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阶级是怎样夺取工厂、管理生产的

约翰.里德:俄国工人监督的起源
按:约翰.里德是著名的报道十月革命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的作者,他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和支持者,并且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本文首次发表在1918年11月23日出版的《革命时代》杂志上,里德是在当年2月离开俄国来到瑞士的时候,写下这篇文章的,以反驳当时各种资产阶级媒体对俄国工业的不实报道。

我们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在革命中间总是孜孜不倦地宣传着俄国产业工人的“愚蠢”行为:他们放肆的要求、他们的无知和对待制造厂商和技术专家的残暴。外面的世界似乎以为俄国工人拿着巨额工资而拒绝工作,甚至更直截了当地下结论认为这个国家的工业已经被摧毁。
是的,目前俄国的工业情况很糟,卡列金和他的哥萨克控制了顿涅兹克盆地,他们走了之后是德国人,这样,煤的生产无法持续很长时间;两年多来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以来,零件无法从外国进口;技术专家、工程师对资产阶级信心满满,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拒绝接受工人代表大会的指挥;至关重要的一点,工人阶级被剧烈地卷入政治,他们同一切革命的敌人——从科尔尼洛夫到克伦斯基、卡列金、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资产阶级及其盟友进行搏斗。但在技术方面,就算俄国工业被摧毁,这一切也都是老板们的责任,他们通过停业、关闭矿山、瓦解各种社会组织、破坏铁路运输、故意损毁工厂的机器、淹没矿井,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让革命窒息。
许多关于俄国工人监督委员会提出非分要求的谣言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事实是直到11月革命之前,俄国工人作为一个整体,依然过度工作,赚取微薄的工资,(少数特殊的工厂除外),而与此同时,一个全俄的自发产业组织成长起来,至少有能力保证一个新的产业秩序的框架。
11月革命的3项基本要求世人皆知:和平,土地归农民,工人监督生产。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新俄国是要废除旧的政治体系,并建立起新的产业民主。
俄国劳工组织的发展历史很简短。严格意义上来说,在1905年以前,俄国不存在工会。工人只被允许选举长官(starosta)或者“长老”,这些选举大都是在村子里进行的,即使在监狱里,这些长官也拥有很大的权力。在1905年,大约20万工人加入工会。斯托雷平镇压了他们。一些小工会坚持了下来,但很快他们也被碾碎,资金被掳夺,领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那个时候的俄国,工会是处于半地下状态的,大约有1万名会员。大战期间,所有成立劳工组织的企图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任何工人一经发现同非法组织有联系,就会被送到前线。
革命让工人们摆脱了束缚,并迅速地组织了起来。在俄国革命胜利四个月之后,全俄工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有200名代表参加,他们代表了140万俄国工人。两个月后,根据梁赞诺夫的报告,全俄工会有300万名会员,人数扩大了一倍。
俄国的工会既不同于法国的辛迪加,也不是德国式的那种政府支持的劳动合作工会。工人们要求缩短工时、增加工资——总之,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会无处不在。例如,他们成立了一个系统的调解委员会来解决劳资纠纷,使工业仲裁处在工人政府的监督下。他们所做的重大工作就是在于让所有各种工会组织的工人包容在一个大的总工会下,原来的各种零散的集体被组织了起来。我们以Sestroretzk国营兵工厂为例,制造来复枪的人,从锻造枪筒的技工到负责安装的机械工以及木匠师傅都是金属工会的成员。这种专业工会在俄国产业工人心中目前并不处于主要位置。首先,半政治半经济的苏维埃才真正唤醒了他们的热情,使他们精神饱满;其次,在这些自发的组织的基础之上,工人们缔造了俄国革命,工厂里的委员会将他们组织起来,而这就是俄国工人监督的基石。
