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通向幸福吗?——再批罗素(下)

广告☭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

编者按:
1.空谈幸福来源,空谈资产阶级专政下种种内省、改良的手段,无疑是庸俗学者的诡辩。幸福的根源在于权力,在于当家作主,无产阶级想要争取自己的幸福,争取全人类的幸福,从来都不靠什么救世主、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那些压在无产者头上的资本家,是阻碍我们走向幸福的真正阻碍,道路只有一条:打倒资产阶级专政,打倒中修帝国主义。
2. 如何通往幸福,幸福的定义,不同的阶级是不一样的,无产阶级的幸福是全人类的解放,这是一种伟大的幸福,而要实现这种幸福,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在当代就是要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当代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主旋律。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可能迎来真正的幸福。

在上篇中,笔者对罗素的《幸福之路》的内容进行了一下梗概以及对罗素的关于不幸福的原因的分析进行了反驳。我们可以看到,罗素的分析中始终将人与社会进行了分割,以一种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的唯心主义视角进行了分析,忽略或违反了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是必然失败的,所以完全可以对罗素的解决方方不抱任何期待。在下篇中,笔者将对罗素的让人变得幸福的方法进行反驳以及给出马列毛主义者的解决方法。

对罗素哲学的批判(后半)

在罗素看来,让人变得幸福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也就是工作、爱和兴趣。与前半部分一样,罗素依然是自说自话,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然而这种画能否变为现实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是否有这个能力或意愿,而在于物质条件。罗素的分析显然落在前者,导致他全程都只是在描述一种表象,却没有给出具体方法。

先谈谈工作,罗素认为工作具有消除无聊和实现抱负的优点,一份好的工作应该具有需要运用技能和具有建设性两点。可是看看现在,我们就知道罗素他在说梦话,完全脱离了客观条件,当然这是他的立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身份(世袭伯爵)决定的。首先,在资本竞争加剧的今天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很不容易了,更别说实现抱负和有建设性了。其次,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不顾工人死活的增值资本,从而创造剩余价值,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的灵魂。也就是说,在资本以及资本代言人资本家眼里,工人的幸福从来就不是他们考虑的对象,工人存在的意义就是贡献剩余价值和消费,工人就是活着的机器,无聊和没有建设性就是资本主义工作的基调。在每天高强度高重复性的工作中工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将来性可言,由此产生的便是在上篇中提到的虚无主义,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政治无权导致的必然结果,可以说,罗素口中所说的工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找不到的。

那么社会主义中呢?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以及政治挂帅,你是知道你的生产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中跟你一样的工人的需要的,或者是为了援助其他国家阶级兄弟而生产的,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你可以提出任何异议和意见,会被大家一起讨论通过与否,而不是几个上司在小黑屋里就给敲定了。由此可见,经济基础也就是物质条件是十分重要的,抛开了物质条件的罗素谈的完全是空中楼阁。

再看看爱这个话题,爱大概被罗素分成了家庭和恋人两个部分,但无论哪个,都不可能摆脱资本主义的影响,比如在家庭中基本上就是父权制,体现在父母往往掌握了最终决定权,自己的决策权通常都受到极大的干扰,在孩子取得彻底的经济自主权之前,只能祈祷父母的开明与不干涉。可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小生产单位的家庭中也体现着资本主义中的问题:孩子(无产阶级)的无权。爱情也是与钱绑定,首先资本主义所创造出来的消费主义在资本主义媒体的加持下侵入了每个人的大脑,导致过节或生日就要大出血,其次哪怕度过这一关,在结婚以及婚后又要遇上财力以及养儿育儿、房贷车贷等一系列与钱挂钩的东西,于是,在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这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的。

最后就是兴趣,其实不管是什么兴趣,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都会被变成消费,比如钓鱼,就会在钓鱼用具上做文章,比如健身,就会在会费、教练、服装、补品和药剂上做文章,哪怕是游戏,最后也是皮肤、抽卡,人设围着流水转,人物一直出,新人物出了老人物就再也没出现过,剧情也永远都是龙傲天或者少爷小姐的爱情故事。退一万步来说,没钱的人就不配拥有兴趣。

可见资本主义以及其意识形态早已入侵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将其经济基础改变,就没有上层建筑的变化。

根本问题在于哪?

