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号角——理论争鸣——列宁对党内派别出现的分析

列宁在文章中一直反复说选举过程暴露了党内很多问题,将党内派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即:(1)火星派多数派,(2)火星派少数派,(3)“中派”,(4)反火星派。他把这些集团称作:(1)彻底的革命社会民主党人;(2)小的机会主义者;(3)中等的机会主义者;(4)大的(按照俄国的尺度来讲是大的)机会主义者。

派别的形成不是是偶然的,也不是单纯个人恩怨的结果,而是路线斗争在党内的体现。马尔托夫将党内多数派的形成,当成偶然现象,从来没有想过在党组织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路线斗争是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保证党组织依然前进的武器,而马尔托夫却像是一只鸵鸟,将头塞入了戈壁中,用胡搅蛮缠的手段,去攻击党内多数派。这些机会主义者有意将水搅浑,阻碍甚至破坏组织发展,在文章中,列宁分析了为什么一次选举事件暴露出这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党组织模糊了真正革命家身份的定义,无限降低革命家身份,从而与机会主义分子相混合,造就了党几乎陷入了分裂状况。使得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得以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得到自身利益。以此机会主义者得以降低党内会议的标准,将党组织矮化成资产阶级沙龙类型的组织,去虚造虚假的团建,实质上就是空喊口号,大家表面握手言和,实质背后都为了自己利益大打出手。

正如列宁指出:“没有路线斗争的党是死气沉沉的党,不能发展、不能巩固自己的力量,不能向前进。”
正如毛主席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这就是在说是要进行无谓的争吵抓小放大,还是根据革命路线抓大放小。事实上,进行斗争的过程就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不管是针对机会主义组织、机会主义者、还是各种机会主义倾向,都要抓路线斗争的主要矛盾。进行路线斗争,就是在自觉、有意识地进行政治挂帅,不抓路线斗争,就是在转移矛盾,就是在否定、无视各种矛盾的客观存在,放任矛盾自发发展,直到不归路上去。
当然正如矛盾有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之分,那么相应的,解决矛盾的斗争就存在不同的质,不同的矛盾使用不同质的斗争手段。
对于背叛革命,违反革命路线且屡教不改、破坏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的人就是要使用敌我矛盾的斗争手段,对反革命、机会主义者进行无产阶级专政,如此才能保证革命队伍的活力与先进纯洁性。

而机会主义者是这样将所谓的“团结”放在了第一位,在他们眼中,“团结”是第一位,自以为只要“团结”起来,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就有了希望,实际上,路线问题没有的得到明确的解决,这种“团结”也只是糊弄鬼。真正的团结也只有通过上升路线斗争得来,掩盖表面上的分歧,只会造成实质上的裂痕。要站在革命组织立场、坚决从革命路线的角度进行路线斗争,革命组织的先进、纯洁性正是来源于内外部的路线斗争,无产阶级革命者是不惧怕斗争的,路线斗争不会让革命组织崩溃,只会让机会主义者被暴露出来,被斗争清洗掉,使组织变得更加坚强,路线变的越发清晰,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越发强大。

但是为什么站在革命这边的这一派总能在路线斗争中取得胜利?列宁这句话讲得很明白:
这个不大的多数派是由一切不是口头上而是事实上最彻底地为实现火星派计划而斗争的人组成的。因此,这个多数派道义上的威信比它形式上的威信要高得多
布尔什维克实现的是政治原则下的团结,而不是形式上的团结,这个团结是真老虎
列宁说:
我们的代表大会太好了!公开地、自由地进行斗争。各种意见都得到发表。各种色彩都暴露出来。各种集团都显现出来。手举过了,决议通过了。一个阶段渡过了。前进吧!——这一切太好了。这才是生活
这就是布尔什维克应有的作风,机会主义者对着说出这话的列宁大惑不解,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他们必然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