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当我们讲红军如何获胜,实际上是在讲苏维埃这个政权何以在帝国主义林立的世界中以社会主义的革命成功,那么就从原则上讲,他不仅是出于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原则,并且出于保卫广大人民进步利益的原则,因此能得到俄国和世界人民群众的支持,从组织和策略上,布尔什维克作为工业化的义务劳动的党组织通过民主集中制领导团结群众,不仅政策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且始终确保正确的意见通过民主集中制达成共识,他的所有革命人才也正是出于组织才能培养出来,从路线上,红军通过唯物辩证法和革命实际走在正确的路线上,通过路线斗争把更多的革命者赤化成真正的革命家,才能在白军和各个帝国主义的围攻下存活下来。
2、红军能够战胜国外反革命武装,表现出的是组织程度远超资本主义的雇佣军队,归根结底是革命路线的正确。正如红军在反白军围剿是边打边建起来的,无论是中修还是托派分子鼓吹某人哪次起义建立了红军,在建军节一天红军突然从天上掉下来,这是不符合历史唯物史观的,苏俄的红军源于布尔什维克广泛建立的代办员网络中的筛选,毛主席秋收起义之前早就有了农会、赤卫队,可见当今革命的建军也要通过地下政治组织在代办员网络下筛选地下的红军。
纵观历史,大凡由无产阶级政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都无往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这种战无不胜的伟力源自何处?不是别的,就是来自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但这还不够确切,甚至机会主义者也会说几句看似推崇群众路线的话,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更加准确的描述——红军战无不胜的伟力,来自于紧密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
让我们以俄国革命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眼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蒸蒸日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却在欧洲互相厮杀,帝国主义势力对此恨得要死、怕得要命,生怕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日益增长,生怕自己国家的工农效法苏俄的壮举反对他们自己。于是,十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联合武装干涉,企图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那时,红军甚至还都不是正规军,还必须“边打边建”,武器装备比之帝国主义反动军队就更不是其对手了。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四分之三的国土被敌人占领,各个富产粮食、原料和燃料的地区都曾一度陷入敌手,许多工厂被迫停工,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广大人民忍饥挨饿,社会主义俄国在危急中。
但帝国主义者妄图三个月内灭亡苏维埃俄国的迷梦是决不会得逞的。苏维埃政府迅速颁布了列宁拟定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
为了使疲惫不堪、疮痍满目的国家免除新的战祸,我们愿忍受最大的牺牲,向德国人声明我们同意接受他们提出的媾和条件。
我们的军事谈判代表已于2月20日(7日)傍晚离开列日察到德文斯克去了,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音。
德国政府显然是在拖延答复。它显然是不愿意媾和。德国军国主义履行各国资本家的委托,要扼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工人和农民,要把土地归还地主,工厂归还银行家,政权恢复君主制。
德国将军们想在彼得格勒和基辅建立自己的“秩序”。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处在万分危急中。
在德国无产阶级尚未行动起来和取得胜利之前,俄国工农的神圣义务,就是要奋不顾身地保卫苏维埃共和国,抗击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的庞大军队。
人民委员会决定:
(1)全国所有一切人力物力全部用于革命的国防事业。
(2)各级苏维埃和革命组织务必保卫每一个阵地,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3)所有铁路组织及与之有关的苏维埃,必须全力阻挠敌人利用铁路设施;在退却时必须破坏轨道,炸毁和烧掉铁路建筑物;全部车辆——车厢和机车——立即开往我国东部内地去。
(4)凡有落入敌人手中危险的全部谷物储备和存粮以及一切贵重财物,应当无条件地销毁;责成各地苏维埃监督执行,并由各苏维埃主席亲自负责。
(5)彼得格勒、基辅以及新战线沿线所有城镇乡村的工人和农民,都应当动员起来组成挖壕营,在军事专家指导下挖掘战壕。
(6)资产阶级中凡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应编入挖壕营,受赤卫队员的监视;违者枪毙。
(7)一切反对革命的国防事业而站到德国资产阶级方面去的以及想利用帝国主义军队的侵略来推翻苏维埃政权的出版机关,一律封闭;这些出版机关中凡有劳动能力的编辑和工作人员都动员去挖掘战壕和修筑其它防御工事。
(8)所有敌方奸细、投机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动者、德国间谍,一律就地枪决。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社会主义祖国万岁!
国际社会主义革命万岁!