工厂委员会最初是在政府的兵工厂里成立的。革命爆发后,这些政府工厂里的头头,大多是倚仗战时法欺压工人的军官逃跑了。与那些私有工厂厂主不同,这些政府官员在厂子里没有股份。工人们为了避免关厂,只能予以接管。在一些地方,比如Sestroretzk,这也意味着工人们接管了整个镇子。原来的这些厂效率低下,腐败滋生,工厂委员会成立之后,尽管上调了工资,缩短了工时,雇用了更多工友,但生产增加了,成本减少了,Sestroretzk的工人们接管了由一个不法商人承包的工程,在那建立起了医院,镇上第一个污水处理系统也修建完毕。依托这些政府作坊,工厂委员会有效运行着。革命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工人的权威提出质疑,待到克伦斯基政府准备干涉的时候,工人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局面。政府提供他们燃料和原料,工厂井然有序地生产着军火,因而便没有关厂。虽然效率低下的克伦斯基政府多次让工厂处于濒临关门的境地,但工厂委员会派代表去巴库采购石油,去哈尔科夫采购煤,去西伯利亚采购铁。
Sestroretrk工厂委员会的经验很快传到了其它国营厂,之后是按政府法令进行生产的私营厂,然后是其它私有部门和一些在革命初期关闭的厂子。运动最初局限在彼得格勒,后来传播到全俄各地,在11月革命之前,举行了全俄工厂委员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当时,一些工厂委员会和工会的代表进入新的劳动人民委员会工作,另外一些人组织起了工人监督理事会。
私营厂最初的工厂委员会面临着煤炭和原材料的缺乏以及企图关闭厂子的业主和当局的破坏,它们致力于保证生产的进行。对于工人来说,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新成立的工厂委员会必须清楚厂里有多少订单,还有多少燃料和原材料,生意的收入是多少——以此来决定工人的工资、维护工厂纪律、决定雇佣和解雇谁。如果某个工厂的业主要关厂,工人只能被迫自己接管并对工厂进行管理。
工人们的一些经历很有趣。比如,诺夫哥罗德一个糟糕的工厂被业主放弃了,对管理毫无经验的工人们接管了它。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生产衣服,然后按照诺夫哥罗德其他工人的需求加工服装。之后,工厂委员会派出代表到各个城市,他们愿意用纽扣服装来那里的工人们换取鞋子和其它工具;他们用衣服和农民交换面包;为工人购买商业住宅。为了得到原材料,他们的工人代表来到南方生产纽扣的地方,同那里的铁路工人达成协议,铁路工人们帮他们运送纽扣,而他们把生产的服装送给这些运输工人作为酬劳。
在那些开工的大型私有厂,工厂委员会派出代表和管理层讨论获取燃料、原材料和订单的事宜。工厂委员会过问整个企业账目的流动。他们对整个厂的经济情况进行评估,以了解厂内的资产价值、股票持有的情况和利润状况。工人们所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无疑是来自老板的,他隐瞒利润,拒绝订单,并尝试以各种手段摧毁厂子,诋毁工人组织。所有反革命、反民主的工程师、办事员、领班都遭到了工厂委员会的开除,如果没有他们前面工作的厂的委员会的推荐,他们找不到任何工作。工人们在被雇用之前被要求加入工会,而工厂委员会会对工会的各种规章予以监督。
工厂委员会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痛苦的。他们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阻击。关于他们最夸大其词的污蔑来自于资方媒体的“懒汉”说——这群家伙一天到晚讨论到底什么时候工作,而事实是工厂委员会一般要求一天工作8小时;上等人们喜欢拿委员会的数目庞大来说事——然而在彼得格勒最大的普提洛夫工厂,4万人的厂里面有11个部门和16个车间,总共选出了22名代表。克伦斯基政府的劳工部长——“社会主义者”斯科别列夫在9月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工厂委员会只能“ 在工作结束后碰头”,并声称委员会成员不再享有带薪开会的权利。而事实上是工厂委员会在腐朽政权统治的日子里避免了俄国工业的完全崩溃。因此,建立新的俄国工业秩序迫在眉睫。
每个工厂委员会有5个部门:生产与分配、燃料、原材料、工业技术主管以及动员宣传部门。在每个地区,单个的工厂委员会可以向本地区的理事会派出两名代表,每个地区的理事会派出一名工人代表进入市级理事会——市级理事会也会向全俄的工厂委员会理事会、全俄工会的中央委员会以及苏维埃派出经过推举的代表。
革命中自发产生的工人监督生产的方法已经被新成立的工农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写进了法典。工人掌权之后,工友们接管了那些业主无法继续运营下去的厂并让它继续生产。现在,工人背后有无限的信贷支持,有政府力量的巨大的帮助,他们雇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通过训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能把更多的俄国企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通过劳苦大众的政府对生产和分配的控制,实现产业民主的障碍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道出了真相。
团结就是力量。

