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60%的居民疏远改革
彭晓宇
近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系俄中比较社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会同中共中心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联合召开了主题为“俄罗斯与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模式:比较分析”学术研讨会。会后,本报特约记者就俄罗斯社会转型情况与存在的问题,采访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系A.O.博罗诺耶夫教授。
记者:俄罗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确切说来,转型过程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并且显现出了一定的结果,您如何评价这些结果?
A.O.博罗诺耶夫:尽管在俄罗斯社会中乐观、自由主义者表面上风光无限,尽管俄罗斯已经被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本国货市实际上也实现了自由兑换,国内生产总值在稳定增长,但是俄罗斯的转型结果还是不容乐观。
国民半数以上(60%)的人都表现出悲观主义或惧怕,这说明新制度出现了不平等、不公正、缺少安全和反人道主义等问题。社会不平等已经非常突出,贫富之间的收入差别巨大(比例为1:27,而瑞典是1:4)。疲于奔命的社会成员沦落为社会贫困阶层,这是时代的错乱。公民社会制度不起作用,大部分百姓变得漠然。
记者:您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何在呢?
A.O.博罗诺耶夫: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所选择的转型模式。在诸多方案中,改革者们选择了自由主义的激进模式,这种模式没有考虑到关系到国家历史和人民的两个最主要因素:俄罗斯人的文化精神特点和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制度建构。改革中的激进主义表现在:当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遭到革命性的摧毁时,寄希望于这些“障碍”消失后迅速获得新的认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平等感、公正感、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文化精神特点并没有马上消失。国内的普通居民对改革是不接受的,他们远离新的制度和价值。
记者:从我们今天看来,选择这种激进方式应该似乎是不正确的吧?
A.O.罗诺耶夫:在许多学者看来,采取这种政治制度模式的原因是,根据自己的熟悉制定改革方案的知识分子核心圈不了解俄罗斯的现实,或者他们根本也不想了解现实。所以,被引进俄罗斯社会的“主权民主”思想不完全成立,在文化和社会上都是孤立的。像政治学家A.吉娃所说的,主权民主既没有成为俄罗斯社会的制度,也没有成为俄罗斯社会的价值。
而采取文化精神模式改革的国家则是另一种景象。各国(例如中国)的改革与文化、传统、精神和社会经验协调进行,服务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因素的增长。
记者:转型已经对俄罗斯人的现实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A.O.博罗诺耶夫:俄罗斯改革的结果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约60%的居民疏远改革。不平等、失业和居民的边缘化使社会认同复杂化。许多社会成员找不到自我,失去了生活前景。认同的困难妨碍了社会联系、个人发展和接受四周的人。所以我们发现,人们不再尊重自己、对别人残酷、反人道主义。认同是个人的选择,当前的社会关系中没有人文的目标、价值和信念,不会带来认同。缺少社会文化认同造成了“外伤”,另外,吸毒、酗酒以及西方的腐朽东西等各种嗜好因此得到普及。
记者:对俄罗斯社会而言,改革是否造成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A.O.博罗诺耶夫:我们所选择的改革模式,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体制,这个体制在不断创新的环境下并不牢固。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存在着因选择这种模式而造成的不稳定因素。首先,严重不平等,公正思想被颠覆;其次,政治制度脱离广大群众,“主权民主”不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却在全国推广;第三,缺少为大众、国家主权和文化服务的精英人物。现在的精英主要是那些把持大权的寡头。他们在俄国的私有化、腐败、犯罪行为和其他破坏法律和道德的行为中成长起来。最后,俄罗斯各民族文化的西方化欺侮了民族特点、破坏了认同感。就像我们上面说过的,这个过程与俄罗斯社会选择的模式分不开,而这种模式抛弃了俄罗斯人生活中的文化精神基础实质。这使得俄国社会中产生了各种社会运动和民族主义行动,它们阻碍了国家和各民族的统一,也就破坏了整体上的社会认同。
摘自2007年1月4日《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