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棒——紧追穷寇——反击机会主义路线的“假地上地下组织,真流寇主义”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三个阶段的基础是革命组织,只有革命家组织才能走列宁的政治报路线,利用持久战的理论坚强的发展起来,而机会主义者的本质是投机,因此看见群众庞大就要人多势众,看见中修武器就要偃旗息鼓,本质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那无产阶级的性命为自己的投机事业做贡献。
2、只有通过政治报路线建立起一个严密的组织,才能有足够的经过考验锻炼的值得信任的代办员进行地上组织建设,才拥有筛选出先进群众将其引流到地下进行工业化政治灌输的条件,才能建设出地下暴力并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下构建地下执法权保卫地下政权并服务于地上夺权,而机会主义者幻想中的游击战只会被资产阶级集中力量消灭,既不能建设组织也不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过是一群流寇罢了。

雪原篝火和云水怒这两个机会主义小组对列宁的政治报路线,以及地上组织与地下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歪曲,必须进行严厉的批判,下面对机会主义路线中的各种错误问题进行分析:

1.地上地下问题
机会主义者将地上组织和地下组织的概念进行混淆,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中国革命生搬硬套到如今帝国主义工业化国家里,其中对于地上组织和地下组织的作用完全没有将实质分析出来,而是称:

地下党工作是整个党的工作的一个构成部分,是老区党的配合和辅助的一个部分,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实际如今是这样吗?在帝国主义工业化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内,必须以地下革命家为整个党的核心,是以地下组织为核心,地上组织才是配合和辅助。机会主义者的本末倒置恰恰说明了机会主义者忽视中修的反动力量,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危险。马列毛主义讲的地下是中修碰不到的地方,是无产阶级专政实施的地下政权,地下的本质就是与资产阶级政权的敌对状态,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中修绝不允许革命家组织存在,所以必须要在地下建立革命家组织。而相反,地上则是直接与中修进行较量,在中修的眼皮子底下的部分,必须做到不讲政治,保护地下组织的秘密。如果把革命家组织的核心放在地上,叛徒告密,中修间谍渗透,随便一个威胁都会直接导致被一锅端。

2.在工业化帝国主义内打游击战是愚蠢的

在西欧和北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将用什么方式夺取政权,还难以想象。但是在俄国,列宁和斯大林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却证明了,发展到最后,终归是用武装起义来夺取政权,用武装斗争来巩固政权的。至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从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已经很明显地看出,必然是以地下党斗争的形式发展到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以求最终建立起大大小小的许多块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即“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从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完全胜利。

这段直接暴露了机会主义路线是如何投机的,西欧和美帝与沙俄,在当时难道不都是工业化的帝国主义国家吗?列宁导师用政治报路线为全世界的工业化帝国主义国家内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指导,反而机会主义者犯了本本主义,现在已经没有条件支撑革命家组织搞单点突破和游击战了,从中国的城市化比例就可以看出,城市化,工业化程度已经远超当时的中国革命形势了,况且中修的组织程度和组织力量高度集中,没有客观条件又何谈在农村开展斗争呢?首先谁是革命的主力军,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农民还是工业区中集中数量庞大的工人,这个问题机会主义者就没有想明白。

3.(1)如何才能在工业化帝国主义国家内革命?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直至战略进攻。

列宁导师用政治报路线、毛主席用「论持久战」理论告诉我们:革命是阶级力量对比的扭转,是“敌强我弱到敌衰我兴,最后敌弱我强”的过程,那么在革命战略的第一阶段,我们必须要积极防御,也就是建立在全国范围内一切革命形式都呈现敌强我弱的事实的基础上,建立地下的工业化革命家组织,这个工业化革命家组织要通过义务劳动和严格纪律进行组织建设,在地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中培养出坚定立场的代办员,由代办员组成地下代办员网络后进入地上进行工业化的融工,建立地上组织,群众至此就有了先锋队的领导,在地上组织中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暴力值班,义务劳动筛选出先进工人拉入地下进行政治灌输,使其成为地下红军为以后的暴力斗争提供基础,壮大地下组织的力量,由此地上组织向地下组织进行输血。地上组织是地下组织的辅助组织,而地下组织才是重中之重。地上向地下输血形成地上地下良性循环,为地下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养分。地上群众也在地下革命家组织通过代办员作为桥梁对其进行指导,将工联主义彻底扼杀,用自觉性代替自发性。

