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剥削到赋能,压迫学的进步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赋能是如今资本主义剥削的代名词,本质还是对底层劳动者的控制和压迫。资本家们只要谈到赋能,无产阶级的劳动者就要乖乖的去执行,还要以一种诚诚恳恳的态度,不然就是对上级统治者不尊敬,就是大逆不道。而赋能真的是赋予了劳动者什么利益好处吗?其实根本没有,因为劳动的利益依然还是资本家的,劳动者依然只有可怜的工资而已。因此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是真正的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2、“赋能”其实就是资产阶级希望无产阶级在打工卖命上有自觉性、积极性。但实际上,给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赋上枷锁的不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吗?是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使无产阶级越来越排斥劳动,无产阶级再怎么卖命,劳动成果都不属于自己,只会属于资产阶级,这些劳动成果还可能转化为反过来压迫他们的工具。所以,“赋能”只能沦为对劳动者的变相强迫。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下才可能存在。劳动人民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首要前提就是有权,不然有再多想法都无法实践;其次要认识到劳动的政治意义,进行哪些劳动是能够解放自己解放无产阶级的。

“赋能”这个词在国内已经很火爆了,而且越来越火爆,到了一种烂大街的地步,赋能从原本是一个科技领域的黑化和用语,到后来遍地都是,赋能一词的爆火,本质体现着社会上资产阶级专政的无处不在,毕竟,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词语,它的爆火也体现着资产阶级的野蛮

【到底什么是赋能】

赋能这个词的本意,是授予组织成员更多的权力,从而使其有更大的做事的可能性空间。这个词的流行2016年,在阿里巴巴总参谋长的宣传下,开始被广泛使用。
但随着这个词流行以后,它的含义马上就出现了变成了另一种意思,变成了:“赋予能量。”
例如上级高管来做了一场报告、参加了一场研讨,主持的人会说:今天是一场难得的赋能;有时候,甚至领导给下属讲个笑话,或者给谁夹了一口菜,也被开玩笑说成是赋能。“感谢领导为大家赋能”,在最近几年里一跃成为评价领导讲话、领导行为时候使用的最新热词,也成了最时髦的“赞语”。
一个管理学的词汇,能这么快地流行起来,成为许多管理专家、资本家、高管非常喜欢挂在嘴边的流行词,就是因为它契合了今天资产阶级们傲慢的管理思想,资产阶级在各行各业里进行着一切领域上的专政,这种专政,使得资产阶级把一个授予成员更多权力的词语,变成了傲慢的赋予你能量和思想,变成了为自己的愚蠢耀武扬威的词语。
资产阶级享受着一切管理和压迫的权力,他们无比忠爱于自己的特权和居高临下的感觉,资产阶级总认为自己的特权可以到处“赋能”给别人,员工们能不能好好上班,全靠自己的“赋能”有没有效果。
这个曾被资本、科技圈和管理大咖们轮番吹捧的术语,如今已从专业概念彻底滑向“职场万能膏药”——哪里需要贴哪里,贴完还能收获一片“不明觉厉”的掌声,这是非常滑稽的资本主义景象,资产阶级台上宣讲和赋能,无产阶级在台下嘲讽和低声愤骂。
资产阶级不但享受专政的特权,他们承诺赋予能力,并且不需要对结果负责;而被赋能的无产阶级一方,却要承担更大压力和更多解释成本。
这个就是资产阶级专政,从词语到生产关系中赤裸裸的体现

【赋能就是压迫】

赋能一词既然是这么的愚蠢和傲慢,那么它在实际生活中,是怎么样体现出来的呢?
对于赋能来说,就连公司连食堂大妈都逃不过“赋能”——行政部要求她‘用微笑服务赋能员工战斗力’,大妈听完差点用饭勺给他‘赋能’。”
这荒诞的场景,正是“赋能”一词登峰造极的写照。
“赋能”最魔幻的地方,在于它能完美适配任何场景。
市场部提案:“通过私域流量赋能品牌心智渗透。”——翻译成人话:拉个微信群发优惠券
技术部汇报:“用AI赋能办公效率提升。”——翻译成人话:给Excel装个插件
就连行政部年终总结都要写上:“以绿植覆盖率赋能员工幸福感。”——翻译成人话:多买了二十盆仙人。
当一个词能用来形容从战略规划到盆栽摆放的所有事情时,这是多么的傲慢,除了资产阶级以外,还有谁会这么傲慢呢?除了这些不参加实际劳动,只会傲慢的指挥的人,没有人会这么愚蠢了。
赋能一次从专业黑话沦为了职场狗皮膏药,就是体现着这些不事劳动的资产阶级的傲慢。而这种傲慢和赋能的背后,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现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资产阶级不用参加具体劳动,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说要赋予一线工作人员能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被治于人。
资本家们所说:“我们要为一线员工赋能。”听上去很美,实则潜台词是:“请自觉加班学习新业务,涨工资?别提这个‘反赋能’的要求。”
一切压迫性的事务,一切资本主义下本来,本来责任和权力分明,资本家给员工多少工资,员工做多少工作,但赋能这个词,就让责任在层层转移中轻盈消散——资本家只需要谈谈赋能,员工就需要无休止的加班学习以被赋能。资产阶级的权力是无限的,不可追究的,而无产阶级只能是被压迫和戏弄的
而赋能的流行还有另外一层寓意,这意味着在旧的资本主义关系中,过去权责分明、按部就班的生产已经维持不下去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越严重,这些老板们都已经没有办法正常解决公司的困境,自救的办法越来越少,管理沦为破产,那么正是在这场总危机中,旧的管理和生产已经破产,资本家们再也找不到盈利和扩张的途径,也就只能不断的去压迫无产阶级的价值,压迫他们的工作时长,以图将无产阶级当作海绵里的水一样去压迫,多压迫一点,多一点剩余价值,以延缓自己晚一天破产。
于是,经济危机越严重,赋能就越流行广泛,越成为危机和破产中的虚假膏药

