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棒——紧追穷寇——讨论问题的“小报”和解决问题的“大报”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需要明确,政治报路线的主要作用虽然不是宣传,但也不是所谓联系,跟机会主义者用网络工具聊天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它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脚手架,通过义务劳动锻炼成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并对成员进行初步的筛选,最终建成一支令行禁止、善于分工协作的队伍。
2.文中有几处不妥:首先文中提到的“东风、新十月”等机会主义者组织并没有说要做全国性的革命家组织,只是要求先有“遍地开花”的小组再将其整合成工业化组织(当然,天方夜谭),这个叙述是有错误的。,以及后半部分对政治报路线的阐述也有误,没看懂,列宁时代的政治报路线不仅仅是联系革命者,更是把革命者组织起来,围绕着共同的义务劳动建立起同志间的信任,这跟如今的机会主义者借助网络工具交流完全不同,机会主义者即使翻了墙,但他们的行动依然是毫无秘密性可言地上行动,跟政治报路线不搭边。
3.文章初稿存在诸如片面强调地上组织经济斗争、暴力斗争的形式是地上和地下的而不是“地上组织的暴力斗争”、没有完整说明政治报的宣传和协同作用关系等等问题。忽视地上组织和地下组织的联系,会减轻地下革命家组织的重要性,而且经济、生产生活的协助作为地上组织业务的一部分,成为论述中心就和工联主义的诉求、方法显得雷同;暴力斗争的地上地下,和“地上组织的暴力斗争”本质上不相同,似乎地上组织普遍地负责了地下的暴力斗争,应该是划分“对劣绅的公开审判”和“对汉奸的秘密处决”这样暴力斗争方式的情况,地上组织和地下组织在这个方面的分工是泾渭分明的;初稿为了反对工劳小报这种只拿报刊形式说现象和学术性的调查研究,仅仅说明政治报工作的宣传作用,对政治报路线的协同、筛选、政治灌输的工业化组织阐述不足,马列毛主义的阶级斗争不是书斋的理论指引,政治报路线的讨论应该时刻联系地上地下的斗争、同机会主义者斗争的两大矛盾,不然就会顾此失彼。

讨论问题的“小报”和解决问题的“大报”

2月28日,工劳网发布了第56期工劳小报副刊,主题是缺位的劳动健康保障,采访读者、重述1989年的工人和学生运动,一转回到各种问题的罗列,什么都说了但是又什么都没说,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既然对现实问题的揭露已经数不胜数,甚至有很多平台、团体某种程度上重复劳动,中国劳动人民的权益得到保障了吗?一旦提到怎么做,这些媒体人只能搬出一些劳动者自己斗争的经验、一些专家教授诉说社会学逻辑的话、一些法律条文合同规定……合法斗争自2018年佳士运动就被彻底断绝,更不要提类似童润中蹩脚地向泛左翼表演。劳动者的利益永远不可能因为集体的宣传、个人的行为从而获取并维护,在科学社会主义组织起来的群众手里,掌握斗争的主动权,经济利益的获取和保卫便几乎不成问题,关键在于怎样让群众掌握力量、掌握力量的群众往何处走,自始至终不能忽视的是革命家组织的建设与支持。

“堂堂突入线下”是未来吗?

下图:2024年9月工劳小报实体版消息;10月实体版刊物部分全球销售点


工劳小报发挥出了宣传效用,但也止步于此,一条“堂堂突入线下”的宣言,只有“01”的连载标识诉说着数月以来的沉寂。而且,以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自居、以一种调研说理的态势介入,怎样把一切调研和揭露的内容化作对中国劳动者们有用的指导和利益保障?显然工劳网没有进一步地行动了。

然而我们的老朋友们,东风、新十月等等,要求 “线下融工” 的团体,已经做出了表率了。那就是要用融工的活动建立起手工业性质的小组,最后“自然而然”地生出一个工业化的组织来 ,当然这条道路不可能实现,东风等团体也做不好基本的融工工作,在各种宣传活动当中本质是口口相传、在维权行动中完全依靠法律工具,这就是给特色专政机器暴露自己的存在。即使没有引得重拳镇压,最后在一次群情激愤的自发的经济斗争当中,带着谈判结果跑了,声称自己 “领导了斗争” ,把留在原地的工人和自己人害得更惨、叫人欺负。