尽管这是一份紧急提出的反制措施,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到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冲天的革命气概。“全国所有一切人力物力全部用于革命的国防事业”,这是全国一盘棋的总协调总指挥;“各级苏维埃和革命组织务必保卫每一个阵地,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扎根全国每个基层的群众组织及其在党的领导下所履行的革命战斗义务;“所有铁路组织及与之有关的苏维埃,必须全力阻挠敌人利用铁路设施;在退却时必须破坏轨道,炸毁和烧掉铁路建筑物;全部车辆——车厢和机车——立即开往我国东部内地去”,“彼得格勒、基辅以及新战线沿线所有城镇乡村的工人和农民,都应当动员起来组成挖壕营”,这是群众组织对党的掩护与支援;“资产阶级中凡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应编入挖壕营,受赤卫队员的监视;违者枪毙”,“所有敌方奸细、投机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动者、德国间谍,一律就地枪决”,这是坚决果断的革命暴力。
机会主义者对这种冲天的革命气概是极度憎恨的。他们出于自己的小资产阶级本性,是根本不能理解无产阶级在正确路线指导下、在革命政党领导下的这种战斗气概的。机会主义分子施泰因贝尔格跳出来反对和“枪决”有关的条款,认为这会“破坏呼吁书的感召力”,这简直跟今天鼓吹用真理吸引人并把革命暴力污蔑为黑帮路线的机会主义者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列宁没有向施泰因贝尔格一伙妥协,他大声喝道:“恰恰相反!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感召力!难道你们认为我们不要最残酷的革命恐怖就可以成为胜利者吗?”由于此时布尔什维克早已掌握领导权,机会主义路线早已破产,此人也不得不被列宁的力量说服,只得看着这份革命的呼吁书被大家通过。
党宣布全国为军营,苏维埃政府宣布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列宁提出一切为了前线的战斗口号,整个苏维埃俄国都为着捍卫革命政权的共同目标而活动起来了。在前线,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群众组织为红军提供情报、提供被服、提供食物,当敌人苦于拉长战线后的后勤不足时,红军游弋于全国互联互通的革命根据地的海洋,连一辆坦克都没有的红军,把有着先进武装的反动敌人打得兵败如山倒。在后方,基层共产党员带头冲锋,掀起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高潮,这一从生产关系上消灭私有制的雇佣制、确立公有制的义务劳动制的创举,被列宁称为要从各方面加以支持的“伟大的创举”,帝国主义做梦都没有想到,英雄的革命工人竟能不计半分钱的报酬为他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忘我地工作,劳动生产率竟还胜过他们用“物质刺激”要求加班的被他们压迫的不少“雇佣奴隶”,纵使条件艰苦,前线一切必需品的供应也得到了有力的保证,这背后离不开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和组织起来的革命群众,离不开紧密的革命组织对人们的“赤化”。
起初红军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以至于不足以应付敌人的进攻。然而,在紧密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动员全国人民是不难办到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带头加入了红军。无数革命群众也被扎根基层的党组织动员起来加入了红军。没过多久,红军就从不足一百万人发展到三百万人了。除此之外,布尔什维克还在红军中实行了政治委员制度,让党的组织在军队中也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红军持之以恒的战斗力的根本保障。同样一个兵,昨日在敌军不勇敢,今日在红军很勇敢,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革命政党工业化的政治灌输,让他知道自己打仗是为着自己整个阶级的事业而打的;靠的是不论官兵、不论上下的共产主义相互关系,让他知道这支部队能够带领大家翻身夺权。这在资产阶级的军队中是根本办不到的,在机会主义者的小资沙龙中就更是天方夜谭了,因此当时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虽有反革命阴谋活动,却并未引起任何实际上的危险,反倒是让组织起来的革命人民看到了他们的丑恶嘴脸,将他们坚决镇压了。
布尔什维克党还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全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都转入战时轨道,对大中小工业均按无产阶级的战斗需要实行全面监管,并规定余粮征集制,由苏维埃政府按照全国劳动人民的需要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分配,拒不从命者,采取坚决措施镇压之,这是对那些根本不从无产阶级利益出发的个人主义分子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叫嚣着列宁的“残暴”,但这毫不影响广大劳动群众对革命的拥护,原因就在这里。
就这样,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粉碎了英、法、美、日、意等十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又粉碎了无政府主义匪帮、民族主义反动政党、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机会主义势力的反革命阴谋活动,在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下发动起了无数工农群众,把各路牛鬼蛇神的反攻倒算毫不留情地砸烂了。
至此,我们能够无比清晰地看到红军战无不胜的根源所在。
红军何以战无不胜?是因为红军“用真理吸引人”吗?是因为革命领袖“振臂一呼”,从而“天下云集响应”吗?甚至,是如某些认识极为低下的泛左翼所说,是革命领袖的“个人魅力”所致吗?
