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马列毛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在于先锋队的有组织性
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有组织性,这是马列毛主义者与机会主义者的根本分歧之一。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组织中接受领导、开展集体灌输和协同工作,过组织生活,有组织性才有战斗力,才能开展革命斗争。而机会主义者从他们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本性出发,就是反对严密的组织,怕被组织约束。机会主义者的惯技是谈抽象原则,而不谈如何具体落实——实际上就是要达到无法落实的目的。比如马尔托夫说党员应该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进行工作,但就不谈如何监督和领导?只有通过组织,通过党员成为组织中的一员、遵守组织纪律,才可能实现监督和领导,否则就是空谈。
要保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有组织性,必须要建立集中制。集中制,就是要使党成为一个整体,建立全党的指挥中心和指挥体系,因为党不是空谈的、俱乐部的党,而是要领导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作战的党。必须要建立中央能够指挥和监督全党,上级能够指挥和监督下级的集中制,这样才能保证先锋队的有组织性,保证先锋队成为有战斗力的可与资产阶级作战的“军队”。当然,无产阶级政党的完整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机会主义者从小资产阶级本性出发,必然反对集中制,实际上就是反对先锋队有战斗力,就是对革命叶公好龙,无法接受真刀真枪与资产阶级干。马尔托夫之流就攻击集中制是官僚主义,和现今的机会主义分子一样。
机会主义者的迷雾和诡计
机会主义者在路线斗争中往往破坏党的组织纪律,搞无政府主义。机会主义者由于其阶级本性,往往在党内斗争中破坏党的组织纪律,搞无政府主义,制造党的分裂。在反对机会主义的路线斗争中,一部分犯错误的同志可能挽救,因为他们能认真反省和改正错误,能遵守党的纪律。然而死不改悔的机会主义者,则是破坏党的组织纪律,不是在斗争中求团结,而是搞无政府主义,不听他的就是不行,就要不遵守纪律、不服从多数意见,要拉山头搞分裂,以满足其私欲,像马尔托夫之流就是典型。
机会主义者极力混淆自发性和自觉性。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托洛茨基反对列宁的党章第一条,就是要混淆自发性和自觉性。自觉性就体现在组织性,只有在先锋队有组织的领导下的,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可靠的自觉力量。而马尔托夫之流,却都千方百计反对组织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受左翼思想影响,只要自己宣布,就可以名列党员之中,这表面上似乎可以吸收更多的人,但这些人只是数字,是毫无力量的。实际上就是做群众自发性的尾巴,不是把群众自发的斗争通过组织升级转化为自觉力量,而是融化到自发力量中,靠自发力量壮声势,机会主义者就是追求虚幻的政治影响力,回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实力的较量,而妄图靠影响力轻松获胜——实际上就是小资产阶级回避阶级斗争的幻想,当代机会主义者也是如此。
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真面目
实际上,一个革命党的组成是复杂的,按照列宁的说法,党就是一个组织,并且这个组织由许多不同的组织组成,打个比方,如果将党看成一个多细胞生物,那它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单细胞组成的,党不是一个孤立的细胞,而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整体,这个细胞说的就是各种组织。这些组织有地上地下之分,有革命家组织和工人组织之分,这些组织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构成了党的生命力,在这个由各种组织组成的党中,任何觉悟程度和积极程度不同的工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使还达不到入党的标准,也可以在党领导的工人组织中为革命做贡献。工人的这种差别只影响工人是否进入党的核心组织,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革命家组织,它的标准是严格的,但绝不影响工人加入各种各样的工人组织,这些工人组织也在党的领导下,也能使不同程度的工人发挥其作用任何向党靠拢,支持党的工作的人,都是可以编入组织的,不管是地上的工人组织还是地下的革命家组织,进入组织后,接受党的领导,服从党的纪律,就可以考虑发展成党员,考虑将组织外的人接收为党员是没有必要的,完全可以先在党和非党的各类组织中锻炼考察,就是说在工人组织中锻炼考察。拥护党的路线,遵守党的纪律是成为革命家的前提,要培育工人对路线的认识、强化工人的无产阶级纪律,没有组织的监督和领导是不行的。既然党的组织已经如此丰富,能使任何工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机会主义者所说的“不让工人入党是对革命力量的浪费”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