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机会主义者不肯改造自身小资习气,其手工业组织里充斥着个人主义、山头主义,没有集中统一只有泛民主的松散联合,他们急着到地上发起单点突破鼓动群众进行无组织又缺乏准备的冲锋,结果就是被赵修有组织的镇压力量围剿。这种错误路线下的实践给革命带来的只会是危害,让革命力量不断遭受损失,成全机会主义者们的投机主义,好让他们夺取革命领导权的图谋得逞。必须反对这种冒进主义,运用政治报路线做好组织建设。
2、手工业的扳手再多也不能合成工业化的机床,单点的力量再大也压不过一整个赵修统治集团。帝国主义国家的革命不能走过去的中国革命的老路,而是要依靠全国性的地下组织和受地下领导的地上工人群众运动。敌人是强大的,但也是弱小的,弱小在于少数剥削者对付多数被剥削者。革命者要善于创造局部优势,一点点地吃掉对手,绝不能陷入单点爆破以少对多的不利局面。
机会主义者一向是爱以“特级实践者先生”的身份来在世间招摇撞骗的,为此,他们炮制了诸多"理论"来粉饰出他们的“实践性",其中有名的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融工单点突破论”。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融工单点突破论”呢?“融工单点突破论”指的其实是那么一类融工剧本,即认为现在运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全国各地的革命者各自组成一个个的手工业小组相互零散地去跑到工厂里面搞"单点突破",想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赵修他个工厂再说",然之后,各个小组就以这条策略,在赵国“风起云涌"、“百花齐放”,最终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推翻照修。
(笔者注:“融工单点突破论”是和机会主义者“小组合成先锋队"配套的理论,具体说来就是按照“融工单点突破论”的方法,小组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在所有的小组之中挑选一个最厉害的出来充当他们的“武林盟主”,就可以做到手工业小组当场合成一个先锋队,关于这一点,我们先不说山头林立的小组合成一个统一的组织这件事本身有多么的不可能,就说这件事的前提一一在“单点突破"中发展出来的山头林立的小组一一本身就是不可能达成的,原因我们后续会说到)
若是对于那些没有防备的人而言,乍一看上去,机会主义者们说得头头是道的“融工单点突破论”好像真像那么一回事,加之他们还会歪曲一共的革命历史来为他们的理论背书,认为历史上一共能够“单点突破”,先在国内打下几个革命根据地,那么当代革命也可以照搬一共的做法,也先在赵国拿下几个工厂作为根据地(但实际上,一共特殊的历史条件让他们能够采取单点突破”的战略,但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却是绝对不可行的)。
而这,往往就更容易让人堕云雾中,但是作为一个机会主义的理论,出于其固有的投机性质,只要稍加分析它终究还是会露出其的本来面貌一一事实上,这一个“理论”行事,不仅不会像机会主义者们向我们承诺的那样通向革命胜利,反而是要藏送革命的前途。
为什么我们说这一个“融工单点突破论”是会藏送革命的呢?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先想一下,我们如果在一个工厂里融工,首先遇到的武装敌人将会是谁?答案是厂方的保安、地头蛇黑社会以及当地警察,除非像某些机会主义者那样,打着融工的名号,实际上却是进厂打工郊游,否则要说日常斗争,其实就是跟这些家伙交锋,这些人员可以看作是当局在地方的一个常驻镇压力量,而与此相对的,当局自然还有一个机动镇压力量,这股力量主要是由武警、特警乃至是正规军等等当局的精英镇压力量构成,他们主要以市或者是省为单位分布,随时听从当局的调度,去往运动最核心的地方执行镇压任务。
对于当局常驻镇压力量而言,在革命早期,革命力量想要战胜是有可能的,特别是某一些地方(比如说一些偏远工业区),远离当局精英镇压力量,内部资无矛盾又特别尖锐,常驻镇压力量又较为弱小(只有保安和一些小派出所),更是可以视为当局统治的一个薄弱环节,革命力量也最容易在这一处环节上率先突破取得胜利。
当然,机会主义者也是能看到这一点,甚至他们的"单点突破”理论也会拿此来作为自己证明“可靠性"的依据,认为既然有薄弱环节,那么像一共那样进行“单点突破"自然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一一但是,请大家注意了,他们的这种“考虑”其实是有致命缺陷的,这种缺陷,就在于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或者说也不想考虑到)照修作为一个二流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强大的机动镇压力量是要远超过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赵国那些军阀们所拥有的机动镇压力量。
的确,我们说过赵国某些地方是当局统治的薄弱环节,但是呢,这种薄弱环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其原因正在于赵修所拥有的强大的机动镇压力量,如果要举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则可以看蒲城运动,一开始几万人上街游行,直接把当局在当地的常驻镇压力量打到瘫痪一一常驻镇压力量衰微,运动力量不断高涨,当时的蒲城不可谓不是一个薄弱环节,但是这种情况随着照修快速调动机动力量去到进行镇压很快改变,网路被断,道路被封锁,特警武警大批涌入,一夜之间,蒲城马上就从当局统治的一个薄弱环节变成了一个固若金汤的坚硬环节。
而这,也恰是"单点突破”的一个致命之处,因为哪怕你“单点突破"早期可以取得优势,把当地的保安、黑社会和警察打个落花流水,但是一旦让当局反应过来,让其调动武警等机动力量过来,那么原本的优势马上就会变成绝对的劣势(在运动早期,尚未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是绝不可能与这些力量进行对抗的)一一根本无法应对动态变化的薄弱环节,这正是当代“融工单点突破论”最致命的一个地方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单点突破”这个所谓理论会藏送革命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如果我们真按照这种方法在赵国开展革命运动,根本还不等到我们达到机会主义者们所说的"小组山头林立”的阶段,小组就会在当局一次次围中被消耗殆尽,永无出头之日一一而这才是机会主义者现在天天叫嚷"小组还不够”背后真正的原因(围剿灭掉一部分,自己分裂崩溃灭掉一部分)。
当然,既然有机会主义者的错误理论,那么就会有革命者正确理论一一构建出全国地下代办员网络之后再去融工,这就是革命者应对动态变化的薄弱环节所制定出来的正确战略战术。
为什么要有全国地下网络再去融工?就在于动态变化的薄弱环节,尽管当局可以通过调动机动镇压力量的方式让一处原本统治的薄弱环节变成牢固环节,但同样的,一处薄弱环节变成牢固环节,那么另外一处原本的牢固环节就会变成薄弱环节(这是由当局的反动统治性质决定的,因为是有一小撮人统治压迫一大撮人,那么镇压力量是一定不够用的,那么薄环节就会始终存在,只不过是这里还是那里的区别),只要我们能够拥有遍及全国的地下网络,那么我们就可以始终抓住一个动态变化的薄弱环节,一处被镇压,另外一处就起来反信,而非是像单点突破那样只能坐以待毙,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运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