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号角——理论争鸣——回顾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的路线斗争,马列毛主义路线与机会主义路线水火不容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决裂起点是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这场历史性的会议第二阶段开始后,在党章第一条爆发的争执最终使列宁领导的多数派和机会主义者的矛盾彻底爆发。这一阶段火星派分裂成多数派和少数派,火星派分裂出革命的火星派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和少数派,机会主义的火星派少数派和反火星派、泥潭派勾结起来共同反对火星派的多数派,并最终以微弱多数通过了马尔托夫在党章第一条上提出的机会主义条文。不过后来这一条机会主义条文在会后被革命者反对,随着孟什维克(少数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失败,机会主义者在党章上上破坏效果被布尔什维克彻底清除。

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里说过:马尔托夫和阿克雪里罗得在党章第一条问题上所犯的小错误,原是我们的罐子上的一个小裂缝(正如我在同盟代表大会上所说的那样)。这个罐子本来可以用绳子打个死结(而不是用绞索,就像在同盟代表大会期间几乎陷于歇斯底里状态的马尔托夫所听错的那样)把它捆紧。也可以竭尽全力扩大裂缝,使它完全破裂。由于热心的马尔托夫分子采取了抵制等等无政府主义的手段,结果出现了后一种情况……

对于党外的机会主义者,往往通过路线斗争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识别出。而更具有威胁性的是藏匿于党内、志在夺得领导权的机会主义分子,他们的潜伏工作会非常“细致到位”,处理这样的机会主义分子要棘手的多。这帮人往往有耐心蛰伏,在获得革命领导权之前绝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路线主张,因此对于这帮机会主义者则必须要求从政治挂帅的角度去揪出他们的机会主义小辫子。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就完全是这样一类的货色,在党章问题上,马尔托夫草案与列宁草案的区别好比鸡和老鹰,可是一经会议多数认同,马尔托夫这只鸡立马装起老鹰来,狡辩自己所提出的党章草案是同大会通过条文相一致的,实在狡猾和诡辩不是么?再到后来,涉及到中央机关人选问题时,也就是涉及到革命领导权问题时,马尔托夫终于开始按捺不住,露出自己的机会主义尾巴了,所以他开始一反常态地提出“过分集中制”来否定列宁的组织观点,可谓首鼠两端。

机会主义者提出自治制来对抗列宁的集中制原则,宣称党是各个自治委员会的总和,党的各个部分不应该服从整体,部分对于整体应该有自治权。他们竭力攻击集中制,把集中制诬蔑为“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说它把党变成一个由中央委员会充当厂长的“大工厂”,把党员变成“小轮子和小螺丝钉”。他们把少数服从多数说成是硬性压制党员的意志,把维护党的纪律说成是在党内实行“农奴制”,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一文中对这些谬论作了详尽而有力的驳斥否认局部必须服从整体,这就是无政府主义;“藐视纪律——自治制——无政府主义,这就是我们那个组织上的机会主义时而爬上时而爬下的梯子”。

火星报自创立以来就在向它的拥护者和革命者宣传一种思想:即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组织。 为的就是使革命者步调一致,能够把力量集中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民主集中制可以解决无产阶级先锋队绝大部分的局部以及细节的问题,而绝大部分的机会主义分子,喜欢泛民主反对集中,自然的就会厌恶民主集中制,试想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乌烟瘴气的组织,各自为政,连干一件事情都不能敲定,如果里面有个人主义散漫的情况,复仇,小山头,论资排辈层出不穷,那么还有什么团结的必要吗?提出一个问题,七八个人反对,剩下几个不说话的人给你暗中使绊子。民主集中制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先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去执行,也不意味着少数人失去了对问题的质疑的权利,而是可以保留意见。如果出现多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那么完全可以重新民主表决重新进行决定,这可以极大程度的将组织内部各个成员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子向着一个方向发力。

当代革命中要建立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保持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必须依托健全完善的民主集中制,一群步调统一,行动一致的革命者才能有效地进行革命斗争工作,才能确保这样一个革命的头脑能切实地确保无产阶级力量在外部同阶级敌人斗争中的高效性。赞同任何一个罢工者都能成为党员的话,完全是和机会主义者一样自欺欺人,先锋队党员并不是因信称义得唯心主义那一回事,而是要付诸具体的实践行动,要成为党员就必须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