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斗争的惊涛骇浪—革命现代京剧《海港》中的路线斗争与民主集中制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本文的论述结构恰恰就是无产阶级施行革命路线的逻辑顺序:以两条路线斗争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以民主集中制为发动群众、落实路线斗争的方法原理。任何一个马列毛主义者都应该这么去思考这么去做。
2、只靠零星的革命者是无法在单打独斗中把正确意见形成多数的,这就必须依靠民主集中制的力量把无产阶级按照自觉性进行组织,以形成革命的物质力量。无论是过去列宁政治报路线还是文革时期的“三结合”制度,其背后正是这样组织路线的宝贵实践,这样的实践也正是克服如今手工业小组阶段的必由之路。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目的是以文学的手段进行政治灌输,服务于革命。文革中的样板戏便是杰出的典范,先前已有同志分析《海港》剧中的义务劳动原则,此次则说明剧中的路线斗争及对当下革命的经验。

《海港》中码头工人抢运援助非洲革命的稻麦种是特殊的领域与具体性问题,但在此革命进展中展现出来的路线斗争与民主集中制却有着普遍性。剧中的走资派钱守维(为调度员干部)是一个革命队伍内典型的反革命形象,在抗美援朝中搞阴谋破坏,后进行蛰伏表面同意革命混入干部队伍,但却反革命投机心切,想用为自己捞利润的“抢运北欧玻璃纤维”(口号是折衷主义的“既搞政治援助“又有利润指标)来扼杀革命的国际主义援助,不成便表面同意并参加援助运输工作,但在暗地里利用个别不觉悟群众的落后来在物资中混入纤维想要搞臭“国际主义高调”——也就是让海港运输领导权掌握在服务于自己的利润挂帅中。

不仅反革命的面貌是相似的,革命者所面临的情况也有着普遍性。普遍的问题是,如何在路线斗争中“发展自己、消灭敌人”。剧中方海珍(党支部书记)察觉到了钱的反革命行为,但问题是如何清洗掉这个反革命分子?要知道,光靠辩论是辩不走机会主义者的,钱这样的邓小平式人物也往往是”理论大师“”辩论大家“。其次,如何加强革命力量?在剧中,方海珍等革命派的正确意见占于少数,如何将这样少数的正确意见变为多数群众的意见。

一、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以路线斗争的上纲上线戳破纯事务观点与折衷二元论的烟雾弹

援助非洲人民的稻种运输任务急迫,出于台风影响,原本几天的任务要在一天完成。钱跳出来称“有抢运北欧玻璃纤维”的珍贵机会,钱明知天气变化却鼓吹“既完成生产指标,又能抓利润”,欺骗了不少群众与党委委员赵震山,遂通过了该运输任务

援助非洲人民与抢运纤维赚取利润,在脱离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也就是被资产阶级观点掌握)时,二者的区别似乎是没有的,无非是纯粹的指标与待完成的工作而已。但如此便被走资派所欺骗。事实上,不止社会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群众没有自觉革命路线的灌输,仅仅从自发性的观点看问题,其结果是给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挂上资产阶级“合法”框框,仅仅从惩治个别反动派、获取工资角度思考并进行自发斗争。机会主义者鼓吹这种斗争能够实现革命战胜资产阶级,实际就是混淆剧中海港运输工作是自觉性的政治观点(如国际主义援助)与自发性的表面看法(运输玻璃纤维有利可图能改善生活条件等等)。

实际是,两种不同的路线导向不同的结果。从混淆是非的机会主义者崇拜的工联主义的观点出发,必然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被背叛的结局——在钱表面上利于工人生活的利润挂帅运输路线下,结果就是钱篡权夺厂成为当代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牛马。而只有在历代反动派所污蔑的”上纲上线“,也即是从革命路线与革命任务角度思考、行动,才能保证革命路线的领导权,确保生产乃至各个领域都在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服务。

通过革命路线、革命任务角度去看两个运输任务,其本质区别也就明了了。运输援助稻种是贯彻国际主义路线,以推动革命为中心(显而易见的,如列宁所说,革命者的逻辑一句话就是干革命,一切围绕的就是革命)。而钱的二元论运输计划实际是在革命任务的紧要关头,分散无产阶级力量,绕开集体领导进行决定,目的也是为了其利润指标或政治影响力等个人投机利益

二、少数正确意见变为多数意见要靠“三结合”的民主集中制

青年装卸工韩小强受了刘少奇反动教育路线十几年的“教育”,沾染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厌恶义务劳动,从而被钱盯上。钱利用韩小强散包时的工作失误把玻璃纤维装进稻种袋,出事后又威胁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让韩小强政治隐瞒包庇钱的行为。

