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号角——理论争鸣——俄国社民党二大上斗争的剖析和方法启发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我们先来讲一下机会主义者。从党章第一条,再到中央委员会,机会主义者们总是不惜用最恶劣的语言攻击列宁的提案。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气急败坏?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因为列宁的提案击中了机会主义者的要害

机会主义分子(反火星派分子 +“泥潭派”+ 由马尔托夫分子构成的火星派少数派)选择马尔托夫条文的直接理由是什么呢?阿基莫夫解释得很直白:“想挑选一个比较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条文。于是我就挑选了马尔托夫的条文。因为马尔托夫同志和列宁同志争论的是哪一种〈条文〉更能达到他们的共同目的。在我们看来,密谋的革命家组织是实现不了的,是对我们的运动有害的!

——也就是说机会主义者并不傻,他们知道按照马尔托夫的条文进行只会让党对一些根本没有党性的小资产阶级大开方便之门。而他们之所以拥护这个条文,不是觉得密谋的革命家组织实现不了,而是自由散漫始终坚信个人利益至上的机会主义者。就像是伐修社难道不知道洪流的负担太重了吗?当然知道,但是一群没有经过义务劳动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民主集中制筛选的小资产阶级,连基本的纪律都遵守不了,他们当然不愿意进行分工,洪流既然能干,那就让他多干好了。

在俄国社民党二大上,机会主义者们取得了党章第一条争论的胜利后,争论的焦点便转移到了中央委员会上面。他们一齐反对列宁要把中央委员会变成不受偶然情况影响的最高机关的提案,可是自己内部却并没有集中起来,就像今天联合时评那样各怀鬼胎。拿马尔托夫来说,他的那个允许邀请第五个委员的提案实际上就是想要把旧有的手工业习气带进委员会,将其变成各个山头打派仗的场所。

推而广之,列宁那些明确地与手工业小组路线划清界限的提案又怎么不会遭受机会主义者的攻击呢?

对此远山同志总结的好:机会主义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症状,而是只要存在泛左翼的地方就会存在机会主义,只要革命还在向前推进就会产生机会主义。机会主义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中间。表现是,一种手工业的风气,来源是,过去自发组成的团体带来的风气没有被完全消除,在革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时候化为上个阶段的幽灵。那么这些上个阶段的幽灵们想要复现旧日手工业小组的“荣光”,把组织拉向分裂和倒退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列宁领导的多数派是如何与机会主义者进行斗争的。列宁的策略概括起来就是“划清界限,然后统一”。列宁在二大上丝毫没有屈服于占多数的机会主义者们,没有搞阴谋诡计,而是正大光明、言辞激烈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坚决地和那些走手工业小组路线的机会主义者们划清界限并将支持他的代表们紧密地团结起来。

我们在进行路线上的斗争时,也要像列宁学习,一要光明正大不要阴谋诡计,像机会主义者那样搞什么阳奉阴违;二要团结不要分裂,少数的正确意见要通过民主集中制形成领导核心,运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民主武器(比如曾经文革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去斗争机会主义者。三是要马列毛主义不要修正主义,若是情况到了最坏的地步,组织已经变修,那么少数的正确意见便要和原先的组织划清界限,彻底决裂。

要想做到这三条,只知低头走路,不知抬头看路的危害是要不得的,不去依靠发起广泛参与的路线斗争,去团结起革命的同志们而是一味好勇斗狠也是要不得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路线斗争靠的是组织内部的每一位革命者,准确地说,是靠由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革命者。大鸣大放大辩论等制度执行的过程,既是群众们运用自己的民主权力监督关键少数,参与组织管理的过程,也是正确的意见在群众们之间形成统一的过程,更是锻炼自觉性,培养职业革命家。达到人人都是先锋队,最终实现先锋队消亡的必由之路。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