【先从高学历开始赋能】

资本主义走向了破产和总危机的前夜,社会上各个阶级的人民都在自发的寻找出路,有些人逃向外国,有些人吃斋念佛,有些人要搞世界大战,大战临头,出路何在?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经济危机越严重,像赋能一类无耻的压迫也就更深,无产阶级出路何在,是每一个群众都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今天,资产阶级教育路线仍然占据上分,群众们把教育看做了阶级固化下的最后渠道,考一个好大学,好专业,最后进入大厂,成为今天无产阶级最迫切的渠道之一。
大厂看似有了更优渥的薪资,有了更文明的资本主义,就连劳动法都是老老实实的遵守,看似大厂就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最好形态了,但结果是什么呢?
赋能最开始的流行,恰恰就是从这些大厂里开始,就是先赋能到这些高学历的技术人材里,压迫也就是先从高学历和技术人才开始的
看似是有富裕的工资和技术,但只要没有改变生产关系,一样是无产阶级,是被驱赶来驱赶去的劳动者,相反,可能由于他们特殊的技能和薪资,使得他们更加被囚禁在这种工作中,一旦失去这个工作,就不可能再支持他们回到原有的地位了。
因此,当赋能在大厂开始流行的时候,大厂的无产阶级开始拼命加班被赋能的时候,薪资高了,反抗的精神就少了,被赋能了,还要老老实实的配合被压迫的状态
大厂就像围城,本质都是无产阶级在破产中的一种幻想,希望通过高的工资来改变自己的地位,但只要这个工资是掌握在资本家手里发放的,地位就永远不可能改变,无产阶级永远是被压迫和奴役的阶级。
从近些年逐渐深重的压迫和新闻就能看出,在大厂的无产阶级被裁员,乃至催死,跑去考公务员的无产阶级要么被欠薪,要么竟不能工作,变成了啃老的全职考公。一切行业都走向了最反动的一面,人们幻想通过大厂、考公、学习技能来避免这种破灭,已经是越发不可能的了,更何况,即使上岸了,压迫一样存在,而且更加不可避免。

【革命才能消灭压迫】

赋能的流行,体现着资产阶级享受的无限特权,而无产阶级只能被迫服从这种压迫,这就是阶级上的专政,一个阶级去压迫和专政另外一个阶级,整个国家一切法律、军队和政党,都是这种阶级压迫的产物,也是必须维护这种阶级压迫才能生存下去的。
资产阶级的享受离不开无产阶级的勤劳工作,离不开无产阶级的被压迫现状,因此在这种压迫下,无产阶级永远只能生活在温饱线上,永远只能维持饿不死的状态。就算是这样,还要每日在资产阶级盈亏以后,要发明出赋能这种词语,更深一步的加紧剥削,直到让无产阶级在接近猝死的状态下加班不可。
可是这种压迫是有法可依的,无产阶级只要不猝死,只要还能活着任劳任怨的贡献劳动力,资本主义的法律是压迫与剥削的权力来源,资本主义的军队致力于维护这种压迫,和镇压一切反抗雇佣劳动的反对势力
当一切反动派都团结起来,为了维护这种压迫和剥削而团结起来的时候,他们一手拿着法律,一手拿着军队,满脸写满了民族与国家,来掩盖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赋能和压迫
在这种时候,无产阶级只有组织起来,不是去推翻那个具体的资本家,不是去消灭那个具体提出赋能的宣传者,而是形成一股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力量,以阶级对阶级的方式,以无产阶级的力量去整个的推翻资本主义的力量,才有可能真正消灭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起来无产阶级的新社会,从而永久摆脱这种被压迫和被赋能的状态,成为新世界的主人翁。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