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千五百万的价值》的主角 是萨布林的还魂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资产阶级的文艺作品无一不在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反动毒草,阐述了一个资本主义残酷事实:“那就是资本主义是无法推翻的,所有人都是贪财好利的,只有臣服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生存下去,来维护资本主义的长治久安。”无产阶级是因为原子化处于分散状态,才被组织起来的资产阶级全面压制,陷入绝望的悲惨境地。这也表明他们害怕人民群众,害怕成千上万的无产阶级群众组织起来。因此,无产阶级只有组织起来,贯彻列宁政治报路线,扎扎实实地建立地下革命家组织,走地下非法斗争的道路,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本文作者所提到的影片类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十分盛行,其中主角大致的反抗逻辑就是通过一条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力路线,靠主角个人的神通向世人宣告真理,从而打破体制僵局。但最后的结局往往就是主角本身反而被体制同化,成为新的“统治者”,让人看不到希望与出路。这背后反映的是小资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立场和猎奇思想。无产阶级清晰地理解历史终归是要发展的,必须要通过有组织的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才能走向解放,在这里不能相信任何“个人的口才”或“真理的魅力”,真理本身要通过组织的物质彰显自己的强大力量。马列毛主义者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接受从事艰苦的地下组织工作的决心,建立起独立的组织力量,而不祈求通过任何旁门左道(如泛左翼们钟爱的工联主义)换取解放。

这个影片的背景发生在一个科幻世界,在这里,每个人以骑脚踏车发电为生,所获得的里程数就是在这个世界交易的货币,除了骑自行车,人们通常只呆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对布满屏幕的卧室里面,每天沉迷于屏幕前的奶头娱乐中。任何娱乐项目都要花钱,甚至强制推送广告,想要关闭也要花费里程数。只要努力骑自行车,勉强维持生计也是可以的。而我们的主角则显得有点摆烂,每天骑车不好好骑车,生活却过的比较滋润,想关掉广告就关。因为他刚从他哥哥那里继承了1500万的里程数。

随后又是资本主义电影的套路,男主遇见了女主,并产生了爱慕之情,碰巧发现女孩唱歌很好听,于是男主提议让女主去参加真人秀,因为那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真人秀的门票又很昂贵。于是又按照金钱等于爱情的逻辑,男主拿出1500万送给女主,来表心意,陪她一起去真人秀。在舞台上评委说女主唱歌确实很好听,更重要的是女主长得很好看,于是评委说我们有很多歌星了,我们现在更需要艳妇,如果你答应我们会给你很多回报。加上隔在屏幕后面的观众的起哄,女主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就答应了。看到女主堕落,男主很伤心,于是他展开报复,攒够里程数,自己也登上了舞台。看似参加选秀,实际上跳舞跳到一半拿出利器抵住自己,威胁评委,当着百万观众的面,痛骂这个世界的不公,指责这些上层人对底层人民的压迫。

转折来了,评委听完,竟然笑着说,这简直是我们看过最好的演讲,如果你愿意继续为我们演讲,我们就会给予你丰厚的报酬。最终男主也没能承受住诱惑,被评委收买,成为了上层人给人们的洗脑的工具。

只能说这部资产阶级电影歪打正着,竟然完美的展示出了一个追求影响力的工联书记演变的过程。当然,作为资产阶级的电影,即使指出了社会问题,但是不同的阶级对同样的经济基础会产生不一样的上层建筑,这部电影夹带这资本主义的思想,向人们传递诸多反动思想,比如人性论,人都是自私的,所以革命永远不回来。最终传递的主旨思想依旧是否认人民的革命性,认为资本主义的统治将会一直下去的主旨思想。我们无产阶级当然不是这样,要去把这个世界推翻!