不,任何革命的唯物论者都必须承认,红军所以战无不胜,其全部原因就在于紧密有力的组织。组织是无产者的唯一武器。而一旦这种武器为无产阶级所全面掌握,有了全国统一的共产党,有了冲锋在前的代办员,有了支部建在连上的革命军队,有了在党领导下充分组织起来发动起来的革命群众,就必然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这股在根本上处于多数和强势的力量——打倒一切在根本上处于少数和弱势的腐朽反动的力量。
可耻的是,在当下,一些钻进书本里搞“历史研究”的学理主义先生们却仍在兜售唯心主义的宣传论,他们还自称理论水平高超,却一再歪曲革命导师早已讲明了的真理,可见他们不过是叶公好龙的“书虫”,根本不是抱着革命实践的意图去读书学习的。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经验中汲取现实教训,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全部意义。
让我们对《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这一部分的结语作一个扼要的注解,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
(一)红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红军所捍卫的苏维埃政权的政策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人民认识到和了解到这一政策是正确的政策,是他们自己的政策,对它坚持到底。
注: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怎么办”的问题是尤为重要的问题,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不可能搞好革命工作,就不可能实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也就不可能赢得第四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布尔什维克知道,为不正确的、人民所不支持的政策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分子的军队就是这样的军队。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分子的军队拥有一切:有经验的老指挥官、头等的武器、弹药、军服,粮食。但是就少一件——俄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同情,因为俄国各族人民不愿意支持也不可能支持武装干涉者和白卫“执政”的反人民政策。因此,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分子的军队失败了。
注:无论是中修还是机会主义者在内的一切反动派,都必然因其反人民的阶级性质而迎来不可避免的灭亡。
(二)红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它彻底忠实于和献身于自己的人民,因此人民也爱戴它、支持它,把它看作自己的,情同骨肉的军队。红军是人民的儿子,只要它像儿子对待母亲那样忠实于自己的人民,它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就一定会胜利。而反对本国人民的军队一定会失败。
注:而要彻底忠实于和献身于自己的人民,没有革命暴力,就只能是一席空谈。机会主义者污蔑地下暴力斗争是黑帮路线,这只能证明他们的反人民性。
(三)红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苏维埃政权发动了整个后方,整个国家来为前线的需要服务。军队如果没有坚固的,全力支持前线的后方,必然要遭到失败。布尔什维克知道这点,正因为如此,他们把全国变成了一个为前线供应武器、弹药、军服、粮食、兵员的军营。
注:全国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领导下的全国性革命斗争网络,使得一切工作得以全国一盘棋地协调安排、有效开展,并能发挥好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群众路线,发动整个后方的群众为前线的战斗贡献力量,没有坚实有力的先锋队,没有代办员着手搭建的群众组织,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四)红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甲)红军战士了解战争的目的和任务,认识到了这些目的和任务的正确;(乙)由于认识到了战争的目的和任务的正确,红军战士加强了纪律性和战斗力;(丙)因此,广大红军战士在同敌人的斗争中,往往表现出无比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空前的普遍的英雄主义。
注:地下革命家组织必须通过政治工作的义务劳动来进行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路线灌输,摈弃自发性,培养自觉性。在军队中反修防修的任务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完成,只有战士们在日复一日的民主集中制实践中学会怎样运用民主、怎样运用集中、怎样辨识路线,才能在机会主义分子窃据权力时公开亮明路线、发起民主罢免,选举、委任能够贯彻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人掌握领导权,建立新的红色节点。
(五)红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红军的后方和前线的领导核心是布尔什维克党,这是一个由于自己的团结和纪律而统一的党,一个由于具有革命精神、具有为共同事业的胜利牺牲一切的决心而强有力的党,一个善于组织千百万群众并在复杂环境中正确领导他们的出色的党。
注:人民靠我们马列毛主义者去组织。
列宁说:“只因为党当时时刻警戒,因为党纪律严明,因为党的威信统一了各机关、各部门,使几十、几百、几千以至几百万的人都遵照中央提出的口号一致行动,只是因为忍受了前所未有的牺牲——只因为有这一切,才使目前的奇迹能够发生。只因为有这一切,我们才能在协约国帝国主义者和全世界帝国主义者两次、三次以至四次的进攻中获得了胜利。”
