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棒——紧追穷寇——马列毛主义者从不会陷入等待与不可知的泥潭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等待主义无非是给自己不做艰苦的革命组织建设工作找借口,以最轻松的顺从工人自发性的方式搞点小组活动,给自己戴上革命勋章。革命活动于机会主义者而言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是为了借工人运动成为工人贵族就高枕而卧。等来等去,机会主义者只是在等着摘一个大的桃子罢了。
2、这几个观点,就是把小资产阶级思想透露的淋漓尽致:以自己利益为重,骑墙观望,顺风参团逆风跑路,庸人的温情。在这一点上,激烈反对政治报路线者和观望者、“主张团结”者。无非都是一路货色。不愿意站在无产阶级的一面,不愿意用无产阶级组织改造自己和集体,不愿意当政治报路线规划下那一颗颗螺丝钉。于是就在泥潭中躺下,以“学习”等名头进行“韬光养晦”(实则就是泥潭打滚),等着一波浪将它们吹起,完成那种“傲立潮头”的幻想。

马列毛主义者对于正确革命路线的不断明确,以及对错误路线的坚决斗争,已使得越来越多左翼青年认识到当代必须要走地上和地下斗争相结合、以及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然而机会主义者却搬出了当年半殖民地社会下中共地下党的经验,移花接木地试图将其套用在如今的工业化帝国主义社会当中。这样具有迷惑性的谬论,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揭露。

等待主义

机会主义者们不敢否认列宁同志的政治报路线和建党计划,于是退而求其次,开始想办法论证政治报路线不符合当下的中国实际。他们说道:

列宁提出组建职业革命家组织的前提是大量的工人小组以及俄国严峻的形势,并且国内的工人运动也要蓬勃发展。

鉴于当时参差不齐的组织水平,混乱的组织架构以及沙皇俄国对俄社工党的镇压,列宁为了更好地组织起全国的工人小组使得他们真正成为革命的先进组织,他才选择提出政治报路线,通过全国性的报纸作为脚手架把党打造成一支军队,为俄国革命服务。事实证明列宁是对的,但是不是因为他是列宁他就是对的,是因为他在正确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并提出了正确的做法且在现实里成功做到了,列宁的名声才会直到今天仍被传颂。大群喜欢在这种时间提建党提政治报,似乎中修已经摇摇欲坠了一样,除了瞎套用就只剩下瞎套用。

机会主义者们在这里的核心观点就是,要进行列宁的建党计划,首先就得把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走过的路径给重复一遍——列宁在建党之前已经在俄国各地都建立了各种工人小组、引起了众多的工人运动;所以我们在利用政治报作为脚手架把党打造成一支革命的队伍之前,也必须要经过这个自发斗争和手工业小组遍地开花的阶段,不然就是“跑步进入列宁主义”“除了瞎套用就只剩下瞎套用”。

这句瞎套用真是机会主义者极佳的自我介绍!我们回顾一下列宁的建党计划落地的过程就能看出,二大上正是由于列宁紧抓对于小组习气的批判与对手工业路线的否定,经过了激烈的路线斗争才完成了众多带有手工业和小团体倾向的小组,向一个真正紧密团结在正确路线周围、拥有坚强的集中领导的革命政党的转化(详见列宁所著<进一步,退两步>的基本逻辑与内容梗概 成为“列宁”——从《怎么办》到《进一步,退两步》的革命谋略)。也就是说,建党计划之前的实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上看,革命要推进下去就必须要克服其中的小组习气、而以党性进行替代。而机会主义者们毫不在意列宁是经过了激烈的路线斗争才克服之前的错误,反倒把导师的一切历史轨迹(哪怕是小组阶段这种早已被导师自己就克服的错误)都当成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这和邓小平等人的那一套社会主义太超前、需要先走一段资本主义道路的补课论有何差别呢?

机会主义者还挖苦大群“喜欢在这种时间提建党提政治报,似乎中修已经摇摇欲坠了一样”,潜台词无疑是说,特色现在太强大了,不可与之正面对抗,所以我们就搞一搞工人的自发斗争、建一建手工业性质的小组,划划水等着阶级矛盾尖锐起来,到了特色“摇摇欲坠”的时机再去搞建党计划。看起来多么美好,还可以给自己安上率先接近群众、率先“实践”的革命勋章!可惜他们从未想过,没有革命低潮时期数十年如一日的组织建设和艰苦的群众工作(交朋友可算不上群众工作),怎么可能抓得住转瞬即逝的革命高潮呢?

