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看看什么叫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西方媒体评苏哈托

苏哈托的印尼
(华尔街日报 2007.1.28)

1965年,印尼(印度尼西亚)共产党要篡位夺权,当时,一位军方将领觉查到其危险性,号召他的官兵起来阻止这场政变。不到一年,这位将领便控制了印尼的局势。印尼前总统苏卡诺通过一封信把国家大权托付给他,要他"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障政府的安全,太平以及稳定。"

这句话,应该最适合作苏哈托的墓志铭了,这位独裁者统治了印尼三十二年,于昨天在雅加达病逝,终年八十六岁。“稳定”,他独裁的口号,既是他的祝福,又成了他的诅咒。

苏哈托的"新秩序"政府是印尼的统一的力量,印尼这个国家蜿蜒缠转,共有一万七千个岛屿,数百个种族,族群之间出现了难得的和平或者说融合情况。

1949年,印尼正式从荷兰获得独立,而这都归功于"Pak Harto(哈托父亲)"(印尼人有时尊苏哈托为 “父亲”)。

苏哈托是坚定的反共人士,印尼人也许应该为这位逝去的前总统感恩戴德,是他挽救这个国家,使得印尼逃脱了象越南和柬埔寨的那样沦陷的命运。但是为了所谓的"稳定",印尼人却付出了血的代价。1965年到1966年间,那个危险年代,苏哈托发动反共大清洗,下令屠杀了数万名国人同胞,华裔也遭到杀害,那些存活下来的华人,被迫放弃了自己祖籍,换上印尼语的名字。七十年代,东帝汶人也受到苏哈托的军方残酷镇压。

苏哈托深知如果不振兴经济,国家无法维系在一起,现在的北京领导人同样吸取了这个教训。在苏哈托时代早期,“发展"成为最时兴"口号”。苏哈托在一群美国深造、有"伯克莱帮"(Berkeley Mafia)之称的经济师的帮助下,制定了五年计划,吸引了外资,使农产品得到现代化,医疗和教育得到惊人的改善。印尼的人均收入(GDP)从1965年的195美金(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提高到1995年的827美金。

然而,苏哈托时代,政坛同样污迹斑斑,出现裙带风气,垄断专权,腐败滋生--所有这些都是这位强人意志下的产物,他决心对经济实行严格的集中控制,拒绝进行那种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发展的经济改革。他通过慈善组织和私人生意中饱私囊,个人获利估计高达数十亿美金。

腐败的文化,是为什么印尼没有象周边国家那样,成为"亚洲老虎"的原因,相反这个东南亚最大的一个国家却落后于韩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不如泰国,这些国家施行自由经济,建立法治,帮助人民富强。在1980年,苏哈托同意做经济改革,司法系统依然是薄弱,金融产业改革慢条斯理,这些因素加速了九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正如大部分的强人,苏哈托拒绝解决交班的问题,直到最后他被逼退位。最后值得称颂的是,随着1988年通胀高扬,他在街头抗议声中悄然的辞去了总统职位。通常一个独裁者下台后,会出现一段时间不稳定,印尼也在权力移交过程中也出现零星暴力冲突,但是很快实现了民主政治。

如今,让这个国家引为豪的是拥有了几个大的政党,并和平地举行了四次总统选举,更不用说很多次的地方选举了。印尼和邻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包括东帝汶在内,而在全球反恐的战争中,印尼成为西方坚实的盟友。苏哈托的影响力在公共和私营经济猖獗的腐败现象中继续存在,这也吓退了海外的投资者。

独裁者也有很多种,一些就象缅甸的将领,一心只为维护他们自身的权益。还有的,如智利的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他改革国家经济,为国家民主铺平道路,而苏哈托恰好介于两者之间,他使印尼脱离了共产的革命,但是他又不愿意建立一个机制,那种能够让民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的机制,来维持这个自由并充满活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