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号角——理论争鸣——学习运用民主集中制如何斗争机会主义

二大会议,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德等机会主义者充分表演了“开会不说,会后乱说”的机会主义两面派行为,于是乎列宁对二大上已经通过决议的党统一的组织原则放冷箭的这个操作进行了一系列批判 。

通过列宁的分析,不难看清以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德这类看似反对“官僚主义”,但实际上形左实右,反对革命路线的机会主义分子的真面目。马尔托夫在回信上的蹭鼻子上脸,公然违背党组织原则尝试“无理取闹的按闹分配”的总总撒泼打滚的丑态背后是什么动机?便是要把自己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利凌驾于全党,攥取政治影响力挂帅。不学习列宁从路线的高度来看待党组织中出现的分歧,对待党组织内的分歧,学会从路线原则的高度,团结立场坚定同志,以此巩固正确认识把罐子的裂缝捆紧,警惕机会主义用细枝末节的问题打碎罐子,即制造党的分裂,是无法斗争掉机会主义的。

一、机会主义者反对组织路线(制造分歧)的方式

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德这类机会主义者,首先就是采用攻击具体人的方式来制造路线分歧,掩盖他们真实目的,企图阻碍列宁政治报路线。阿克雪里罗德为首的团体,说列宁是官僚主义的集中制,中央机关报的人选是列宁一手操办的;而马尔托夫这类团体则是对抗党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度,要通过罢工,拒绝参与组织工作的方式对抗政治报路线。这些行为实际上就是没有丝毫党性,违反党组织原则的机会主义表现。党组织原则是什么?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少数服从多数。不遵守这个原则那么作为一个政党,中央的任何决策都是得不到落实的,那么所谓党其实就是一个空壳,没有任何力量可言。不遵守这个原则那最后的结局,就如同今天那些泛左翼读书会、手工业“融工”组织一样,在一次次所谓的大民主讨论下分崩离析。

而再看党性,什么是党性?说到底就是鲜明的阶级立场,在面对困难、问题时到底是坚定的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旗帜鲜明地支持革命路线,并为共产主义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还是说用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掩盖自己的怯懦。阿克雪里罗德这类人当然是后者,当列宁希望他们从政治路线方面提出分歧,希望通过说服的方式团结他们时,他们却打出了“专制”的牌子。

二、怎么和机会主义进行斗争

简单的看,把机会主义者清洗出组织当然是一种阶段性的胜利,这是不得不做的一步,但这并不是同机会主义斗争的全部,因为机会主义者走了其残留下来的机会主义路线并不会自然而然的消失,正确路线的统一要在不断的斗争中才能巩固。遵义会议时候的王明,在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取得多数,少数的王明并没有对抗组织的集中,毛主席也就保留了王明在党内,而后续王明依旧在“抗战是持久战”上和“整风运动”中继续暴露其机会主义问题,毛主席也就借此不断的对党内进行路线斗争以达到政治教育,巩固正确路线。

如何判断识别机会主义路线,并通过正确的斗争策略把少数正确意见为多数正确集中火力的“坚固炮台”?如果某个别或者一些同志的机会主义倾向长期发展,自觉性不足以自我纠偏回归正轨,那么就有可能被系统化、理论化和制度化,进而逐渐侵蚀、尝试掌控革命组织。到了这样的程度,即机会主义者已经开始利用或者改造一些制度尝试侵蚀篡权,那么就可以判断为错误倾向已经发展成了机会主义路线。必须要通过争取集体大多数科学方法的路线斗争才能纠正,当对这种机会主义路线产生正确判断的同志还处于少数时,必须要发挥出极高的自觉性运用民主集中制度的武器争取说服其他同志,把局部优势转变为全局整体对少数机会主义路线和机会主义者个人、小团体的优势压制。反之,陷入和他们的单打独斗不仅事倍功半,还有可能被机会主义者倒打一耙进一步搅混水继续发展影响力,甚至无论单挑的擂台战况、力量对比如何拉锯,绝大多数同志处在浑浑噩噩不明所以的状态也是很危险的,以为机会主义者本质决定了他们毫无原则,早已践踏民主集中不择手段,比如利用他长期积累的经验、影响力和职务权限尽一切手段打压阻挠正确同志的斗争,所以在积累、转变正确力量为多数的时候是考验每一位立场坚定的同志自觉性和主动性,运用辩证法产出正确方法论(不完全按部就班现有工具,而是坚持原则地尽可能发挥主动性才能对抗高度主动的机会主义者/团体)解决路线斗争问题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