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欢腾的小凉河》中两条路线的斗争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 一切历史证明,马列毛主义与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等反革命的斗争必然是你死我活。而马列毛主义者要在这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就要掌握正确的斗争方法,遵守坚定的革命立场和政治原则。不怕牺牲、不怕罢免的反潮流精神就是真正的革命者拥有的精神。只有具备了反潮流精神,革命者才能在斗争中与反革命势力争夺批判权,争取大多数形成无产阶级自觉势力的司令部。路线斗争的本质是权力斗争。从本文可见,周昌林利用好无产阶级自觉司令部,才团结了中间派等零散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在斗争中彻底占据上风。
2、反潮流精神必然建筑在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上,而非小资产阶级派性立场上,对于某些泛左翼来说,他们是无原则地“为反而反”,根本不去辨识什么原则、决策符合革命需求(譬如泛左翼当中存在一种颇受欢迎的论调:谁要说自己的路线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那就是宗派主义,所以左派当中必须要放下路线斗争,不去争辩路线,一切都要等自发运动来证明。这是多么极端的迂腐和懦弱!),本质上是一种不服从纪律不服从领导的小资产阶级派性。这些人在实际斗争中喜欢把水搅浑,但最终因为没有办法掌握物质权力实现变革,就必然在资本主义复辟后逐渐倒向真正能够支配社会生产和管理的走资派,看似比谁都革命,实际上是在随大流、无主见方面一等一的“不倒翁”,飘到哪算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必然是反潮流的,他们不仅声称自己的立场原则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还在实际的政治行动上使无产阶级由劣势转向优势,使正确路线的拥护者由少数团结为多数。

《欢腾的小凉河》讲述了两个生产队围绕“学大寨”展开的“两条路线”斗争。一方主张发展集体经济,扩大耕地,另一方则主张毁田养鱼、外出务工 。

影片的具体情节是:江南某地小凉河两岸的两个生产队,围绕着如何发展生产,走哪条路产生了激烈争论。一队队长周昌林坚持“学大寨”,主张兴修水利,扩大粮田,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而二队队长徐树成则主张毁田开塘养鱼,鼓励社员外出务工,发展个体经济,走“富裕”的道路。影片通过二队会计白汉成等人的行为,影射了当时的走资派,并最终通过夏副主任的口,将矛头指向了邓小平,将走资派的总后台也明确地指了出来。

在革命派县委书记支持下,周昌林的整治小凉河方案得以通过,也就是一队与二队要共同参加河道整治(不整治小凉河改道,要么雨季洪涝,要么旱季干旱)。但是其整治小凉河会触及二队的集体鱼塘,因为河道要经过二队的鱼塘,会导致二队的利益受损。

所以白汉成不断的怂恿二队队长徐树成和一队对着干,挑起两队群众的矛盾。并且他还哄骗一队的青年小王,不要去参加水利工程,出去打工,出卖劳力来给自己小屋建一道砖墙,说给知识分子未婚妻的小李提供修正主义的个人小窝。并且自己收取介绍工作的好处费,说白了签了这个合同就是卖身契,和现在的黑中介哄骗工人去黑厂打工是一样的。用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腐蚀革命青年,也是为了瓦解一队的人心,这样就可以从周昌林的一队打开口子,你看你们队的人都不支持你,都外出打工,你有什么资格指责我们二队外出打工,不去河坝上工,来保护二队的资本主义路线。所以说路线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半点调和,要么就是修正路线压倒革命路线,要么就是革命路线压倒修正路线!

