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内革命者的领导权斗争
本文讨论的是列宁“建党计划”落地后的惊涛骇浪《进一步,退两步》 ( 辑录本正编 ) 第四编的内容,从中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党内领导权斗争的重要性。
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者和投机者反复争夺领导权的历史。革命者掌握了领导权,革命就无往而不胜;投机者掌握了领导权,革命就屡战而屡败。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用生命捍卫革命路线的领导权,与一切形式的机会主义路线作坚决斗争。
一、领导权的斗争就是路线的的斗争
领导权的斗争并不是“学术上”的斗争,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是捍卫革命路线的人和反对革命路线的人之间的斗争,因此马列毛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从不含糊——就是要让训练有素值得信任的同志掌握权力,政治上不够成熟的同志则要再锻炼、有些已被证明还不够格的就要果断罢免;至于那些包藏祸心的机会主义分子,那就不但不能掌权,而且还要坚决予以专政。
二、领导权的重要性
代表大会在通过党章以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讨论党中央机关的选举问题,即准备选出两个三人小组作为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和中央委员会。列宁的革新计划就是把这原《火星报》编辑部六个人中一部分不合格的人剔除,然后通过吸收优秀的实际工作者增加新成员,让正确路线能占据上风。而马尔托夫想将原编辑部的六个人无缝衔接地转为中央机关报的成员来窃取领导权力。列宁提到了“将指挥棒交给谁”的问题,还提到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担任要职。究其原因,就是某个阶级的领导权必然要体现为某一群人的领导权,无产阶级要想掌握领导权,就得让无产阶级的先进人物去做当权派,所以列宁毫不避讳地说,他就是想让多数派在领导机关中掌权,不如此,难道要靠“友好辩论”来试图让革命路线占上风吗?革命派不掌权,投机派就会掌权,你难道指望在他们掌权的情况下反对他们的路线吗?如果把党的最高领导交给一个像马尔托夫这样的机会主义者,就会变成一个随时可能瘫痪的松散的手工业组织。
革命的唯物论者从来都要求运用物质的力量去改造世界。具体到革命路线领导权问题上,就是张春桥同志所说的,要先夺权,再运用政权的力量为自己阶级的前进扫除道路,用毛主席的话来讲就是要夺阶级的权,所以“选拔出色同志、罢免不合格同志、清洗机会主义分子”的吐故纳新的造血机制是革命斗争赖以胜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保障,其中一以贯之的命题就是让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武器开展路线斗争,以使革命路线占据上风。
三、机会主义者对路线斗争的污蔑
列宁从无产阶级革命党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马尔托夫则历来是从庸俗的私人温情和市侩的宫斗史观出发来给路线斗争泼脏水的,他们把选举中再正常不过的反对票胡诌成“伤害感情”“破坏协调”,还将路线斗争污蔑为“戒严状态”“残酷迫害”,拒绝服从革新结果,公然反对民主集中制和路线斗争,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死不改悔地固守小资产阶级立场,这种阶级立场的经济基础是私人的小生产,他们靠个人的自发的生产谋生,拒绝接受统一的指挥和自觉的纪律,他们不像无产者要靠集体力量实现共同利益,反映到路线斗争上就是无组织无纪律,想用耍脾气的“引退”来表达异议,这些投机分子唯一的用处就是教会革命者怎样与机会主义者作斗争,锻炼先锋队定调和群众专政的能力。决不能听信阳和平的鬼话,把路线斗争看成人民内部矛盾,一边是以清洗自己巩固革命路线的革命派,一边是以模糊界限掩盖投机路线的投机派,两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没有调和的余地。
四、路线斗争的原则
那么要遵循什么原则来搞吐故纳新的路线斗争呢?毛主席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五条论述可以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条,要懂得马克思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也就是说,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第二条,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不是为少数人,不是为剥削阶级。没有这一条,不能当支部书记,更不能当中央委员。第三条,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所谓大多数人,包括从前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人。不管他是哪个山头的,不要记仇,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要团结广大群众,团结广大干部。第四条,有事要跟同志们商量,要充分酝酿,要听各种意见,反对的意见也可以让他们讲出来。要讲民主,不要“一言堂”;要搞民主作风,不能搞家长作风。第五条,自己有了错误,要做自我批评。不要总认为自己对,好像真理都在自己手里。不要总认为自己才行,别人什么都不行,好像世界上没有自己,地球就不转了。
总之,领导权关乎路线斗争,需要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都要像列宁那样主动运用民主集中制与机会主义者进行斗争,另一方面也要按照政治挂帅的原则在义务劳动中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