党委委员赵震山对钱的运输计划没有政治敏感。在党委会议上,方海珍提出钱运输计划存在政治问题,而赵震山却表示钱经过几次运动已经老实多了而且业务能力强,赵没有看到事故背后的阶级斗争问题

本文中第一条所说的政治挂帅、路线自觉的问题,与其说是原则,不如说是一个任务。且要将无产阶级提升到自觉性的程度,光靠口号本身或姚文元炮打海瑞的几篇文章是不够的。剧中韩小强不是一个人,其上高中受了反动教育路线的奴役,而如今中国无产阶级在复辟后也遭受了几十年资产阶级的奴役。因而其面对走资派或如今的中修,都不能够从马列毛主义路线上去上纲上线继而采取相应的革命战略。剧中,方海珍作为党委书记意识到了钱方案后的反革命本质,但这样的意见在如上的情况中往往是占少数的,而战胜走资派或中修,并不能靠少数人的觉悟,而要靠组织的力量,即通过民主集中制把少数正确意见(即革命路线)转化为多数的意见,从而加强组织的力量,由此对付敌人。

如此便提到了政治灌输,或者是剧中的阶级教育、学习中央会议精神(“千万不要忘记路线斗争”),机会主义者将政治灌输臆想为唯心主义的读原著+个人主义堂吉诃德的手工业传教,但殊不知任何意识上的改变都要有物质基础作为承载。政治灌输的基础就是组织的力量,核心就在于革命家组织的建设程度。

剧中对小韩的说服、灌输是如何进行的呢?戏剧采取了象征的方法,即以方海珍、马洪亮(退休装卸工人)分别代表不同的组织层次和一个统一的组织体系:三结合。方海珍代表的是正确路线,更是有着正确路线觉悟的革命家组成的革命家组织(党),而马洪亮代表着先进群众和群代会(如文革时上海的工代会,其前身就是工总司)。马洪亮不脱产的身份艺术化表现为小韩舅舅的亲戚关系,但这实际展示的是政治上的关系(不脱产)。马洪亮洞察的或所侧重的相较方海珍而言是新旧社会对比的中的具体事件、细节(如马详细讲述了小韩父亲被资本主义压迫致死的各种具体实例),而方海珍则是将马洪亮所提的种种细节、事件上升到路线高度,指明钱给小韩散播的种种思想对现实革命任务的破坏作用。

而对于钱这样队伍内的走资派、邓小平,在民主集中制下也动弹不得最终作茧自缚自取灭亡。从集中的一面来讲,钱绕不开集体领导,也动摇不了党委会和革委会,因而不能通过取消援助非洲的运输任务。同时,在党委会、革委会中的不断的一番番的上纲上线、路线灌输中,钱越发狼狈反革命也越急迫,最终自乱阵脚,慌忙跑去仓库销毁罪证而被察觉。从民主的一面来讲,文革时期组织的大网遍布全国各个领域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被组织了起来,接受革命路线领导,形成了对敌人的铜墙铁壁与对邓小平等走资派的“天网”,钱厌恶义务劳动,厌恶“臭苦力”的工人,钱的这些阴谋诡计、投机算盘在群众的民主监督下又像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文革时三结合所展现出来的组织力量是令人钦佩的,而当代革命者关心的就是如何造就这样的力量,如列宁所说政治自由和阶级斗争的重大问题归根结底只能靠实力来解决,而我们应当关心的就是准备和组织这种力量,积极使用这种力量,不仅用它来防御,而且还用它来进攻。 当代革命者不仅面对着工业化的中修和美帝,而且面临着在革命队伍内保障革命路线领导权的任务。解决这些任务需要靠革命路线的指导,更要靠革命路线下的物质实践即政治报脚手架的义务劳动。《海港》中的义务劳动也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到组织的脚手架既不像机会主义者所鼓吹的是“历史特殊”而是要一直贯彻到共产主义社会,其也不是机会主义者所狭隘理解的宣传主义报纸,而有着丰富的形式,不变的是其作为一条条引线将单个的革命者、无产者组成一架生产出革命力量的大机器。无产阶级也正是在这样的组织内,才能通过义务劳动的锻炼、发挥民主集中制斗争机会主义的教育达到以革命路线上纲上线的自觉水平,最终造就剧中所展示的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的铜墙铁壁。在这样的物质力量下,无论是残暴的中修抑或是狡猾的邓小平都不过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