后来列宁要求实行一长制,拒绝了“工人反对派”关于工人集体管理工厂的要求,不知这是为什么呢?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开展工作的基本形式,列宁从来没有反对过工人集体管理工厂,而且这一点一直到斯大林时期也是延续的。列宁所反对的是所谓的“工人反对派”破坏工厂,也就是破坏帮助红军打赢国内战争物质基础的无政府主义反革命主张。

恐怕不对。苏联从列宁后期便是一长制.我觉得列宁当时出于国内危急形势的考虑,是对的.但斯大林延续这一政策成为了产生新生资产阶级的温床.

你可以去读一下斯大林同志在全苏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以及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文中对党、党员和非党群众关系的论述。这里都表达了社会主义生产管理所依靠的力量和群众路线的思想。

从列宁后期到斯大林时期,始终是一长制,这是事实!

你对“一长制”的理解存在幼稚可笑的观点,这才是事实。

1918年3月23日,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铁路管理运输业中实行集中制,一长制,以及严格的纪律和军事化>>,虽后,一长制推广到其它部门。究竟是谁可笑,查询历史资料,一目了然。

列宁所反对的是所谓的“工人反对派”破坏工厂,也就是破坏帮助红军打赢国内战争物质基础的无政府主义反革命主张。
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军事化,那么红军的后方就会崩溃,就是资敌,而你们工贼所巴望也正是这个,你们喊的“工人民主”就是帮助实现资产阶级全面专政!

只有“民主”,没有集中,那就是无政府主义!

[
查询资料?可笑的书呆子,你怎么不去查询一下1918年是个什么局面,1918年-1945年是个什么局面?
查询资料?你读过列宁著作的原文么?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031383.html?fromTaglist]http://baike.baidu.com/view/1031383.html?fromTaglist[/url]
一长制 苏联经济和行政部门的一种重要管理原则和领导方法,即
授予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领导人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广泛权力,同时规定
其对工作结果应负的个人责任,目的是为了加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
理,把领导者管理的坚决性和群众参加管理协调地结合起来。1918年3
月列宁提出一长制后,1918年5—6月,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代表
大会通过了列宁参与制定的国有化企业管理条例新草案,1919年9月4
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在中央纺织工业管理局实行一长管理制以代
替集体管理制》的决定,1920年,苏俄已有半数机关实行了一长制。1920
年初召开的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主张在组织形
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必须从集体管理制有步骤地过渡到一长制,以保证
合理利用人力。1920年3—4月召开的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决定在
工厂管理中逐渐改行一长制。一长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于20年代后期
得到全面推广并一直实行下去。1941年,联共(布)第十八次全苏代表会
议强调指出必须加强企业中的一长制,务使企业经理真正成为对企业状
况和生产制度负责的全权领导者。
苏联军队中的一长制是指挥官对所属
部队的战斗、党的工作、政治思想以及行政管理全面领导,对上一级负责。

[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9%95%BF%E5%88%B6]http://zh.wikipedia.org/wiki/一长制[/url]
一长制,一般指某企事业单位中的全体人员,完全只服从一位领导者的意志的管理制度。但从另一个角度说,领导者必须对他受委托的工作负全部责任。
[编辑] 历史列宁于1918年首先提出一长制,到1920年,苏联已经有一半左右的机关实现了一长制管理。苏联军队中也实行一长制,指挥官全权管理并负责行政、党政和战斗事务。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采用过一长制,但时间不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时,部分企业又开始将管理制度改为一长制
我这个书呆子已经查完资料了,,现在可以让我这个“托派”听听你的观点么?: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1918年-1945年的局面已经很清楚了。

[
从发言就可以看出你根本就不知道当时苏联实行一长制的历史背景,从你的发言就可以看出你是个不学无术只会想当然贩私货,搬弄是非的蠢货。

[
纱布败毒党,要不要我给你科普一下基本事实?!
在一长制之前苏维埃俄国行政机关和企业中实行的是什么?一长制取代的到底是什么制度?
以军队为例,在实行一长制前,政治长官与军事长官分离。为什么?因为无产阶级缺乏自己的军事人才,许多方面只能依靠旧军官。而党要维持对军队的领导能够相信这些旧军官么?随着国内战争的锻炼,大量无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走上了军事指挥员的岗位,掌握了军事指挥的才能。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指挥员,自然不再需要过去的二长制。
在企业也一样,随着无产阶级自己的管理和技术工作者走上岗位,为了防备旧的资产阶级专家而设立的二长制已经不合时宜。一长制取代二长制是历史进步,是无产阶级独立管理国家能力提高的标志。而一长制也不是一长独裁,因为在苏联工人有权利对生产定额提出自己的意见。
1941年是什么情况你知道么?去读一读《苏联国民经济动员》吧,一长制是要那些头头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不要跟国家计划开玩笑。

你攻击我不懂实际情况,看看我5楼的发言。你又一次使用赃话做烟幕弹!请问你,列宁和斯人林时是否实施了一长制?

[
你不要玩弄转移视线的伎俩,这里没有人否认列宁和斯人林实施了一长制。要批判的是你将一长制与无产阶级民主对立起来,要揭露的是你颠倒是非,脱离历史地歪曲一长制在当时的历史进步意义。

一长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难道不是应该逐渐被群众的集体管理所取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