育但比不上别人,因为受过教育,对自己有期望。因为学历不如人,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希望。在相对待遇较好的富士康都是这样了,去别的地方更看不到希望。天下之大竟没有一个容身之地…….。在这种长期压抑的环境下,如果再遇到一些突发的挫折,自然就会选择极端的方式。

劳资问题日渐激化,所有人都必须开始更关心这各问题。

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去富士康卧底28天,写了一篇专题报导。我很喜欢他的结尾:

此非一个工厂的内幕,此乃一代工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