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暴力”——反对机会主义宣传路线!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切入点是好的。但是有问题。广告的力量还需要现实的力量做凭借,才能发挥力量。只看广告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总是在研究广告,似乎广告能说明什么问题一样。比如说居伊德波,他自称是马克思的发展,认为资本主义是景观的堆砌。而鲍德里亚更进一步,直接把广告当作真正现实的力量,认为一切行为都已经被注定,都已经被广告所支配。这是荒诞不经的,实际上把辩证法消灭了。当然批判机会主义的宣传路线是非常合适的。广告毕竟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宣传,资本主义里的广告有用吗,有一点,但是我们购买商品归根结底是因为只有这几种商品。这是垄断的结果。广告是附带的。机会主义者看不到这点。
2、举例文中所说的商业广告,脑白金,这类广告宣传更能体现出资本主义利润挂帅的特质。为什么脑白金广告能够深入人心?根本是因为资本主义复辟摧毁了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化抚养,医疗私有化又对健康进行明码标价,且无产阶级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途径也被资产阶级牢牢遏制,因此才有封建迷信、不可知论、消费主义、及时行乐等等糟粕的复场,而保健品广告正是抓住这个契机,用工业化的宣传机器向群众兜售庸俗的健康观,以达到资本家从中中饱私囊的目的。事实上,要实现宣传的力量,就必须要有阶级的力量进行保证,比如保健品广告的背后就是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支撑。这个阶级力量从何而来?不是像泛左翼那般看重数量,而是工业化组织的强度,这才是无产者能依傍的唯一武器。

事情要从广告行业的兴起讲起,得益于印刷术这一生产工具的发明运用,北宋时期广告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登上历史舞台了。从那时起,广告的发展便始终离不开生产力发展的推进,更无法脱离其作为生产活动与意识形态工具的双重角色。然而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荼毒中,这一直接了然的道理反而被曲解成另一种意思:将广告行业的发展归结于个别营销大师出色的精心策划,归结于人文关怀和思想文明的抽象进步。很明显这种错误的观点,并非唯物辩证分析的方法,而是实则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事实上广告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其内部就一直存在着两种世界观、两条方法论的斗争:是追求主观感受、空洞影响力的宣传目的,还是追求服务于阶级斗争、政治路线的宣传目的?是采取无组织、无计划的自发宣传手段,还是采取有组织、有计划的自觉宣传手段?广告行业的历史发展,就是这两种矛盾斗争的生动注脚。只有当“宣传服务于政治,宣传采用工业化手段”时,广告宣传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反之则注定徒劳无功。

我们不妨来看两个经典案例。第一个,是脑白金广告。这是近代广告史上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脑白金广告出现在中国90年代末,当时正是保健品行业式微之际。然而史玉柱却可以凭借脑白金广告突围而出,其背后是有一套客观规律在起作用的。绝非象牙塔中搞学术的书斋人物所说的那样,是“广告打得精妙”,“定位了孝顺文化、中式送礼文化”这些鸡毛蒜皮的地方。真正的关键,在于广告策略背后所依托的是一整套工业化的暴力宣传机制。这种机制并非群众对某一个广告的认可,而是最直白的暴力灌输下的洗脑——广告语设计得是否巧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拥有不断复现的能力,是否能借助各种媒体进行不间断的重复轰炸。脑白金广告的投放,从电视黄金时段的滚动播出,到影响力报纸的占据头条版面。从生产工厂机器的大力开动,到线下门店上架摆货和对抗竞争对手。构成了一张滴水不漏的暴力传播网络。这才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不是广告美学的浪漫,是工业化宣传流程的力量

第二个,是美帝国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征兵广告。这张一战期间的广告可谓是美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海报。海报公布后,大量美国青年被动员入伍,为资本家的争霸战争充当炮灰。并且海报上的山姆大叔形象也被广为传播,后面成为了美国的代名词。然而同样如此,这一切的背后并不是什么插画的艺术成就,更不是简洁宣传词的成功应用。宣传形式服务于政治内容,政治内容反过来也会作用于宣传效果。决定这张海报效果的,是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洗脑的成功。当时美国要反对孤立主义的意识形态,将介入一战争权夺利的丑陋目的,掩盖成为了捍卫世界和平,避免将来战争扩大到美国的忽悠把戏。为了让这个骗局天衣无缝,他们在海报背后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宣传运营。罗斯福更是借助经济危机的恐慌,发表隔离演说,借以恐吓群众,做思想理论上面的铺垫。征兵广告上的这句话I Want You For U.S. Army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其非常好契合了统治者的野心和政治目的,并且其错误观点当时得以欺骗了大多爱好和平的群众,才有了如此的效果。

可见,即使是反动阶级,也深谙宣传的要义:宣传必须服务于政治!宣传必须依托工业化流程!宣传就是这么一个“暴力”的斗争工具。反观泛左翼中的某些机会主义者们,却对这些常识一无所知,沉醉在“艺术”“影响力”“文化传播”的幻想中。的确是天真愚蠢得可爱。

机会主义者的宣传策略是怎么样的呢?他们说地上宣传由于种种局限性,必然不能毫无顾忌的进行政治宣传,从而只能说一些隐喻和晦涩难懂的内容,甚至彻底的结合机会主义的行动,否定任何革命的组织计划,放弃暴力和武装斗争,彻底阉割了马列毛主义的精髓,忘记了宣传中必须服务于政治的根本。其中未明子、阳和平就是典型代表。他们还会满足于当一个个左翼流量明星,宣传的时候只注意到点赞和表扬,忽略了更重要的组织起来。他们的宣传工作呢,兴致来了便大力鼓弄,精力不足了便放任自由。完全是靠个人兴趣驱动,手工业式的个人表达。他们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搭建流程,更加无法保证宣传是持续渗透灌输的。其中地上平台的个人宣传的泛左翼就是典型代表。

机会主义的宣传结果必然是失败的,这个失败也促使他们走上了更加错误的路线——“坚持线上线下划分”,“到工人中去交朋友融工”。可谓是一棵树吊死不成,换一个树继续上吊。

然而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机会主义的错误,更要在宣传策略的具体实践中彻底击败机会主义。宣传不是孤立的,它是政治路线的体现,是组织路线的外化工具。当前的路线斗争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了——围绕组织原则许多问题已经越辩越明了,“地上地下划分“,”战略防御阶段的发展演变”…………当组织路线发展进步了,服务于其的宣传其实也就不能停留在旧阶段了,否则不仅难有成效,反而会拖累战斗部署、继续让机会主义混淆群众视线。

因此,地上宣传的策略,就要求我们在地上不允许暴露政治的情况下,想办法同各种机会主义宣传划清界限。否则,革命青年只会将我们同各种泛左翼的过家家混为一谈,根本不会接受我们引流的号召,更谈不上走上组织化、斗争化的转化之路。地上宣传的策略,还要求我们面对不同的地上宣传对象时,处理好“吸引”与“筛选”的矛盾。如何不断挖掘出符合标准的先进分子加以改造为革命家,又要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和统一战线,搭建革命的引流池,从而给筛选转化预留充分的发挥空间。地上宣传的策略,更是要求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宣传的定位

绝不能为了“宣传而宣传”!一切宣传,必须纳入流程化、系统化、工业化的组织机制中。每一篇文字、每一条视频,其背后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要服务于揭露,要推进引导,要完成灌输。宣传,不是凭空的艺术创造,不是美学灵感的展现,它是一台机器,一台必须按照政治目标开动的宣传机器。我们必须建立这种机器,驾驭这种机器,依靠这种机器,才能真正把宣传锤炼为革命斗争的刀枪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