不可知论

当然也有一部分泛左翼则是贩卖起了不可知论,觉得对于革命至关重要的路线问题是可以再坐在墙头进行观望的:

因为没有人能够上来就搞懂到底谁说的更正确,与其想这么多还不如潜潜水,私底下慢慢学习,不要掺合无聊的派斗。群都加着,报都看着。不断学习着,有机会就多参与实践,有能力也多分享经验。慢慢就知道谁的路线相对更对了,说不定都不对呢。

或许这些泛左翼拿“不掺合无聊的派斗”作为借口逃避严肃的路线斗争,就是想要看看哪一个路线能够最终搞出点成果,到时候我再加入也不迟嘛!这种心态实际上就是骑墙观望,是把自己作为革命的同情者去看待,革命高潮起来了那就顺势加入混点功劳,但要是革命陷入低潮那就不要指望他们打“逆风局”支持正确路线了;他们对于革命路线究竟是怎样,是动摇的、甚至不关心的(或者说革命能不能成功对他们来说只是添头,要是需要他们牺牲自己那就不想革命了)。

交朋友路线

雪原篝火在《白区地下党工作经验初步总结节选》的第三篇,才真正写到了他们总结的当代左翼应该执行的“群众工作经验”,由于篇幅原因,笔者就先选择其中最有破坏性的几条进行批注。

(一)要更细心和耐心地接近群众,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从交朋友开始,谈知心话,关心其疾苦,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同时启发其政治觉悟。地上党可以利用的许多宣传教育形式和工具,地下党是无法利用的。
(二)要不惜利用分散的、小型的、生活性的、社会习惯性的组织形式,以为入手,逐步在斗争中提高到集中的,政治性的,大规模的组织形式。不怕利用生活的,社会性的,分散的群众斗争,以发展到政治的,大规模的,高级的群众斗争,以至发展到最高级的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形式。

这两条看似很有道理,还区分了地上党和地下党,意在说明公开和秘密的宣传方式存在区别;然而如今的工业化帝国主义国家下,革命根据地已不再具备当年那样长期割据出一块地区、由党的干部之间公开进行政治领导的条件。在战略反攻阶段到来之前,即革命阶级的力量在整体上能够强过敌人之前,我们都绝不能够打破地上和地下的隔离。即便一个地区的基层治理已经长期由革命党的组织来接管,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地把地下的组织联系和代办员等暴露出来,否则一旦敌人集中力量前来镇压,就可以迅速将革命力量在当地的长期耕耘一网打尽,前功尽弃。为此我们应该采用的是双面政权,明面上仍然是敌人的政府,但实际基层的控制权掌握在地下政权,敌人从汪洋大海一般的群众中无法锁定谁是“共匪”。这就需要我们在地上组织中采用共同义务劳动、战斗值班保卫经济互助组织等紧密的组织关系,来建立和巩固与群众之间的战友关系;当然也就更加需要在此之前扎实地进行地下的组织建设。而如果依靠交朋友,代办员和群众建立的联系十分脆弱,是无法支撑起后续地下组织扩大控制范围的任务的。

(三)要不拒绝和改造旧的群众组织,要不害怕利用敌人的群众组织,在其中进行工作。不要嫌其反动和落后,只要那里有基本群众存在,我们就要去工作。
(四)要善于利用合法的形式、合法的法令和社会习惯进行斗争。利用敌人的欺骗性,虚伪的民主形式,以及现有法令来循名责实,要求兑现,以敌人的武器来揭露敌人,打击敌人。

群众现有的熟人网络,我们当然要开展工作,但我们却不能够直接利用现成的自发性组织,而必须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打散重组、建立起地下组织对其的政治领导,否则将会给当地的地上工作埋下隐患。包括所谓的合法斗争,的确算得上是一种与敌人周旋的手段,但其施展必须要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即已经有足够强大的非法地下斗争的力量作为后盾;否则没有足够的组织力量支撑,敌人大可以在法律条文里面动手脚、甚至直接打破对自己不利的条文动用武力进行镇压。到时候合法斗争不仅无法达到扩大革命力量影响力的作用,甚至还会白白牺牲革命的有生力量。总而言之,合法斗争只可能是锦上添花,而绝不能喧宾夺主、优先于地下斗争来考虑。

最后,关于地上与地下斗争,推荐两篇火眼金睛专栏文章:葛仑:从地下到地上——当代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 葛仑:地上手工业宣传路线批判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