罗素的分析及其方法都脱离了对社会环境的考察,将人作为一种孤立于社会的存在,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是罗素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表现,罗素作为资产阶级所享受的幸福,正是建立在牺牲了千千万万无产阶级的幸福上的,所以他的幸福论才会如此脱离于群众。

那么,关键在哪呢?就如笔者在上篇所说的那样人的社会性是社会对个体的投射,那么应该解决的就绝不应该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而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就在私有制,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分工细化、效率高涨的今天,无产阶级这个群体越来越大,而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却不归他们所有、支配,而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上,也就是是说广大人民群众的的命脉被掌握在了一群特定的人群(资产阶级)手中。由此衍生出的社会主流文化是这些特定人群的,主流价值观也是这些特定人群的,好处都是被他们捞走的,盲目扩大生产搞出来的经济危机却要人民群众来买单。简而言之,必须要消除特权,将生产资料置于公有制之下,让人民群众能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由此,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何组织起来?怎么夺取生产资料呢?

我们可以看到广大无产阶级分散在全国各地,且限于区域性与自发性,往往是少数人起来反抗,这种反抗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无组织无纪律,一冲就散,所以无产阶级需要一个组织,先锋队来将无产阶级团结、联系起来。这个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在列宁的政治报路线下建设起来,即锻炼分工协同,并且实行民主集中制,保证群众的意见能被采纳的同时也能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专政,如果不能保证这两点就不能保证先锋队能够正确的反映和保卫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与组织下,各个工厂都形成一个节点,扎进统治阶级的基层中,夺取工厂控制权,形成对生产资料的实质占有,然后暴力推翻统治阶级的统治。

在夺取了全国政权以及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与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社会化生产走上正道,在政治挂帅下,大家都明白集体与个人的命运是息息相关,为大家生产就是为自己生产、也是为了明日的全人类的解放、自由生产,是不存在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的,只有不得不为了与自己毫不相关的资本生产时,人才会被逼成空心病。同时,社会主义生产竞赛不与物质刺激挂钩,输赢也不重要,大家都为能从竞赛中学得先进生产经验而感到高兴,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全人类的解放又近了一步。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真正成为了人实现抱负的存在、社会主义教育中人们也能真正实现学习与生产的结合,习得真正的技能。在社会主义中,在剔除了个人主义的、马列毛主义的世界观的指导下,才会有长长久久的爱情,爱是最小单位的共产主义这句话才能落到实处;在家庭中,父母不具备威胁孩子的权力,孩子不用对父母言听计从,而是可以通过民主讨论进行决策。至此,罗素指出的问题、所期盼的东西,在社会主义中逐渐得到了解决,通过对于经济基础的改造,空谈也变成了事实。

然而,走向幸福的路真的这样一帆风顺吗?革命的路上总是少不了罗素这样的改良派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的阻挠,改良派会说,暴力革命会有牺牲,这不好,我们应该合法斗争、逐渐改良!试问敌人会坐看着你一步步把刀架到他脖子上却无动于衷吗?你之所以能够改良是因为不触及底线,所以被允许,而这个底线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恰恰是关键,也就是说,不触及私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是走不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的,他只会在资产阶级的泥潭中溺死!而机会主义者则会扛着红旗反红旗,又是急着融工买赎罪券又是搞山头主义分化革命力量,就是不搞组织建设,就像笔者上述的那样,不进行组织建设、融工、夺厂、夺权这么一个流程就绝不会有革命的胜利,而机会主义者想把无产阶级拖在起跑线上,让人民群众永远陷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权、不幸状态中!

最后,《列宁在1918》中一句列宁的话送给大家:工人同志们,我们的回答就是这样的,加上三倍的警惕和小心还有忍耐,大家应当守住自己的岗位!同志们啊!你们必须要记住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一条路,就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上篇链接:https://longlivemarxleninmaoism.online/t/topic/37602