说回主角,作为反抗者,很明显代表的是迷信政治影响力的萨布林路线。萨布林当时对于苏修的反抗,仅仅是自己去召集了一群簇拥在他身边的一小部分人和士兵,开着巡洋舰,想要复刻当年阿芙乐尔号的传奇,妄想一声炮响就能轰动人民,为此他们还特别准备了演讲,想通过无线电向人民传递反抗的思想。而实际上苏修轻松控制了他们的船只,将萨布林抓起来,后续枪毙处决。这是一次纯粹军事主义,迷信政治影响力,依靠无原则冲塔的机会主义的失败。萨布林妄想通过自己的单枪匹马的队伍就能制造声势,以势压人,从而就能使苏修屈服,结果可想而知,无组织无纪律无原则的萨布林,在苏修国家机器的专政下,很快就失败了。

主角面对自己的情人因为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而堕落,他感到很不甘。就如同现在的我们,每天被资本家们所创造的奶头乐所包围,每天除了如蹬脚踏车一般重复乏味的工作,下班后只能面对手机屏幕麻痹一下白天被剥削所带来的痛苦。而像女主一样面对生活和诱惑自甘堕落,成为他人发泄欲望的工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而资本家们呢,他们靠着自己从无产阶级手里抢夺的财富过着奢靡的生活。男主想要反抗,于是他选择了单枪匹马,冲进评委也就是资本掌握的舞台,选择当一个自爆步兵,试图以此来反抗资本的压迫。这完全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狂热自发性的体现,想要搞一波大的,以为自己的演讲感染力十足,认为这样就能唤醒人们。实际上,这样的选秀舞台根本上就是国家宣传机器,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想要公开在资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机器里宣扬反对资产阶级的言论,这种行为简直和在b站里宣传左翼文化一模一样。敌人是强大的,有着资产阶级专政的力量,所以他们能够在出现任何有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论的时候快速进行封杀,甚至将其利用。
萨布林是左倾冒进主义,迷信政治影响力,手工业方式,单纯军事观点的集大成者,而这部影片的男主就如同当时的萨布林,靠作秀博人眼球,实际上内心还是向往改良主义,而不是想着拿起扫帚,组织起力量,有战略有策略的将资本主义推翻。最终结果也是被评委收买。

男主这种行为对应现实情况就是北马在工人食堂发传单,结果工人全被吓跑了。他们就很疑惑,我们是为他们发声,是为了他们好啊,为什么他们会害怕呢。他们的想法大抵是将自己视为了民国时期的先进学生,以为自己发发传单,叫来一帮人,激情四射的在街上演讲,然后革命就被推动了。实际上,没有物质基础的改变,单纯的空喊口号是不可能让一个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几十年的人立马转变立场,人家只会觉得这群人脑子有点问题。不做地上和地下的区分,将群众和地下革命力量混为一谈,将自己赤裸裸的暴露在中袖眼前,也把自己当成了了群众的尾巴。又或者对应佳士运动,以为人多力量大,妄想靠着以势压人,自己冲塔,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自己。可实际上中袖动用专政的力量,还没等消息传出去这场运动就被封杀了。

没有群众组织,没有群众基础,我们是不可能把中袖推翻的。不做地上和地下的区分,地上的公开运动只会成为中袖随手捏死的蚂蚁。我们必须要改变群众的物质基础,把人民团结在由地下领导的工人组织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度,实现紧密协作和严明的纪律。再由地下的革命家组织进行全面的政治灌输和改造。这样才能逐步让一个脑子里充满资产阶级垃圾的群众转变成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灰尘不去扫,那么反动势力就永远不会投降 。只靠一个嘴皮子,说的再好也骂不死资本主义。地上的运动,融工做的再好,规模大了,警察立马就会找上门来。宣传做的再好,没有组织的宣传根本算不上宣传。

必须严格的做地上和地下的区分,地下是中袖专政力量难以触及的地方,只有地下才能谈起政治灌输,而地下是从哪里来的,靠的是政治报路线每日的劳动协同,所培养出来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足够支撑全国一盘棋代办员,在革命家的地下领导下,逐步推动先锋队前往下一个阶段,从培养革命家组织的战略防御第一阶段,到派出代办员的全国一盘棋融工网络,随后到和中袖周旋,发展局部地区敌弱我强的战略相持力量,直到最后一举推翻中袖的战略反攻阶段。

必须现在组织起一个地下革命家队伍,从现在起发展全国一盘棋的融工力量,去工人中发展力量,装起来一把扫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