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清单》:用小资产阶级世界观解释无产阶级困境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本文的分析立场存在严重偏颇,是以小资产阶级立场来分析的,对于电影表达出的典型的“个人奋斗”式剧本并无批判,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分析也几近于无,需读者辨别。资产阶级准许此类电影上映并乐此不疲生产出来的原因,也正是以所谓的“个人奋斗”来欺骗无产阶级,营造出一片虚无缥缈的“前程”麻痹革命意志。文中两个主角都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他们的婚姻也式基于对方的财富基础来衡量的,并非是建立在“爱情”之上,其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也都是由此引发。婚姻观和爱情观的背后还涉及妇女解放运动,它属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妇女想要摆脱当前在婚姻中的地位,解决办法只有参与到革命中来,与所有无产阶级共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扫净婚姻中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
2、本文章是不符合马列毛主义立场的,毫无无产阶级党性和斗争性。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庸俗地分析男女关系,不作任何实质性的阶级分析,而只是空谈小资产阶级世界观。文章并未跳出小资题材的庸俗视角进行马列毛主义的批判,而是拘泥于剧情的细节进行饭后闲谈式的议论。“这个背景设定乍一看就是那种无比经典的“普通人的奋斗”,笔者对此并无指责。” 为什么不能批判呢?事实上,就应该指出这类毒草电影的实质是用个人奋斗、小资产阶级男女关系来麻痹无产阶级群众的本质,并进一步指出这背后深刻的阶级矛盾根源。
3、该文章对电影的分析点评缺乏无产阶级立场,以至于只能够肤浅地对小资产阶级世界观下的婚姻作不痛不痒的批判,并忽视了剧情中真正核心的“奋斗实现阶级跃迁”的资产阶级价值观。抛开电影中无聊的情感纠纷,影片一如其他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合理化两名主人公对“挣大钱扬眉吐气”的需求,将经济问题塑造为二人关系冲突的重要环节,实际上就是在将“经济挂帅”带入无产阶级婚姻中,是资产阶级灌输反动思想的表现。文艺批评不在于对作品中的“不合理”进行简单的反驳与批判,而在于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观察、揭露作品中存在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最近笔者被朋友拉去看了最近新出的爱情类电影《分手清单》,观影途中笔者越看越觉得烦躁——在剥离电影使用的还算合格的拍摄手法后,该影片的内核几乎剩不下任何有意义的东西,通通是资产阶级欺骗无产阶级的那套反动成功学!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向读者阐明该电影的反动内核。(本文主要注重于男女主在影片中的关系发展)

简而言之:

主角马天泽和夏沫是一对在广州打拼的情侣。相恋3年的他们面对 种种现实问题 ,最终没能走进婚姻的殿堂。热恋中他们曾列下“分手清单”,约定只有完成清单上稀奇古怪的内容才能分手。分手倒计时,在执行清单的过程中,两人回顾了3年的感情和各自的成长打拼经历。。。

我们的男主马天泽在故事的开头是(建筑)设计院的一位基层设计师,梦想是成为一名在大城市有自己设计的一座地标;女主夏沫则是一位服装设计师,梦想是自己设计的服装有朝一日能够真的在商场里售卖。这个背景设定乍一看就是那种无比经典的“普通人的奋斗”,笔者对此并无指责。背景设定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道具”,具体要如何表现何种思想、哪个阶级的世界观,还要看创作者如何展开这个背景。那么接下来的剧情,即简介中的所谓“种种现实问题”,会是什么呢?

在影片结束后,笔者稍稍回顾了一下剧情,发现这剧中的大多数困难竟都只是男主方面的困难,还是因为其大男子主义搞出来的困难!首先,男主因为设计院里竞争组长,被同僚举报工作时间干私活失去选举资格,一气之下瞒着女主辞职并开始“独立创业”当独立设计师,随后在其结婚一周年上自爆,导致了双方裂痕的开端。这个裂痕的开端在于男主单方面的拒绝沟通,与剧情后半段双方都拒绝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并立(juxtaposition),暗指感情破裂在于“不沟通”。为什么说这个“不沟通”是出于大男子主义的呢?不难看见,男主在第一段故事中秉持的是旧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即男性才是养家糊口的(breadwinner),而女性不过是男性的“依附”、是被供养的存在。第二段剧情中同样体现了大男子主义问题:男主借家里钱为女主买了名贵腰带作为二周年纪念,被女主发现并私自退回腰带后大发雷霆,成为了感情线的第二个高潮。男主这种源自大男子主义的“不沟通”在萤幕中展现的是如此“无辜”“引发了很大争论”,可见,是创作者本身的小资产阶级世界观在作怪。

女人到底能不能赤裸裸地在经济上与家庭的另一半——男人平等?影片创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模糊不清的。在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下,女性是即独立又不独立的,这种古怪的思想是其作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灰色地带”所决定的。在小资产阶级看来,女性可以在消费主义的意义上独立,层出不穷的各种”全女XX“商品服务表面上是”让女性做自己“,实际上是为了掏空女性为数不多的再生产价值;但女性不必在经济地位上达到独立,依附男性完成再生产是被社会默认甚至赞成的(如彩礼保姆论)。在这种世界观下,为了挣钱而奋斗(资产阶级庸俗世界观下的奋斗)的女主怎么能不会与男主出现矛盾呢?

甚至到了影片的第三幕,男女双方分开的真实原因终于揭晓:双方因为工作升迁太忙忽视了交流,最终感情破裂。笔者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终于是绷不住了,且不论剧情中出现的这种”奋斗必然成功“的经典资产阶级洗脑,这种”因为各自事业成功感情惨淡分手“简直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小资产阶级仍然停留在十九世纪反动浪漫主义的最好体现。资本主义下的婚姻是什么,是利益取舍是”长期卖淫“,是资本主义逐利本性大于生物意义上的求偶。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创作者在见过现实婚姻的尔虞我诈鸡飞狗跳后仍抱着一种不愿睁眼看现实的虚妄,不肯将资本主义婚姻中最丑恶的”偷情“纳入创作,仅仅是哀叹几下分离的不幸,真是软弱到家!

这种反动到骗不了几个人的小资产阶级影片居然还能在今日上映,简直就是对我们无产阶级集体的最大侮辱。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无法揭示现实中无产阶级困境的真实根源,还要成瘾般来指导无产阶级用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解决无产阶级的现实苦难,可见,这种反动文艺观早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但是清除文艺上的资产阶级法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关键还是在于无产阶级能够在政治上实现独立自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要达成这个目标,无产阶级必然要在统一的先锋队下被组织起来集体行动,不能通过单纯的自发的工人小组反抗资产阶级专政。革命力量需要组织起能够延续的反抗力量,不能学佳士运动那般靠着一个小矛盾把全国分散的左翼力量分散地聚集起来然后被”啪!“一网打尽;而是要搭建全国范围内物理上分散但政治上集中的革命网络,在先锋队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斗争。物理上集中暴露力量只会在政治上被一网打尽,而物理上分散、政治上集中才能使革命力量在严管的区域得以保存、在统治薄弱的区域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