二队队长徐树成与一队的周昌林幼时都受过地主残酷压迫,两人是发小相识。周昌林是坚定的革命派,要和走资派斗到底。而徐树成被称为不倒翁,自己还得意洋洋,一直能在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连他女儿都觉得他是墙头草,说是不倒翁还不如说是墙头草,不倒翁推一下就摇头晃脑,站不稳了,一点立场也没有。在周顶住县委修正主义压力争取二队的徐时,徐和周昌林说:“反潮流,反潮流,不是坐牢,就是杀头,你我一个小生产队长犯得着吗?” 在以周昌林为首的的革命派与夏副主任为首的走资派激烈斗争时,徐树成作为二队的队长都是双方拉拢的对象。走资派想要保住二队这个走资“富了又富”的典型,要用这个典型击败一队的“抓革命,促生产”的典型。想要资本主义路线压倒社会主义路线。 一开始革命派占据上风的县委决定下来搞小凉河工程,徐树成倒向革命派顺从上级指示要和一队一起整治小凉河,革命派县委书记出差后,夏副主任主持工作,又不断的吹黑风,加之徐树成被白汉成一直吹黑风,说周昌林是像压徐一头,逞强好胜,激起徐的小资产阶级派性,又倒向走资派,直接和一队对着干,而二队群众又被短期利益哄骗,自发的偏向走资派,白汉成为了让更加激化两队群众矛盾,半夜去放二队的鱼塘,企图把破坏二队的鱼塘的锅转移到一队上,彻底让小凉河工程破产。结果事情败露,急忙跑路,掉了一只鞋,被一队的人抓到这个证据。

周昌林抓住白汉成给的小王介绍工作收取好处费的合同,并且抓住白汉成破坏鱼塘的证据,迅速团结了一队的人员,形成自觉司令部。并且开始向二队的错误路线反击,把白汉成这个走资派揪了出来,并且批评说服二队徐树成,也公开向二队群众揭露走资派的丑恶行径,把二队的大多数群众团结过来。并且以此为支点在县委也打倒了夏副主任的黑路线,得以让正确路线得以执行,让小凉河工程得以贯彻实施。

这个电影充分暴露文革期间,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也是文革各个派系的缩影,一是以周昌林为首代表毛主席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革命派,二是以徐树成为首的代表周恩来中间派的干部集团,三是夏副主任与白汉成会计为代表的邓小平走资派。

这里周昌林一直紧紧的把一队团结凝聚为一个无产阶级司令部,形成组织力量后,才有力量向资产阶级司令部开炮,向二队的自发势力开炮,向县委的黑路线开炮,把不觉悟的群众团结到正确路线上,才有可能撬动中派干部为革命所用继续推进革命。为啥周昌林那么苦口婆心的劝说徐树成,想要把徐争取过来,直接上县委罢免,换上一个革命派干部不就行了,和他费力说那么多。原因是二队的群众大多数处于一个不觉悟状态,能利用徐这个(可以争取,愿意改正错误)生产队长争取过来无疑是最佳的方法,二队也选不出比徐更好的人代替,这是当时革命现实所决定的。虽然徐作为干部,是受蛊惑了,并且还有点顽固,总体还是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回到正确路线上。这么做是为了进两步,而退一步。 在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领导下,逐步锻炼群众,改造这个干部集团,在群众运动中必然融现出先进分子,在选拔任用为干部,逐步推动群众专政,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代表进入国家机关,实现群众先锋队化。

这和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利用愿意接受无产阶级司令部领导,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干部集团(这些干部是愿意勤恳的为人民服务,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因为其享有的资产阶级法权被触动,自发的倒向走资派一边),加以改造任用是可以推进革命,通过罢免死不悔改的走资派,在实际运动中考察锻炼的革命干部,考察清楚立场,并且加以任用,并且利用革命运动中融现的群众代表来改造干部集团与国家机关,就是思路。这就是毛主席的“阳谋”。这个思路体现在毛主席文革十年中任用罢免考察干部上,王洪文确实是坚定的革命派,也是群众运动中选上来的优秀代表(其在干部集团威望低,指挥不动干部集团),但是毕竟全国只有一个上海,其他的地方的继续革命形势无法复刻上海,就只能退一步,进两步,(体现任用林彪与检讨中愿意改错的邓小平,与华国锋)顾全全国的革命形形势,搞军队干部,地方干部,群众代表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而不是像上海直接搞人民公社,实现革代会了),把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组织加以整合,制止武斗派系斗争,团结在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继续夺权。

所以革命者要学习毛主席,周昌林的反潮流精神,不怕杀头坐牢,不要做什么明哲保身的不倒翁。 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 只要无产阶级群众先锋化,掌握组织手段与专政武器向机会主义司令部开炮,那么机会主义司令部就会摧枯拉朽丧失寄生基础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