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分散、无组织无纪律的手工业小组压根就不是资产阶级对手,19世纪末期的沙俄资产阶级拿捏大量手工业小组;20世纪60年代,西欧、美国的资产阶级轻易扫清分散的左翼运动;20世纪90年代,苏修瓦解后,俄罗斯资产阶级分化打击了俄罗斯各地工人自发运动中进行单点突破的工人工会;21世纪中修资产阶级轻易扫荡分散无统一指挥的手工业融工小组、冲塔的佳士小组、高校的泥潭派小组。在帝国主义国家,必须在一个资产阶级打击不到地下革命根据地中的革命家组织通过代办员网络统一组织指挥全国地上工人组织进行斗争,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走机会主义者的错误路线,不执行正确的地上地下划分、不建设无产阶级先锋队,无产阶级革是命无法成功。
2、固守小组习气不是因为革命需要而是因为机会主义者十分需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革命的运动中维护自身利益。小组阶段是必经之路这一点完全是小资产阶级的狭隘臆想,他们甚至不敢想象起先是一个全国性的革命家组织网络的建设,因为他们困于自己的自发性泥潭中,他们像井底的青蛙,只看得到井口那一小片天,便以为了解了整个世界。事实上只要考察过赵国如今的政治经济情况,就不难得出手工业小组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结论,因为资产阶级所希望见到的不正是革命的分散状态吗?他们调集全国性的力量逐一击破小组又是什么困难的事呢?
机会主义者们非常在历史材料中寻章摘句,而后予以断章取义,并借此大书特书其反动路线,而后再配合上一些微言大义的正确的废话来装点门面,实际上却完全脱离当时历史情况,脱离当下革命形势。机会主义者们在自己的黑文中自我招供道:“地下党是地上党的配合部分……地下党的斗争,是党领导群众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的配合部分或前导部分” 这暴露了他们对于革命路线的无知,他们妄图搬一些历史材料来歪曲地下组织的定位与概念,歪曲地上斗争与地下组织的关系,进而他们提出了要求地下服从于地上,要求群众运动领导先锋队等一系列“倒反天罡”的黑路线。且不说这些文字大多摘抄于历史上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记录之类的文献,单就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历史上的革命与当代革命混为一谈的方式,就显露出他们在组织路线上的彻底的无能。
历史上,新民主主义时期军阀混战给武装割据提供了空间;同时,历史上小农生产的自给自足性也使公开的割据成为了可能。在机会主义者们引用的材料来自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当时的地下党(也就是机会主义者引用的材料当中的地下党)是配合革命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然而我们不能无视当今中国帝国主义的本质,强行把半殖民地时期的革命经验不加分析的套用。当今中国早已完成了资本主义复辟,经过长时间的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二流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的镇压机器不是旧中国可以比拟的,当今的中修掌握着的是统一的、工业化的镇压机器,他们可以从容地从其他地方调集力量镇压革命。这也就意味着,为了保持革命运动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当代革命必须有地上和地下的清晰划分,革命的核心——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组织也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处于地下状态。
同时,机会主义者们歪曲的列宁的政治报路线,妄图用假政治报当作其“小组联合”的工具。他们自我招供到:鉴于当时参差不齐的组织水平,混乱的组织架构以及沙皇俄国对俄社工党的镇压,列宁为了更好地组织起全国的工人小组使得他们真正成为革命的先进组织,他才选择提出政治报路线,通过全国性的报纸作为脚手架把党打造成一支军队,为俄国革命服务。事实证明列宁是对的,但是不是因为他是列宁他就是对的,是因为他在正确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并提出了正确的做法且在现实里成功做到了,列宁的名声才会直到今天仍被传颂。大群喜欢在这种时间提建党提政治报,似乎中修已经摇摇欲坠了一样,除了瞎套用就只剩下瞎套用。
历史上确实俄国革命的确出现过马克思主义小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这样的小组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在当时,革命的路线还不清晰,因此才会形成各种小组,这也使得列宁等人不得不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就比如俄国历史上的“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它是在1895年11月创立的,确实是小组,是彼得堡20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的集合,但是在它刚创立后的下个月,其领导人列宁等人就被沙皇政府逮捕了。列宁被监禁了一年,后来,又被宣判于1997年2月流放西伯利亚。为什么被捕和流放?这与小组的“手工业”方式是分不开的。这些手工业小组组织涣散,小组与小组之间单独行动,毫无联系,没有统一指导,只进行单纯的经济斗争等这些局限性,列宁在1901年写的《怎么办》里都系统性地总结了。列宁在《如何着手》中首次提出了以政治报纸建立党组织的构想;后来又在《怎么办》中通过先破后立的方式批判了先前的手工业小组,并对政治报路线加以系统阐述;在《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详细说了一些实施这一计划的细节;又在《进一步,退两步》中通过与机会主义者(孟什维克等)的路线斗争,再次重申了这一计划。也就是说政治报工业化路线正是列宁总结了手工业小组的经验教训才提出来的。布党坚定不移地沿着政治报路线走了下去,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党组织,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大家应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手工业小组在俄国历史上就是弯路,由于当时怎样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的组织问题并没有可供参考的答案,所以必须先进行实践探索,发现了手工业小组不行,才选择了政治报路线,后面列宁为了使党克服小组习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机会主义者作斗争。而如今我们有可以参考的正确路线了,为什么还要重复先前的错误路线呢?
然而对于我们的机会主义者来说,真的按照列宁的政治报路线建立严密的革命家组织,就意味着必须要服从无产阶级的组织纪律,这哪里是那群小资产阶级思想入脑的机会主义者所能接受的呢?他们始终将个人利益置于阶级利益之上。为了维持那个落后的、低效的小组阶段,他们选择了削足适履,放弃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看问题,而在手工业小组这样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称王称霸”,实际上还是一个个分裂的山头。毕竟如果有共同的领导纲领,这些机会组织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更有效率的组织呢?这更是把他们的机会主义性质暴露无遗,他们聚在一起绝不是为了革命事业的前进。
唯有统一集中的革命先锋队才能实现工人群众由自发到自觉的夺权运动!通过政治报路线搭建革命家组织,革命家组织向工人阶级派出大量革命家(代办员)灌输工人阶级革命思想和并组织起工人阶级建立工人组织,来建立起高度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只有这样的组织才能领导工人阶级向无产阶级革命进军。地下革命家组织向全国派出经过锻炼的代办员扎根工厂、深入广大无产阶级群众,以工业化方式组织融工,建立广泛联系群众的地上群众组织,按照地下领导地上的原则协调全国的融工与群众组织建设,才会将中国的无产阶级广泛串联组织起来,成为可以与工业化的中修统治集团相对抗的革命组织,也才会将中国的革命带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