3.(2 )战略相持阶段
当地下革命家组织通过地上地下输血良性循环,在全国范围内先是有了地下革命家组织,然后通过全国性的融工建立地上工人组织后。中修对于基层的统治力量开始呈现衰弱趋势,革命进程进入到敌衰我兴的变化中,在部分地区革命形势已经呈现出我强敌弱的态势,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式,由此革命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大范围削弱中修的基层力量和继续建设地下革命家组织成为了主要矛盾。这时革命家组织就可以派出大量“武工队”全称:武装工作队。“上马武工队,下马区政府”,也就是主要对中修基层发起政治攻势,在当地建设地上地下组织,同时,运用暴力消灭中修在当地残留的武装,目的是服务于政治,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消灭敌人。必须建设地下组织的好处在于,上文提过,地下空间是中修无法触及的地方,留给革命家组织决定撤退还是进攻的空间很大,即防止了组织暴露在地上导致一锅端,又将革命的主动权掌握在革命家组织手中。武工队建立了地上地下政权后,当地虽然表面上看着风平浪静,领导政府看起来还是资产阶级,但实际上基层的控制权已经被革命家组织所掌握,在当地无人不知布尔什维克的行动,却又找不出一个布尔什维克,让中修在当地的狗腿子们深深的陷入恐惧之中,由此可见,如果全国的基层都被革命家组织所掌握,就算中修调集机动部队进行围剿,也只是陷入治安战的泥潭中,而且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广大的红色基层中的地下红军将中修的绝大多数机动兵力拖进治安战的泥潭,利用“翻边战术”使敌军的集中优势变为劣势,中修敢进攻我方某控制区,我方就组织起基本的防御牵制中修,同时派出武工队对中修武装薄弱地区进行渗透,实现力量的反转,这时又变成局部的我强敌弱,消灭敌人基层力量为辅,对工人进行组织灌输为主,在敌人后方建立新的根据地,由此不断地进行消耗中修的机动力量,同时基层也完全被革命家组织掌握,破坏了中修的组织力量,在动态的防守中转化为进攻,实现敌我力量的扭转。从局部的“敌弱我强”,整体的“敌强我弱”,到后面局部的“敌强我弱,整体的敌弱我强”。也就是最后战略进攻的号角吹响了。

3.(3)战略进攻
在战略进攻阶段,并不是盲目的组织起红军就平推中修了,必须要贯彻「论持久战」中和三大战役期间使用的歼灭战战术,必须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根本,彻底将敌人最后的力量进行歼灭,在局部集中力量,组织起大量红军包围白军实行歼灭战,武工队与地下红军在服务革命形势的情况下组成野战军,在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挥协调下彻底消灭中修的最后一点力量,完成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4.中修到底会不会用核武器或者其他杀伤兵器?

这个问题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敌人有,革命家组织也可以有,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也就是说,并不是敌人有核武器,无人机我们就要犹豫,就不革命了,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先锋队的领导下进行夺厂运动夺取无人机工厂,将资产阶级屠杀无产阶级的兵器反过来利用成为革命力量,说到底还是要依靠人来操作武器,制造武器。如果中修用核武器炸本国无产阶级,白军怕不是直接要造反了,白军也是从无产阶级中出来的,所以这个问题必须从政治角度看待的,并不是敌人有武器,机会主义们一想革命力量没有武器就要因为唯武器论打退堂鼓,本质上是忽视了人的作用,也就导致了取消革命的机会主义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