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经济学说的产权缺失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市场经济下的价格是产权拥有者的讨价还价来产生。如果经济实体产权是私人的,那么私人就会尽最大努力,得到最利于这个经济实体的价格,这样也可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屎场经济下国有企业,即然要按市场原则,那么价格就必然是分散的讨价还价来产生。只有得到最利于企业的价格,才能更加合理的指导和安排生产和销售。
如果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尽全力得到最有利于企业的价格,那么就无法,使这个企业的核算最优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有效率。当然在重工业的国有企业可能会存在效率驳论,即微观上帐目表现为亏损,但宏观上全要素生产率TPF提高确相当显著,从社会总帐来说又是赢利的。不过这里不准备论述这个效率驳论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是管理者自己的。那么与别的单位或个体进行讨价还价中,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得到的价格是不是真正的有利于企业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企业的经营管者者能通过自己定价和自己做帐,把财富很容易转化到自己手里,这点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国有企业的亏损,一方面是政府宏观上的资金流的供给出了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明确的说是企业的管理者的原因。这就是微观上帐目亏损的原因之一。
同时企业不能有最优的价格,那么在资源组合上可能不能最优,这也可以说是配制资源效率上的损失。

但在计划经济下就是另外一回事,计划经济下产权是一统的。问题是产权一统,能不能使社会的知识得到分散利用,个体分散决策不相冲突,能取得成功呢?假设我们能在产权一统的情况下找到合理的计量体系,那么问题就告解决。
实际上这是可以做到的,通过统计生产要素领域的各项数据建立起数以百万计的联立方程式可以做到,今天计算机的运算量也是可以解决的。
不过是否会统计会有误仍是一个问题?这需要进行验证,但通过会计制度进行验证试错,那么就没有必要知道生产要素领域的各种信息是否确准,可以说计划经济的微观上的决策群体们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家是一样的,可以说它们都同时了解某种知识,或者同样缺乏相同的知识。可以说计划经济只要构建合理丝毫不会比市场经济差,甚至可以说能比市场经济更有公平和更有效率。
怎么进行构建呢?
我们完全可以让中央计划局规定物价并监督所有的厂或车间(企业),以中央规定的会计方式进行核算,不允许它们使用其它的会计方法(企业只能选择平衡价格来计量)。一旦物价的参数函数被作为一种会计规则,价格结构的均衡条件就被客观建立起来。每种商品供给数量必须相等的条件才能选出平衡价格。只有合理的会计价格才不会导致各机构之前的决策相互矛盾。只要不是合理的价格,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会反映出生产性要素或者是商品的剩余或者不足。因此必重新定价,可以说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会计定价将不是任意的,中央计划局在定价的的随宜性或错误,都会通过核算充分的暴露出来,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修证。

一旦价格确定(中央计划局预先计算,通过会计制度核算加以修证),那么依照会计制度,计划经济下就根本没有什么产权缺失或责任缺失的说法。因为价格确定意味着生产规模、产量可达到什么明确的程度也是确定折。不管微观上的企业选择生产什么产品,只要生产资料的价格确定,同时用会计制度约束企业,那么根本不会什么责任缺失的问题。因为企业必须遵守两条准规,即,在价格确定时必须做到以这种计价方式最小的成本,以及在这种计价方式下最大化的产量。不管企业是否赢利,这两点必须彻底的遵守,这关系该企业所在的行业长期的赢亏,必须彻底贯彻。
而中央价格计划局可以在一个核算终期,评议生产要素的价格,看是否有剩余或不足,通过不断的选择中间价格,就可以不断的逼近均衡,同时社会福利和效率做到最大化。由于现实当中市场经济竞价者的不对称性和分离产权造成的信息缺失,可以说计划经济局将了解社会信息速度更快,这就可以使计划经济的效率更高,同时社会福利也可能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