注: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六)红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甲)它在自己的队伍中锻炼出了伏龙芝、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这样一些新型的军事领导者;(乙)在它的队伍中战斗的有柯托夫斯基、哈巴也夫、拉佐、肃尔斯,帕尔霍缅柯等许多有才能的英雄;(丙)对红军进行政治教育的是列宁、斯大林、莫洛托夫、加里宁、斯维尔德洛夫、卡冈诺维奇等这样一些活动家;(丁)红军有政治委员这样出色的组织者和鼓动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团结了红军战士的队伍,培养了战士遵守纪律和英勇作战的精神,有力地(迅速和无情地)制止了个别指挥员的叛变行为;另一方面,又大胆和坚决地维护了献身于苏维埃政权并能果断地领导红军部队的那些指挥员(不论是党员还是非党员)的威信和荣誉。
注:在义务劳动和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培养千百万革命接班人,并通过“支部建在连上”的架构保障革命军队的持久战斗力。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做到“上马武工队,下马区政府”,并且无论是在军队里还是在组织中,都能做到带头冲锋、协同战斗,并且具有肃清不合格分子的路线斗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反动敌人。
列宁说:“没有政治委员,我们就没有红军。”
注:在当代的中国革命中,没有上文所述的武工队,也就没有地下红军。被结合进地下政权的先进群众,须承担地下红军的战斗义务;而地下党员所承担的武工队员的战斗义务,就是在做政治委员的工作。
(七)红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在白卫军队的后方,即在高尔察克、邓尼金、克拉斯诺夫和弗兰格尔的后方,有出色的党员和非党员布尔什维克在进行地下工作。他们发动工农起义反对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分子,破坏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后方,从而给红军的进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家知道,乌克兰、西伯利亚、远东、乌拉尔、白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游击队,通过破坏白卫分子和武装干涉者的后方,给了红军不可估量的帮助。
注:在敌人后方建设广大的革命根据地,在革命群众的密切配合下,革命战争一往无前。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背后是党创建和领导的广大革命根据地。在第四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也同样如此。
战略防御第一阶段建成的全国性地下革命家组织及其代办员网络,将在战略防御第二阶段领导全国每一座城市乃至每一个工厂的地上经济互助与地下政治斗争,庞大的地上群众组织中的先进成员向地下发展,猛烈扩充地下红军乃至武工队的队伍,地下红军执行地下执法权时,群众组织也会在代办员的领导下对其提供情报和加以掩护;而当每一个基层的中修腹地都为地下政权所掌控时,革命进阶到战略相持阶段,地下组织就迅速派出大量武工队到敌占区去开展系统性的政治工作和武装斗争,在已有的庞大的地上群众组织的配合下,全国互联的庞大的革命根据地也将建成,到那时中修就不仅仅是手脚不听使唤,更是面临一个与自己相持对峙的旗鼓相当的政权了;革命进阶到战略反攻阶段,地下红军及其武工队能够形成大规模的野战军团,有了全国互联的革命根据地相配合,这股摧枯拉朽的革命武装将宣告整个中国的解放。
(八)红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苏维埃国家在反对白卫反革命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中并不是孤立的,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及其成功,赢得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同情和援助。当帝国主义企图用武装干涉和封锁来扼杀苏维埃共和国的时候,他们国家的工人站在苏维埃方面,援助苏维埃。这些敌视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的工人同资本家的斗争,促使帝国主义者不得不放弃武装干涉。英法和其他参加武装干涉的国家的工人举行罢工,拒绝装载军用品去援助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将军,建立了以“不许干涉俄国”作为自己口号的“行动委员会”。
注:这就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在当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必将引燃世界革命的爆发,在更高水平上建成的国际共产主义政党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实现亚非拉地区的解放、对帝国主义形成总包围,乃至在最终消灭帝国主义,实现世界革命的胜利。
新近左转的革命新芽们,切勿在泛左翼群组没日没夜的侃大山中蹉跎岁月。须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就是赢得第四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乃至完成世界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消灭私有制,而这一切不靠踏踏实实的组织建设是绝无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