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化电影解说再创新形式,其背后是无产阶级的无权状态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充斥在墙内互联网内大量的二创文艺作品物质上服务于资本的逐利性,思想上是对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灌输,反映出极为深刻的阶级矛盾。墙内许多泛左翼分子热衷于二创所谓“革命作品”,例如姜文的电影解说或者刘师兄的三体作品,但仍无法摆脱资本主义规律的支配,要么妥协要么消失,最终也只能是不三不四的革命阉割作品,使愈多革命新芽沉沦于泥潭之中。这也说明,只有地下环境才能对无产阶级进行政治灌输,只有以政治报为脚手架建立地下革命家组织才是当下正确的革命路线。
2、无产阶级的无权不仅仅是文章中所揭露的解说权以及无产阶级时间上的不足,这只是对于无权的表现,那么是否有人进行马列毛主义的解说(如当代泛左翼的赛博游击战一样),或是通过当代机会主义者的融工一样在工人中开展相关宣传,展示过去的马列毛主义电影,就能改变所谓的无权状态,就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呢?这显然只是从表象着手,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无权绝不是简单的没有文艺作品的解释权,没有掌握时间的权利,即使有时间,没有这种新形式,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专政下所看到的电影依旧是资产阶级文化专政的一环。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是单纯为了获取解释权和争取劳动时间的改良主义。马列毛主义者认为无产阶级当今被压迫被剥削的处境根源在于被资产阶级专政,在政治上无权, 没有取得国家政权,权力还是权利,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了夺取政权实现解放的斗争,无产阶级就必须沿着列宁的政治报路线,在地下革命家组织的带领下,在围绕革命脚手架的长期共同工作中锻炼出一支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革命铁军,以工业化的组织对抗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发现赵修的短视频平台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电影解说方式:标题大多数是电影独白、以XX的视角打开电影《XXX》,当笔者好奇的看了几个之后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内容大多数是通过AI创作文稿、用AI生成与角色相似的声音,最终剪辑成以影片中某位角色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解说剧情的视频,这样的方式确实使人眼前一亮,可是笔者却从中看出了无产阶级的无权状态。

在笔者的记忆中,短视频平台的电影解说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在短视频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电影解说创作者喜欢将电影中露骨的、暴力的场面优先放在解说视频的前面,美其名曰“引起观众兴趣”,而这类电影越往后看越没有意思,实质上是一种蒙骗观众的投机行为,这背后体现了在资产阶级专政下,视频创作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不得不使用各种方法来博取流量,实则是坚持资产阶级的利益挂帅而不顾无产阶级的利益。再后来这些创作者将电影中角色的名字也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男人叫小帅、那个女人叫小美……”的庸俗套路。那么,在这些创作者的加工下,往往一部原片1小时至2小时不等的电影,可以被浓缩为5分钟、10分钟的视频,这样的解说有一个名字,就是快餐化解说。观察身边的无产阶级同胞们,他们往往更“乐意”去看这样的快餐化解说。事实上,无产阶级是被资产阶级逼迫着去看这样的内容的,在如今的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越来越残酷,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不断被榨取,这使得无产阶级在经历了一天的高强度劳动后,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观看一部完整的影片,此时快餐化的解说时评就迎合了这一窘境。并且在资产阶级专政下,电影作为一种能够为资产阶级阶级牟利的商品,必然也会被资产阶级的版权法所保护,因此阻碍无产阶级看电影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价格,贫苦的无产阶级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成本去开通各种影视平台的会员,而短视频平台的剪辑解说,因为只用到了电影中的部分,正好能够规避版权上的纠纷。种种客观事实表明了,快餐化影视解说的背后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赵修剥夺了无产阶级的权力,在资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的利益是得不到保障的。

那么如今出现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解说电影的方式,看似是质量上的提升、是为群众着想的,实则还是资产阶级的利润挂帅,因为这样的解说大多通过AI生成文案、再由AI进行配音,如此,一个工业化的流水线就诞生了,它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谋取更多的利润,那么资产阶级只需要通过工业化的机器,产出千篇一律的快餐化解说视频,而无产阶级要考虑的就多了……并且,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原本的电影就是在有限的创作时间、空间中,由多个人物、多个事件构成的,观众也正是从这些社会关系中感受到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需要注意电影作为上层建筑的阶级性),而如今,这样的第一人称视角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片面性、主观性的叙述,那么资产阶级可以趁机转移阶级矛盾,通过资产阶级法权让创作者们在内容创作中有意识的宣传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例如“从程蝶衣的视角来看电影《霸王别姬》”,通过程蝶衣的第一人称视角,我们看到了他从小被母亲抛弃、在戏院中接受封建的、非人般的训练,自己的男性身份逐渐被“剥夺”,而程蝶衣只在意戏曲,而到了解放后,这么一个“理想主义者”却被文革所“迫害”,给观众灌输反动的人性论观点,背后更是对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污蔑,以此来妖魔化阶级斗争,深化群众对阶级斗争的反感。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例子,无非就是宣传社会达尔文理论等反动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来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在被走资派污蔑为“经济倒退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派群众所创作出来的电影,是坚持政治挂帅原则的,其取材都是来自真实的工农兵事迹,在此基础上的加以艺术化产生的,即使当时受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放映机的数量不够,但是也能通过民主集中制,保证每个队轮流用上,无产阶级群众在生产活动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观看电影,并且,当时的无产阶级群众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并不局限于电影领域,其在物质生产活动之中、在公审会议上,总之有很多的方式去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批判资产阶级法权,这与当下的无产阶级所处的境地截然相反!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没有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导致只能任由资产阶级剥削,在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的当下,无产阶级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开展了许多自发性的运动,但是这些运动不是被工联主义瓦解就是被反动派残酷镇压,最终使得运动限制在低水平重复之中,难道资产阶级真的无法战胜吗?不是的,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无法匹敌工业化组织起来的资产阶级,而在资产阶级专政下,这个组织起来的任务必须由工业化的地下革命家组织来完成,这就要求在当下最主要的任务进行组织建设,只有以政治报作为革命脚手架,通过开展义务劳动、在纪律约束下来培养革命者的自觉性、协同工作能力,待组织建设成熟以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国性的工业化融工工作,通过建设地上组织来筛选、培养先进工人,经过长期的革命工作,逐步扭转阶级力量,最终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唯有这样才能改变无产阶级无权的局面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