线下,对于做宣传的团体来说是一个逃离不开的紧箍咒,然而不是线下的生活生产环境塑造了紧箍咒,而是不自知的泛左翼自发性或者有自知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所决定的。正如无产阶级专政的文化大革命当中发生的那样,阶级力量对比失衡和失去无产阶级司令部导致的失败。尤其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作用再次显现出先锋队理论和灌输论的正确性,把群众组织起来,放手发动群众,对于各种具体问题自报公议、大鸣大放大辩论,在反修防修等等路线问题上集中领导。在先锋队领导下无产阶级的继续革命,党和群众组织在民主集中制和有效的路线指引下创造了许多质的飞跃。然而迷信宣传和线下活动的机会主义者们,把革命先锋队的政治意义嫁接到自己的行动上,期望着“线下”的行动能给自己升一个档次。于是,我们见到一大批的小组和平台,不谈组织建设、不谈路线选择,就这样停留在“下马看花”的单纯的调研、总结和宣传活动。 在当今特色国家修正的、作为帝国主义一极的条件下,通过互联网工具摆脱政治条件限制是一个通用的手段,但工具不构成行动本质的区分。但是面对严峻的情况,有些人心急如焚,于是有了只关注行动与否、不要反思行动性质的情况。 “运动就是一切” 线上线下的问题就成为诸如激流网、工劳网、东风等等组织团体,他们一事无成的借口,骗取期望革命的群众进入,绕到他们 “调研——报告——宣传——调研” 的怪圈当中,蹉跎岁月。甚至好似某种私人所有的邪教,把成员“pua”骗去做宣传劳动的活,又要趁机搞性压迫,这就是激流网正在做的、阳和平正在包庇的! 线下 从来不是实干问题的解,不仅搞不出安全的条件,而且限制了群众的进步,对于马列毛主义者来说,真正的实干,是想办法发动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让群众发挥出摧枯拉朽的力量。

凭什么获取权益保卫利益

工劳网很有自知之明,研究中国劳动者的实体刊物没有在中国获取的机会。为什么呢?不就是政治原因吗。 线上线下 常常是纯粹宣传的路线,只是换了使用网络工具与否,自然说不上规避政治问题,本身摆出不谙世事的态度,既没人看又没人参与,威胁不到特色国家的统治阶层,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拿工劳网刊物来说,明明需要得到精神物质各方面支援的中国劳动者们却连这些材料都得不到。直接原因就是没人干把这个刊物送到劳动者面前的活。自然而然地,机会主义者也想到了融工工作,这个方法,但融工代表的不应该是 线上线下 的活动区别,应该是地下革命家组织在阶段性的计划当中在地上发动群众、吸收群众的过程。如果只是以宣传的角度,在思考劳动群众遇到的问题时,甚至都会陷入个人主义的误区,例如《第56期工劳小报副刊》罗列的:

读者 k同学 在工厂打小时工,明显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重复的肢体动作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导致了关节炎症;在劳保用品不到位的情况下,听力损伤也是可预见的。这些损伤大多是慢性的,即使未达到职业病的程度,仍然会给工人的生活带来持久的痛苦。我们从ta的分享中不仅可以看见劳动损伤的普遍存在,也能见到劳动防护的匮乏——这是劳动保障现状的一角。

我目前在工厂打小时工,已经工作接近两个月。发现很多问题。我工作时间每天12小时,在工作两周时我的手部关节开始疼痛,询问相同岗位工作接近一年的同事,也有相同症状,每天睡醒手部关节活动受限,在醒来一段时间后恢复,但还是能感觉到轻微不适。在我看同事的手时,发现关节明显的粗,和我查阅的资料相似,应该就是某种关节炎。因为我还算年轻只是过渡,感觉可以在几周后离开工厂恢复。

还有需要反复弯腰的工友,休息时无法久坐,会找牛皮纸箱躺在角落。
工厂提供的劳保用品也不能按需取用,最普遍的耳塞都会用好几天。因为我的岗位噪音相对小一些,但如果长期下去,我认为听力也会受损。这些疾病因为很普遍,我个人感觉很难被工厂认可为职业病。

读者 小辉辉来咯 认为,劳动防护的不足与工人对此的认识不无关联。一些高龄工人未曾接触过劳动防护与劳动健康权益相关的知识,甚至有轻视劳动防护的错误观念,这些因素使得一些高龄工人在劳动健康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有些在工地上做苦力的工人都是上了年纪五六十的,甚至七十岁的都有,有的从小就没上过什么学,从小就是穷苦人出身,也不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就知道干活给钱就行,有的打扫库房什么的灰尘特别大,口罩都不戴,还照样抽烟,这样的有了就觉得自己命硬,也有可能是无知,也有可能是为了工作效率,想要快点干完,快点结账,甚至有的人觉得这样保护自己太麻烦太繁琐,甚至这些有的人都觉得这样穿防护服是穷讲究。

当然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信息传播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关心了,现在也逐渐有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在遇到危险性工作或者是对身体有危害的工作时,确实会进行一些保护措施,有些甚至懂得了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协议,劳动仲裁的重要性。

为什么两个人的反思只能导向“我们缺乏权益”、甚至“工人不懂是因为主观轻视”这样的想法?虽然这些人还没有进入到融工当中,但是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在融工过程中,他们会把许多问题放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不是马列毛主义者所需要的状态,马列毛主义者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缺乏权益是政治无权的表现、群众不明白某些事本质上是因为人造出的、阶级的藩篱。很明显的,一切生产生活问题背后都是阶级矛盾、政治权利的显现。

于是,要改变这一切,必须采用隔离政治的地上地下划分,靠各级革命组织共同的力量。一个工友染上关节炎的职业病,在没有支援的条件下,只能是一个人反思、受苦;但是在一个可能的“职业病友会”的工人们相互支持下,在发出集体诉求获取补偿、缩减工时的时候,事情有些不一样了。但是“病友会”是从哪里来的?物资又从哪里来?当发生经济纠纷时,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夺厂颠覆原先政治性的无权,这个条件又是什么?

