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Chingkang(@maoistQAIIbot) 电报(纸飞机)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当今世界革命力量微薄的原因便是没有强大的组织力量,再归根结底就是普遍缺少正确的路线指引。要真正让资产阶级、让帝国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面前颤抖,靠的不是看上去声势浩大的影响力,而是扎扎实实的革命先锋队,它的核心在地下能不被资产阶级破坏,能领导地上的群众运动使其成为自觉性的——只有这样的组织才能够使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从低烈度到高烈度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夺取政权。
2、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势力在非洲的大地上掠夺了几百年,他们买通军阀,暗杀左翼领袖,煽动民族仇恨,分化人民群众,用尽各种手段,让非洲始终无法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列宁说:“政治自由和阶级斗争的重大问题归根结底只能靠实力来解决”,非洲的问题只有非洲人民自己才能解决,赵国的问题只有赵国人民自己才能解决,归根结底靠的是组织起劳动人民的力量。
最近笔者看了一部质量与艺术性较高的纪录片《政变的配乐(Soundtrack to a Coup d’Etat)》,有感而发,与各位同志交流感想。以下是从豆瓣抄的简短介绍:
这部由电影制片人兼多媒体艺术家约翰·格里蒙普雷(代表作《双重特工》)创作的新纪录片堪称一部精心结构的电影随笔。影片以刚果及其首位民主选举的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的谋杀为背景,融合了地缘政治、爵士音乐、冷战阴谋和殖民实践,是一部爆炸性的混合体。片中既有详尽的研究和数据,又在形式上绝对巧妙和自由。影片追踪了卢蒙巴的权力崛起以及殖民者对将国家控制权交给其公民的抵抗。同时,影片还记录了美国试图通过派遣爵士音乐家如妮娜·西蒙、杜克·艾灵顿、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等人来影响该国的努力。这些音乐家来到刚果演奏,浑然不知他们不过是中情局阴谋的幌子。最终,这部影片充满了音乐和电影能量,同时对仍然拒绝被抹去的殖民幽灵发出了一声强烈的政治控诉“我控诉”。
笔者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与观看完影片后的感想还是挺深的。影片对爵士音乐的运用是极为优秀的,导演很好地将其与各种历史影像、事件发展连接起来,在音乐(意识形态宣传)与政治关系的表达上呈现出了极巧妙的效果。同时,影片很好地将谍战、阵营冲突、殖民地独立、第三世界国家的斗争、美国黑人运动等线索合理搭配,完美地表达了1960年代“勃勃生机万物尽发”的世界。
既然刚果独立是纪录片的主线,那我们就从这开始讲吧。帕特里斯·卢蒙巴 (Patrice Émery Lumumba)生于192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60年出任首任刚果总理,随后在政变中倒台并被控制军队的蒙博托 (Mobutu Sésé Seko Kuku Ngbendu wa Za Banga)劫持交给叛乱的加丹加省领袖莫伊兹·冲伯 (Moïse Kapenda Tshombe)于1961年处决。卢蒙巴死后的刚果并未因此平静下来,刚果(金)此后又经历了几次政变、叛乱,被联合国维和势力镇压后仍旧是维持着脆弱的平衡,直到今日。顺带一提,最近网络上比较有讨论度的刚果-卢旺达战争就是刚果(金)与卢旺达之间所爆发的武装冲突。
刚果(金)作为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其独立与内战期间免不了受到来自各个大势力的影响与渗透。拿比利时来说,刚果殖民地作为国王陛下的私产,他们自然是希望即使独立也能持续控制旧殖民地并从中获益的。独立前夕,由于害怕卢蒙巴上台后会国有化殖民地资产,比利时政府决定将刚果(金)最大的经济来源——矿业收归己有。为此,比利时的资产阶级们将上加丹加矿业联盟(The Union Minière du Haut-Katanga)私有化为他们的个人资产,并在后续的内战中出钱支持加丹加的政治领袖冲伯反对卢蒙巴,寻求该省独立。同时,法国作为在非洲极具影响力的大国,其间谍首脑竟然在电视上公然声称“卢蒙巴的内阁里至少有三个法国的线人”;美国更是幽默,因为恐惧非洲独立运动而派CIA特工暗杀卢蒙巴,最后搞得CIA在刚果的负责人发讯抱怨“来的杀手太多了,别再送了”。笔者在看到这些话的时候一下子没气得抽过去——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压迫么?帝国主义凭什么这么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如此轻易地将落后国家玩弄于股掌?更可悲的是,这种事情已经在无数地方发生过无数次了。政变、颠覆、叛乱在第三世界国家毫不出奇,毕竟帝国主义的资本扩张就是如此——不控制一个地方的政治局势,那他们如何掠夺自然资源,扩大自身市场呢?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影片中的另一个元素——爵士乐。影片中穿插了不少60年代知名爵士乐手(绝大多数为黑人)的音乐与其作为美国意识形态宣传(propaganda)的部分经历,如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为臭名昭著的美国之声(voice of America)创作,作为Ambassador of Love出使各个非洲国家宣扬美国价值观等。但是作为黑人运动的一份子,音乐家们不但没有帮助刚果(金)政府实现独立自主,他们自身也被美国政府用于掩护CIA海外行动——阿姆斯特朗出使刚果(金)期间,CIA就曾以工作人员为由进入刚果谋划针对卢蒙巴的暗杀。在卢蒙巴被处决后,不少黑人音乐家义愤填膺,如阿比·林肯(Abbey Lincoln),在1961年参与了扰乱联合国会议的行动以示对政府的反对。
这个行为在影片中显然是作为一种“正派的”孤胆英雄般的反抗而存在的,正如影片中的其他线索——马尔科姆X与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一样。影片以一种极为经典的小资产阶级左派的视角看待冷战与冷战期间的事件,秉承着一种肤浅的善恶观一股脑将不结盟运动中的各个国家的差别与矛盾、以及西方帝国主义内部的差别与矛盾消解了,只剩下“英雄”与“魔王”。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自发运动吧。正如影片中所展示的那样,美国黑人运动的自发性很高,各路人马——不论是那些爵士音乐家还是主张暴力抗争的马尔科姆X——的手段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同一个——扩大政治影响力。而现在的我们早已清楚,没有组织与力量,政治影响力连个屁都算不上。音乐家们指望自己的音乐能够鼓动广大人民站起来反抗资产阶级政府,马尔科姆成天在电视电台上宣传他的暴力抗争理论。但结果呢?结果就是音乐家被CIA利用,结果就是马尔科姆被暗杀!原因不在于美帝国主义的凶恶(毕竟他们从来如此),这只是外因,内因在于黑人运动中的组织性不足。 试想一下,没有组织的黑人贫民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免受歧视呢?当被欺负的时候,他们要如何在资产阶级政府不公正的裁决下反抗呢?根本不可能!不组织起来,受压迫的人民就没有力量反抗,被封住的嘴巴连哭喊都做不到,百年前如此,现在如此;美国如此,刚果如此,世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