在建立工人组织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忽视自发的或者手工业组织倒向工联主义的必然,经济互助、生活互助是地上组织存在的形式,经济目的不是决定一切的,所以从建立到运行,离不开地下的革命家组织领导协助。有着地上地下的隔离,代表无产阶级整体利益的革命家组织就可以通过地上的群众组织延申、并执行革命行动,正如政治报路线在当今特色国家的变化——没有发行实体刊物的政治空间——暴力夺权的行动也不再可能单点突破,只有统一的革命家组织能够从小到一厂大到全国的角度进行部署,地上组织和地下组织是不可分离的。再比如第二个例子当中,地上遇到的宣传问题, 怎么样让五六七十的倔强老汉们认识到自己的劳动境遇是需要改变的?马列毛主义者虽然明白是资本家的剥削和整个特色国家的上层建筑的压迫,但是没可能直接说明,不可能在地上暴露政治诉求,不可能像一些小组融工者们那样开微信群、塞革命原著。只有可能在摆脱线上线下的无谓划分、摆脱本质上的政治专制,才有可能像群众们把事情说明白,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提供给他们,才有条件把政治灌输落实下来

以上只是群众组织地上情况当中的一部分,因为地上群众组织真正的核心——筛选出来的先进工人与代办员组成的地上革委会才是暴力斗争的核心部分的决策者、执行者,也就是地上群众组织战斗的地下部分 。上文提到的病友会群众组织起到的作用之一,也就类似于此。但是归根结底,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整个无产阶级的无权状态,是一定会经历暴力革命的战争状态的。在现阶段或者近未来的阶段,暴力战斗的主要部分是地下部分,而非地上部分,地上部分只是地下部分的筛选,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暴力的地下部分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任务。根本上是相同的,那就是需要革命家组织和群众组织的统一,当代马列毛主义者应该为建立革命家组织而努力。

作为组织脚手架的政治报

首先,由工劳小报,我们看到,政治报不是机会主义者鼓吹的“宣传工具”。 与现如今各方派别借助网络工具类似,百年前的政治报路线发挥出的作用包括联系全国各地分散的革命者, 所发挥出的宣传作用,在客观上看来只是其效果的一部分 ,当革命者们实现了建立革命党、获取政权的任务之后,它的宣传成果已经只是解放后万家争鸣的一粟了。马列毛主义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政治报作为宣传工具、学究工具的后果,还是工劳网的情况,根在中国大地却无法起作用;又如“学院派”期期视频百万播放却只是少数人的狂欢、甚至牟利工具;再例如东风把政治报当作单纯宣传工具,甚至撒谎认同政治报路线建立组织的作用、实际上取消应有的工作协同和民主集中制,只是停留在一个转发“群众来稿”的泛左翼自嗨。

政治报路线,要实现的就是建立地下的政治性的革命家组织。YCA的报刊通讯,每一篇不言及政治的词汇和思想,结果却并没有产生出政治性的作用。仅仅建立政治报的组织,当然起不到一个政党的作用,因为无产阶级的政党离不开群众组织的结合,自然说不上机会主义者们扣来的“虚空建党”帽子,但是没有组织的“政治报”绝对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在政治报路线的引领下,网络条件反而更有利于匿名的秘密行动,线上线下 的区分在此终结了。 以政治报为中心的协同工作,能够让马列毛主义者在地下形成筛选和灌输,打破泥潭派停留在 线上线下 触及不到政治性质的聊天宣传。 在革命家组织发展出代办员、建立地上组织前,没有地上的条件进行协同工作、筛选先进群众,因为一切都没法涉及政治,必须在地下条件的政治环境得到建设的时候,地上的工作才有可能导向革命的效果。这也是小组融工者们所反思自己“没有协同、没有支援、没有材料”的问题解决,一个早已在工业化的协同当中练就的组织,是不怕同志间的关系不够稳固的、是能够胜任任何形式的协同链条的。

只有政治报纸,才能真正把群众培养成有政治觉悟的人,才能象写信人所说的,阐明“从第四等级直到大资产阶级的我国整个社会生活”。只有全俄的报纸才能在各个委员会和各地小组的积极支持下大致“同时在全俄各地”发行,经常出版,成为名副其实的报纸。只有办好这种革命的机关报,才能说明我国的运动已经完全“从罢工的经济斗争转到了反对俄国专制政府的广泛的革命斗争”

——载于1901年12月20日《火星报》第13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5卷第373—3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